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崇尚之“魁”
2018-10-19 10:5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藉于青原山阳明书院魁星阁的陈展提升,我有缘对“魁星”和“魁”字作一番系统研读。数日下来,竟然读得其中的宏阔世界。

这片世界属于自然苍穹,也属于历史人文。

现代国际天文学界用精准的边界将天空分为八十八个正式的星座,而中国自古以来广泛流传的北斗七星未能列入,被称星群。纵然如此,北斗七星仍以独有的文化价值成为古来“名”星。

北斗七星指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这七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杓形)的亮星。依天文学的说法,据北斗七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中国古代文人常用诗文表达对北斗七星的颂扬,屈原在《九歌》中写有“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中有“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之说。唐代诗人柳宗元则在《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像曲线一样弯弯曲曲。中国古人的智慧何其了得,象形地创造出一个“魁”字,代指北斗七星中第一星天枢星,或总称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化遥远天地为合一神人。“魁”字由此登上古老中国的文化殿堂。

而真正让“魁”字接受中国人数千年崇拜的,也缘于那浩瀚星空,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星。奎星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四大星区西方白虎七宿中的首宿。天地照应,在东汉“孝经授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视为主文章兴衰之神。清代学者顾炎武曰:“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奎,魁也。不论先有奎,还是先有魁,北斗七星与二十八星宿两套系统已合二为一,共同指向天下文章。

有学者作过研究,如果要稍加区分,中国的奎星崇拜早在汉代便有文字可查。自古文章天下事。古来圣贤要“修齐治平”,唯文章是公推选项。自隋朝创立科举,“魁星”即渐次成为一种文化主流符号,并盛于宋代,从此经久不衰。有关魁星的来源传说、形象定位皆与科举取士有关。

不知是隋还是唐,传有魁星爷,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却长相奇丑无比,满脸麻点,且又跛脚。有人赋诗取笑:“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不料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其文才,观其容貌和上殿步姿,心中不悦,问:“卿脸何以这般?”答:“回圣上,此乃‘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此人有趣,续问:“腿又如何?”又答:“回圣上,此乃‘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悦其机敏,曰:“朕现有一问,卿当如实回答。如今天下,何人文章为最?”魁星略思,回曰:“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吾改文章。”皇帝听罢大喜,阅其文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为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为状元。

此丑文人的才学、智慧和发奋,使其后来升天成为魁星。“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群。于是乎,关于“魁星”的外观形象,便被模式化地确定并传延下来。因“魁”有“鬼”抢“斗”之意,故魁星被形象化为一副张牙舞爪模样。在城市或乡村供奉的祠堂庙宇里,其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有两角,整个仿佛鬼的造型。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左手持一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踩于鳌鱼(海中大龟)头部,左脚摆出扬起后踢样子,以求在造型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让人见图如见字。

有了这番模样,自然便有与科举考试相关联的文化衍生。魁星所持朱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姓名,一旦点中,文运、官运皆与之俱来。文人中传言的“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即来源于此。科举时代,儒士学子将其视若神明。唐宋时,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鳌的图案。士子若中进士,须进入皇宫,站在正殿之下恭迎皇榜。按规定,考中头名的状元才有资格立于鳌头之上,故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誉。

既然奉若神明,那么供奉魁星的楼阁宫殿便应运而生。在南京的夫子庙旁,专门复建了一座魁星阁,两年前我曾随拥挤的游客登临拜谒。这数朝帝都,不知张榜了多少进士、状元,能在进士墙上留下一世英名。而祈求夺魁,已是千百年来儒士学子心中的梦想。由此,现代汉语词典中,“魁”有“首”、“第一”之意,在殿试中得状元,称“魁甲”,在乡试夺得头名冠“魁解”,一个“魁”让人与众不同。

由当年的京城而全国各地,无论南方北方、东部西部,“魁”文化落地生根,支撑起中国社会的一种传统延续,构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别样殿堂。

无论四川阆中的魁星楼,还是江西三清山的魁星殿、福建永春的魁星岩,我们除可以观赏到这种文化的物质存在,还可以从魁星祭祀仪式、“魁星生日”风俗等感触到这文化活的灵魂。

对于“三千进士冠华夏”、十七状元誉古今的古老庐陵,这种文化自然早已深入大地,让一代代学子含英咀华、建功立业。清道光十九年(1839),阳明后学在青原山建立阳明书院时,专门辟建了“魁星阁”。而吉安县凤凰镇钱塘村,早在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便建有魁星楼聚奎书院,并培养出进士王钦玉,而青原富田一带的“魁”文化现象,堪称全国典范。

走进富田,即是走进古祠堂王国。无论在王家、匡家、陂下、横坑,每个宗祠前的照壁正中都书有一个大大的“魁”字,院门或正厅上方塑有一个“魁星点斗”式的人物,目光炯炯眺望远方。同一个“魁”字,在几个村落表现为不同的写法,其来历故事咀嚼有味,尤以文天祥手书“魁”字价值千金。中国民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刘华这样描述:“这个字通常熔铸于门楼顶端的塑像里。那‘金鸡独立’且一手挂斗、一手提笔的魁星,平易得像个求学的孩童,仿佛鱼龙变化就在点斗的瞬间。”

刘华先生在《万家烟火一家风》文中写道:“进村便遇魁星,入祠又见‘魁’字,青原的崇尚竟表达得如此坦荡和迫切!好些村民都很认真地告诉我,为什么宗祠照壁上要写这个字呢,因为文家村的文天祥高中状元有传说的,他是文曲星下凡,人们都想托他的福,让子孙后代天天看到‘魁’字,为之激励;而魁星则象征着进士及第、科甲联芳,本村本族文风昌盛。”在富田,有“王家建了座大祠堂,匡家出了个匡娘娘,文家出了个文丞相”之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天祥大魁天下,自然激励近邻乡亲效行崇文,也为今之富田留下了“文笔点水”、“七星伴月”之奇妙传说。

在富田民间,相传“文笔点水”是八仙之张果老给文天祥的礼物。张果老于富田天马山顶,将“道筒”往下一按,富水边“铜盆滴漏”旁立现一座七层宝塔。铁拐李言:“上有铜盆滴漏,龙脉延续万年。”张果老续:“下有文笔点水,翰墨留香千秋。”两位仙人的赐予化为富水河畔的胜景。每当太阳初升之时,塔尖的投影恰好映在富水的深潭里。潭水黑黝,恍如墨池。

俯瞰大地的同时,人们总不忘仰望星空。天与地的印照,总给我们一些心灵暗示。“七星伴月”为富田的一处景致。“月”为一山丘,名“月光台”,山顶平整如圆月。“七星”指七口小水塘,波光粼粼,成北斗星状散落四周。“这魁杓之第一星落在文山,是文家村的地方,天祥公少儿时常在魁星池里嬉游,魁星早将他点得玲珑剔透了,状元公当然非文天祥非属!”这番解读似乎顺理成章,只是传说已过数百年,星空还是这片星空。

民族英雄、杰出诗人文天祥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其实留下一个“魁”字足矣。作为他的后世同乡,用这个“魁”字,我们完全可以开启新的出发,通览古今,遨游星空。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