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美文美图]记忆东固庙会 “二月二”
2018-04-02 09:0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旅游报

3


东固“二月二”庙会

1


东固“二月二”庙会

□钟庄炎

孩提时代,我最快乐的时光,除了过年过节,就是二月初二逛庙会。

“二月二”是我的故乡——青原区东固畲族乡的传统庙会日,以前叫送神日,后来演变成了盛大的集市贸易物资交流日,迄今已有230多年历史了。

庙会在老街旁边开阔的河坝上举行,这里历来是人们聚会的地方。1929年2月18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军来到东固,在此召开了士兵大会。为了纪念壮烈牺牲的红三军军长黄公略,1951年,东固人民在这里建了一座戏台,命名为“公略台”。

每年正月十五闹罢元宵,我就盼望“二月二”早日来临。乡亲们也开始忙活起来,在公略台前搭起一排排街棚,出租给外地来的客商。做饮食生意的商户,忙着削竹片破竹篾,编成直立的圆筒,中间穿插几根木杠,糊上稻草拌黄泥,一个土里土气,可以抬动的炉灶子就做成了。父亲也做了一个,打算扛到河坝上煎勺子米果卖。

东固是青原区、吉水、吉安县、泰和、兴国五县(区)交界之地。到了正月最后一天,各地通往东固的古驿道上,赶来参加庙会的人群络绎不绝。就连外省的客商也不辞劳苦,远道而来。他们肩挑货物,汗流满面,气喘吁吁。我家住在老街,由于各客栈房间爆满,有客商找上门来请求住宿。父母就在楼板上铺垫稻草,摊上草席,打通铺权当客房使用。

二月初一,人们开始做生意。老街上、河坝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到了二月初二,周边的人们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入东固河坝。狭窄的街道上,过往的人群摩肩接踵。我与小伙伴们像泥鳅一样,在人缝中钻来钻去,这里看看,那里逛逛,好不自在。

那时,人们穿衣,要先买好布料,再请裁缝师傅量体裁衣,所以在一排排街棚里,卖布匹的居多。摊板上摆着一卷一卷各种花色的灯芯绒、北京蓝、的确良等。有的棚里摆着日用百货,玲琅满目,任挑任选。在露天场地,摆满了竹木制品,有犁辕、牛轭、风车、禾桶等农具;箩筐扁篓、米筛团箕、台櫈椅桌、蓑衣斗笠等生活器具;还有各种土特产品,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各种手艺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凭借一席之地,展示自己的手艺——戴着老花镜的锡匠,手拿冒着热气的“黄鳝头”,聚精会神地溶锡、敲打、焊接,打造或修补酒壶。小炉匠坐在矮凳上,一会儿手拉风箱,炉火呼呼上窜;一会儿在砧铁上叮叮当当地敲打;一会儿又用锉刀猛锉,为顾客打造门上的铁锁和配制钥匙。补锅匠将顾客拿来修补的烂锅,用手指左敲右敲,侧耳细听,又把锅对着日光看看,找到破处,用粉笔做好记号,然后用特制的铆钉将锅补牢。磨剪刀的,坐在一头绑着磨刀石的板凳上,将剪刀卸成两片,浇上水,小心翼翼地磨着,旁边围着一圈手拿钝剪刀的村妇。弹匠(弹棉花的师傅),为了招揽生意,随着拥挤的人群游走,肩上扛着马头琴似的弹弓,引人注目。

在饮食区,一个个小炮楼似的炉灶子炊烟袅袅,灶上的铁锅里,或煎或炒或煮,热气腾腾。人们添柴加火,切菜掌勺,忙忙碌碌。空气中飘散着焖狗肉和葱花蒜仁的香味。撒满辣椒末的煮豆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颤动,撩人食欲。各种特色小吃,如油煎大薯包、番薯米果、黄黏米果、箬叶米果、艾米果等,品种多样,令人垂涎。有人还端着装满米果的盆子,在人群中来回叫卖。还有卖擂茶的,卖糯米酒的,酒桌上的顾客面红耳赤。

高高的公略台,极似鲁迅先生《社戏》里的戏台,戏班子正在演出,人们可以一边做生意一边看戏文。在河坝草地的耕牛市场上,大大小小的黄牛水牛汇集了一大片。口舌如簧的牛牙人,斡旋于卖方与买方之间,促成一手又一手生意。整个河坝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喝彩声、谈笑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热闹景象。

“你有你的千里马,我有我的流星锤”,那些身怀绝技,闯荡江湖的民间艺术团体也大显身手,使庙会更显丰富多彩。他们的演出,成了我最感兴趣,最吸引眼球的看点——

变把戏

民间魔术表演,家乡人称为“变把戏”。曾祖父交待我,看人家变把戏若看出破绽,千万不要当众识破,否则会惹来麻烦。我怀着好奇心,在河坝一隅找到了变把戏的地方。表演者是来自安徽省的父女俩,演的是“小孩进盎”。表演者将一个口小肚大的粗瓷酒盎敲打给观众看,以证实这是一个真正的酒盎。盎边站立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表演者说等下这个女孩要钻进盎里去。这不与黄牛进盎异曲同工吗?我瞪大眼睛要看个究竟。只见他拱手向观众道白:“把戏把戏,明知假的,若能真的,会做皇帝。我凭手快,你凭眼快,手快眼快,好做买卖。”说完,他用一块布将盎与女孩一起围住。须臾,撤去布,女孩不见了。演员问:“小把戏,你在哪里?”“我在这里。”盎里传出女孩的声音,同时,盎口伸出一双手向观众作揖。这时,演员拿起一根木棍,在盎内旋转搅拌起来。正当观众为盎内的女孩担心的时候,演员又围起布,旋即撤去,女孩又安然无恙立于酒盎旁边。观众啧啧称奇,纷纷将钱抛去,父女俩忙不迭地捡拾。

木偶戏

演木偶戏的,大多是一家老小组成的家庭戏班,在河坝一隅临时搭建的戏棚里演出。由于人手少,在幕后提线的,手口并用,一边用手指忙不迭地操纵木偶做各种动作,同时还要配唱或对话。有时一人要操纵两个角色,发出男女不同的声调。有时一人要掌控几种乐器。演出的剧目多为神话或武打戏,如《水漫金山》《桃园结义》《薛仁贵征东》等。庙会结束后,木偶戏班便被各村请去包场演出。

猴戏

毛茸茸的猴子身穿红衫,头戴金色小帽,两只蓝色的眼睛看起人来骨碌碌地转。主人一边敲着小锣,一边叫猴子表演。如向观众敬礼、推车、翻筋斗、倒立行走等。猴子的表演灵敏滑稽,逗得人们乐不可支。这时,猴子就端着盘子向观众讨钱。讨到了钱,主人立即赏给它吃的。如果主人亏待了它,它就罢工。记得有一次,主人忘了给它吃的,猴子冷不防爬上一棵大树,坐在树梢上生闷气。主人在树下急得直跺脚,拿着香蕉哄它,它才磨磨蹭蹭地下来。

武术表演

武术表演的项目有“钻火圈”、“短刀刺胸”、“利箭穿颈”等。表演者赤膊上阵,凸显发达的肌肉。表演钻火圈时,在地上架一个四周装有尖刀的铁圈,铁圈上缠绕蘸了汽油的棉絮,点燃后烈火熊熊。表演者小跑几步,然后一个“鲤鱼跃龙门”,飞身穿过火圈。有的还表演气功:气功师仰卧在地,由两位助手搬来一块几百斤的条石,横放在他的肚子上,然后抡起八磅锤往条石上捶打。

东固“二月二”庙会,活脱脱像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这就是我孩提时代,故乡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曾记少年骑竹马,转眼就是白头翁”。当年“二月二”在人缝中钻来钻去的细伢子,如今成了两鬓霜染的古稀老人。在今年故乡的“二月二”庙会上,我拭目四处搜寻,想找回记忆中的场景,可那些场景都销声匿迹了,心中未免有些失落和无奈,消逝了的就让它成为美好的怀念。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