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边远穷”逆袭“绿富美” 一个村庄的惊艳蝶变
2018-07-29 08:3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贺晓梅

时光,是一支神奇的画笔,蘸着“奋发与努力”这些特殊颜料,在井冈山茅坪乡坝上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盛夏的坝上,忙碌而幸福。“现在的生活,比几十年前好了几百倍啊”,7月17日,说起当下,笑意忍不住爬上村民刘桃香的脸上。62岁的她,早已习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们村又偏又穷,好多人就守着田过日子”,但她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坝上人会靠着吃旅游饭甩掉了贫困帽。“经常有游客来家里吃红军餐,这几年我家接待的客人有1000多了。”因为制作红军餐,刘桃香的生活改善了不少,“真的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没有他们,现在还不晓得会过得有多苦”。

美丽乡村如此多娇,引得城里人竞折腰。在坝上,像刘桃香一样靠吃旅游饭而走出贫困牢笼的村民不在少数。几年前,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落户坝上,让昔日这个穷山村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数据显示,全村共有51户农户参与接待,其中贫困户有12户。仅2016年,坝上村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4万余人,户均增收2.3万余元。除了红色旅游扶贫,坝上还通过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和保障扶贫,多管齐下,走出了一条具有坝上特色的改革新路子。变得越来越美的坝上,犹如村中遍植的朵朵莲花,从淤泥中清雅绽放,呈现出一片人水和谐、活力迸发的全新图景。

改变,来之不易。“发展了不少产业,尝试过很多新东西,但就目前来看,一户一块茶园、一户一块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发展思路,还是比较符合我们茅坪的实际。”挂点坝上村的茅坪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卫东,因长时间和村民打成一片,早已被大伙儿视为“同村人”。在他看来,因地制宜走发展之路,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产业发展结出的思想“硕果”,“发展产业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看人家发展什么你就发展什么”。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对了致富路子,村民的脱贫路也走得格外顺畅。今年53岁的李代文,因养本地黑山羊而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2013年只有18只,到现在有100多只了。政府给我提供了5000元产业扶持基金,我把这些钱用来改善了羊圈。”李代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羊一年长到40斤,每斤按20元钱算,一只就是800元,“保守估计,就算是50%的存活率,那我这些羊一年的收入再差也能赚差不多3万元”。

生活日渐向好,但坝上人依然保持着踏实肯干、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的品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坝上村完成了从一个边远的穷山村到被人们热捧的旅游村的美丽逆袭,蹚出了一条关于幸福的改革路。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