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奔向美好新生活——看吉安如何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
2018-06-28 08:3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郭欢

吉安,一块写满荣耀的红色土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吉安,一片载满奋斗的青山绿水,这里实现了精准脱贫攻坚战上的全国首个脱贫“摘帽”。

吉安,一群充满激情的井冈儿女,这里奔涌着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的豪情壮志。

吉安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4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区县。“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实现这句庄严承诺,全市上下都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来,万众一心,三军用力;深挖贫困根源,以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建立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增强可持续致富的动力;挖掉了“穷根”,搬离了“穷窝”,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变成了“股民”,享受到分红;集体经济壮大,村级组织成为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产业之花遍开吉安大地……

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变了,干部作风实打实了。

吉安是革命老区,基础薄弱,发展压力较大,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吉安、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殷切嘱托,全面落实省委“精准、落实、可持续”要求,创新务实打好脱贫攻坚战?

行动,是最好的回答。

我市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全面推进“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两表认定”,脱贫攻坚工作大格局全面建立并深化,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形成一起抓的格局。市委、市政府召开12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出台脱贫攻坚政策文件25个;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实施办法54个;十大脱贫工程所涉及行业责任部门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政策体系趋于完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市委书记胡世忠多次深入贫困县、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市长王少玄带头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暗访督查。

我市加大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力度,整合资金41.57亿元;攻坚合力不断强化,形成了党委政府、单位部门、干部群众、社会力量纵横交错,内外呼应的扶贫合力。全市安排982个单位、2764名干部,组成773个工作组挂点帮扶566个贫困村;向所有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2588名;组织3.8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0.3万户,形成了党委政府、单位部门、干部群众、社会力量的扶贫合力。

合力攻坚,聚力发展。以“志智双扶”为抓手,讲好身边的“脱贫故事”,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起来了。

年近七旬的邹有福是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的一个贫困农民,他现在有了一个新身份——村里黄桃合作社、茶叶合作社的股民。

如今,政府免费送他的产业股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前3年每年分红15%,第4年20%,以后每年30%,感谢党和政府给我送来了长久受益的‘致富宝’。”邹有福捧着崭新的股权证感动不已。

“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是农民群众能脱贫、可致富、不返贫的关键。”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出以井冈蜜柚、茶叶烟叶、绿色蔬菜、竹木花卉、高产油茶、珍贵楠木六大特色富民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一项增收致富的主业和有1人进园区务工。

同时,我市注重产业发展多渠道、多模式,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扶贫。目前,光伏扶贫完工及在建项目规模达到138.7MW,覆盖814个贫困村、3.5万贫困户;注重贫困户利益联结多模式。从提升农民的组织程度入手,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党员干部+”等模式,扶持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以土地、劳动力、现金等多种形式入股合作社,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施政策服务全方位保障到位。加快产业技术保障、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三大体系”建设,并健全完善担保贷款、贷款贴息、产业奖补、产业保险“四轮驱动”金融扶贫机制,助力产业扶贫全覆盖。

同心戮力,共享成果。在希望的田野上,脱贫奔小康的梦想次第绽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万安,该县充分挖掘和展示农民画的魅力,在田北村成功打造了全省首个集农民画创作、展示、培训、写生、交易、休闲旅游“六位一体”的农民画村。而农民画也成为撬动万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铺就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之路。

在永新,该县稳步实施“全域旅游、全景永新”战略,结合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精心打造了安茅线、永宁线美丽乡村示范带,高桥楼白堡古渡、莲洲溶溪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并成功对接央企实施了旅游PPP项目开发,为旅游经济发展再添活力。2017年,该县全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2.7%和21.1%。

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我市深入推进村庄整治扶贫,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抓当年计划退出贫困村整村推进,又抓历年退出贫困村的环境巩固提升,维护管理,保持长效。一方面,抓整体提升。开展环境整治、污染治理,建设美丽村庄和美丽家庭,整体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2017年,围绕贫困村退出的9大类15项指标,筹集了6.6亿元资金,在494个贫困村安排2176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贫困村覆盖率达到87%,平均每个贫困村4.4个村点。2017年退出的195个贫困村实现农户住房安全、通生活用电,通广播电视三个100%和行政村所在动力电、通信网络全覆盖。2018年新增532个贫困村自然村为美丽乡村建设点,至此,全市实现了“十三五”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抓后续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庄环境卫生、扶贫产业等方面维护和后续管理制度,落实后续维护经费来源,明确后续管理责任人员,确保脱贫攻坚成果长期发挥效益,让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文明乡风永续传承。

一串串数据催人奋进,一声声号角激情嘹亮……攻坚,正铿锵而行!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