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探访凝秀书院
2018-06-08 09:4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作为新干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印记,凝秀书院从乾隆二十六年建成,到嘉庆年间废毁,前后不超过60年。如今,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书院。但透过久远的时光,我们仍然能够在古人的记述中找回一些记忆。

清代乾隆之前,新淦先后有过高峰、金川、惜阴、金水等几座比较有影响的书院。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旧书院废弃的废弃,改建的改建,再也没有人过问。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才有了新淦凝秀书院的兴建。

1759年,临桂人朱一深出任新淦知县。上任伊始,朱知县就感慨新淦是个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只可惜古风不再,后继无人,连一座像样的书院也没有,由此产生了兴建书院以振士风的想法。于是,他便和新淦的乡绅们讨论这个事情。没想到,罗人龙、敖文、李忠立等乡绅一听知县有重建书院的想法,都十分慷慨激昂,热烈拥护,还不等讨论结束,都纷纷表示愿意每人捐出五十两金子用来建书院。更没有想到的是,新淦要重建书院的消息传出去后,马上就得到了陈洪升、刘翼基、杜一风、杜超群等人的响应,捐款源源不断地涌来。

钱有了,接下来就是地的问题。在一时找不到地的情况下,新淦孝廉廖峻主动腾出自己家的宅子作为临时书院,还专门聘请本地饱学之士饶梦铭先生担任学院山长。这样一来,书院就算是有了雏形。1760年2月的一天,朱知县偶然之间经过新淦城南,发现有两处荒废的旧宅,很是宽敞,就派人打听这是谁家的宅子,结果发现这两处乃是陈姓和练姓的老宅,人家早就想卖了。正好,知县大人当即就把这两处宅子给买了下来。朱知县不愧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宅子买下后,四月就开始动工,五月上梁,八月书院就落成了。

在书院建设过程中,孝廉廖峻先生全程督工,花了不少心血,从画图纸、请工匠,到买建材、打墙基,几乎每天天一亮,就跑到工地忙活,有时中午还不回家,带着饭到工地上吃,直到天黑工人收工才回家。这样夜以继日地干,工程进展相当顺利。五月十三日那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书院正式上梁,县城很多老百姓跑到书院看热闹,纷纷说:“真没有想到,我们新淦又有书院了!”人群中,有个姓王的年老寡妇,膝下没有儿女,看到书院上梁的热闹场面,非常激动,马上说:“建书院是功德无量的事啊,我还藏着八百两金子,愿意全部捐出来!”

凝秀书院当时的占地面积很大,朱一深《凝秀书院记》里记载说,宽七丈二尺,长二十余丈。清朝时期,一尺大约35厘米,这样计算的话,书院就有将近25米宽,70多米长。书院有前门二重,两边分别建了门房和厨房。前门进去七八米,是台阶,爬上台阶再走七八米,就是讲堂。讲堂的长宽都将近10米,是老师讲课的地方。讲堂上面是静远楼,供学生们读书之余登高望远,开阔心胸。讲堂两边各建有廊坊,后面又建了一堂,中间是正屋,正屋后面的正北面,再建了一排房屋。算下来,整个书院共有50多间。考虑到书院的持续性发展,筹建者还在周边购置了一部分田地,所纳租物归书院所有,书院掌教年薪百担,折合成银子的话,有60多两,可见当时人们尊师重教的程度。

书院建成后,知县朱一深前去视察,他站在静远楼上四望,书院南面是秀峰山和枫冈山,层峦叠嶂,风景秀丽,书院附近是桂湖,还有飘带般的溪水。山水精华,都凝聚在眼底。朱一深心想,如果将县里的优秀少年都集聚到这里来读书,不但人才可以浸染在山水的秀雅中获得灵气,而且山水也可以得到人才的灵气而更加秀丽,如此,就非常令人欣慰了。于是,朱知县突发灵感,大笔一挥,写下了“凝秀书院”四个大字。

关于凝秀书院的具体地址,现在已经很难准确考证。据吉安汪泰荣先生所编的《吉安书院志》所载,凝秀书院建在县西南高竹上,也就是今天金川小学所在的位置附近。这个地点离老县城非常之近,符合当时的选址考虑。但是,朱一深有一副题凝秀书院琢玉堂的楹联:

本末虽同揆,重文章先重道德,秀峰山北敬业乐群,望诸生共励曾三颜四;

行藏止一理,有经济乃有事功,紫淦城南读书求志,愿多士勿忘禹寸陶分。

廖峻也有一副题凝秀书院静远楼的楹联:

纵目倚层楼,枫冈叠嶂,梓岭飞峦,万仞高山跟脚,皆从实处立;

澄怀凭静阁,湘浦流云,桂湖涌雪,几湾活水源头,都自个中来。

从这两副楹联提供的信息来判断,凝秀书院的位置当在县城之南,秀峰山之北无疑,站在书院静远楼上遥望,可见枫冈山和桂湖的景色。结合清代县城辖区图加以辨别,桂湖、秀峰山、枫冈山都在县城南面偏东方向,而且有一段距离。从现在金川小学的位置,是否能够获得这样的视角,很难确定。

当然,对于书院的确切位置,没有必要过于纠结。我们更应该艳羡凝秀书院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试想,站在当年书院的位置,极目四方,远山在望,群峰耸立,草木葱翠,湖水荡漾,好一处山水胜地!如果登楼望远,清风徐来,湖光山色,无限清心和开阔的感觉,都自个中来!好一处读书佳所!

现在,我们也无从考证书院办学期间的生源情况,也无法知道有哪些学子曾经走进过凝秀书院,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埋头读书,接受圣贤言教。由于当时新淦属临江府管辖,书院建成后,时任临江知府的娄廷彦为讲堂专门题了一联:

读书谈道,觉此理活泼流行,便识午水风来,金鸡月上;

入室升堂,愿多士后先修美,想见红鹅湖畔,白鹿山前。

从这副对联工整的对仗、暗含的哲理中,我们似乎还可以感受到娄知府对学子们寄予的殷切期望。学问之道,不仅在读书谈道,还要入室登堂,一步一步走向更高境界,最终要达到鹅湖书院和白鹿书院那样的水平,英才汇聚,令天下共仰。这种期望和朱一深的期待是一致的,强调读书在于修德和事功,最重要的是通达时务,经世致用。正如朱一深在凝秀书院条约“通时务”一条中所写:“士子书生明理之外,原期实用,如兵刑、钱谷、礼乐、律历、河渠、水利、农田等类.必须一一究心”。读书不仅要明理,更要实用,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

正是这种通达时务的价值理念,引导着一代代学子在埋头读书的同时,不忘投入火热的社会生活,多方位、多途径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而形成了新淦这方水土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笃行践履的地域人文精神。可惜的是,凝秀书院如历史星空的流星一闪,存在时间不长,但书院所提倡的读书理念传承不绝,至今依旧鲜活,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的身体之内。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