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新”火燎原 步履铿锵 —— 看万安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03-29 08:5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刘耀金

“在政府和干部的帮助下,我种了300多棵南丰蜜桔和井冈蜜柚,年收入1万多元,顺利实现脱贫。”近日,笔者走进万安县韶口乡石坵村,7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蔡红莲高兴地说起在干部的帮助下,家庭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近年来,万安紧紧瞄准脱贫摘帽的工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留下了铿锵足迹。目前,该县61个“十三五”贫困村已退出51个,剩下10个贫困村计划于今年全部退出;未脱贫人口为1142户261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9%。

闯出扶贫新路子

红土地上,“新”火燎原。

2013年,万安有贫困村76个,贫困人口59725人,贫困发生率为20.07%。

面对贫困,该县没有退缩,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并以之统领全县各项工作。所有县级领导、236个央企、省、市、县直单位、135个驻村工作队、2111名党员干部奔赴扶贫一线,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集结号。

万安紧紧盯住脱贫攻坚第一粒钮扣,从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方面入手,对全县贫困人口先后开展6次精准再识别,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同时,因人因户施策,做到“四个全覆盖”,即干部帮扶贫困户全覆盖、135个行政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企业帮扶贫困村全覆盖。

该县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为双总指挥的指挥部,从财政、发改、农业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一室十三组”,专门负责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月一次,分管领导每周一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形势进行研判,及时解决基层出现的各种问题。创新建立第一书记“痕迹工作法”,驻村工作队(含第一书记)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实行“日记、月考、年评”制度,做到管理留痕迹、工作显痕迹和奖惩凭痕迹。

万安还创造性开展争创优秀村活动,建立了“领导挂村”工作制度,由县级领导、十大扶贫办公室主任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等担任挂村负责人,对所挂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实行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督查,在全县135个行政村建立了以挂村负责人为中心的帮扶工作战斗集体。该县还实行乡镇班子成员和村两委干部每人挂一个自然村方法,村两委干部或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共同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双线帮扶”工作机制,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扭住“十大工程”牛鼻子

2016年以来,万安整合各类资金24.65亿元,筹集社会帮扶资金4828万元。在精准施策上,万安紧紧扭住“十大扶贫工程”这个牛鼻子,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该县坚持产业为本,投入资金1.57亿元,做到“一村一方案、一户一对策、一人一办法”,实现了“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扶贫全覆盖目标。

针对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万安因户施策,分类扶持,(上接一版)建立2条增收保障线。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其自筹资金或申贷产业扶贫信贷通资金发展长短结合农业产业,并落实产业奖补政策,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缺资金的难题,实现产业增收。对全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乡镇主导,选择运营规范、发展前境良好的企业与贫困户签订扶贫帮扶协议,将产业扶贫信贷通申贷资金转换为贫困户股权,由企业按年度发放股权分红。

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万安大力实施“1+4”产业扶贫工程,即每乡镇建一个扶贫车间或扶贫企业,每个村完善或新建一个产业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光伏电站和一个电商扶贫站。同时,通过就业援助、园区务工和安排扶贫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增加农户工资性收入,落实贫困劳动力就业17396人,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该县对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农户,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对无经济能力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交钥匙工程,兜底建设爱心公寓,确保贫困户拎包入住。对仍住在危旧土坯房的贫困户,以村为单位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对所有C级、D级危房进行维修、新建,并实施改造提升工程,不让一户贫困户在危房中奔小康。

该县还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商业补充保险由财政全额代缴,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100%。在上级四条保障线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五道保障线”,在全市率先建立健康扶贫联系卡和健康扶贫明白卡制度,发放补偿资金4270万元,确保贫困户大病报账比例达到90%以上。开展教育扶贫,构建从学前到大学的资助全覆盖体系,确保每一位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贫辍学。开展保障扶贫,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纳入为低保保障对象,自主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该县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等扶贫工程,全面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米”。2016年以来,全县新建和拓宽改造了871条通村组道路,全长811.8公里;实施了59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县903个村庄整治点全部成型,真正让群众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卫生厕。

筑起防止返贫城垛子

脱贫并不是一个数字,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永恒的追求。万安没有满足于脱贫成效,而是放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

巩固提升长效致富产业。该县围绕产业扶贫这个根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目标,坚持以井冈蜜柚、油茶、毛竹和中药材等为主导产业,建立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实现长效稳定增收。

夯实筑牢基层组织基础。该县探索建立了光伏发电、盘活资产等6种强村增收模式,全县67个“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均达到5万元以上。该县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筑牢基层组织基础,同时,在全市率先为所有村干部办理社保,着力提高“村两委”干部待遇。今年,该县还将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进一步提高待遇,选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动性、能动性;继续加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工作管理,完善督查问责机制,把脱贫成效作为绩效奖励、评先评优的“硬杠杠”,真正打造一支不走的干部帮扶队伍。

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帮助贫困户抛弃“等靠要”思想,万安通过技能培训,把“想干”的人帮起来;通过财政贴息、惠农信贷通等形式,把“敢干”的人扶起来;通过开展脱贫先进户和贫困户脱贫典型评选等活动,把“还没干”的人激发起来,最大限度催生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脱贫路上,步履铿锵。万安用不断创新的举措,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