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生态文明周刊> >正文
成为庐陵崛起主色调 ———吉安林业生态建设纪实
2018-01-31 09:2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a1

让森林走进吉安,让吉安拥抱森林(航拍市中心城区)

a2

青原山林区

a3

市中心城区公园一角

a5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徐晓文、汪晓玲文/图

葱郁的绿色连绵不绝,苍翠的树木层峦叠嶂。

走进当下的吉安,宛如置身于一幅清新多彩的山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天蓝地绿,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省造林绿化先进设区市、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一张张熠熠生辉的烫金名片,展示这座城市的绿色魅力。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各项生态建设成果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重的绿色基调,越来越多的井冈儿女享受着青山碧水、蓝天白云带来的生态红利。每天清晨,来庐陵文化生态园晨练的人都络绎不绝。

现在在我市中心城区,市民出门1000米内有森林公园,500米内有休闲游园,身临其中的市民既赏心悦目又强身健体。造林绿化助推生态发展

吉安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把造林绿化作为建设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载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造林绿化。

“全市先后实施了生态公益林工程、通道绿化工程、项目造林工程、国家储备林工程、湿地保护工程、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百万树木进城入院工程等重大工程。大工程、大项目的有序推进,带动了城市森林建设大发展。”在造林绿化工程推进会上,市林业局局长陈春泉如是说。

我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区和周边地区绿化美化力度,广泛开展森林单位、森林小区、森林学校、森林园区等森林创建活动,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规划植绿等手段,实现了出门看绿、推窗见绿、上街赏绿、游园观绿。市中心城区建成了庐陵文化生态园、古后河绿廊、螺湖湾湿地公园、城南市民广场、滨江内湖公园、人民广场梨山公园等大型开放式绿地公园22个,城区绿化面积3.6万亩、绿化覆盖率45.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7平方米;建成单位小区绿化309个、森林单位134个、森林小区51个。近年来,全市完成造林225万亩,栽植各类乔木1395万株,实现了城外绿色净土、城区绿美相融、城郊森林环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在农村,我市创造性地提出“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

建设理念,根据“不推山、不砍树、多搞庭院绿地、多搞村庄绿化”的原则,实现“村庄生态美化、村落整体绿化”,全市2535个村编制了绿化规划,全市新农村建设点栽植樟树600多万株、各类果树1000多万株、绿化苗木500多万株。目前,我市共创建63个国家级森林生态乡镇,471个省级森林生态村庄。

登高远眺,从高山到平原、从城市到乡村,处处呈现出山清水秀、蓝天白云、满目皆绿的新景象,林业已成为吉安保护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加大保护筑牢生态屏障

如今,绿色已成为吉安的主色调,呵护青山绿水,关注森林,保护生态,实施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最严厉的法治手段为林业生态保驾护航,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市立公园制度和生态红线管控,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考评和行政问责机制。同时,积极深化林业行政执法改革,全市各县(市区)建立了以森林公安为主体、林政稽查为骨干的联合执法体制,坚决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近两年,全市共破森林刑事、行政、治安等三类案件7236起,依法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9355人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300多万元。

扎实推进森林防火工作,全市组建15支森林消防专业队、246支乡镇森林消防半专业队、1581名林业生态护林员,筑起了市、县、乡、村“四层”森林防火墙,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森林资源管护新格局。

吉安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薄弱,但是,在林业生态保护方面舍得投入。近年来,我市完善了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监测体系建设,为森林防火装上“千里眼”,加强了井冈山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和吉安市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建成了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林火自动监控指挥系统、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林火信息指挥通讯系统、林火监测系统,全市重点林区火情综合瞭望监测覆盖率由过去的75%提高到98%,火情视频监测率由过去的60%提高到96%。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日臻完善。全市各县(市、区)建立了森防站和监测预警体系、防治减灾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遂川、吉安、安福、泰和、吉水、永丰、新干等七个县建立国家级有害生物测报站,基本实现了对松材线虫病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有效封锁和科学除治,筑起了牢不可破的森林保护屏障,连续5年未出现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疫情以及人员伤亡事故。

保护珍贵树种、名木古树成了吉安人的自觉行动。我市对全市1.4万株名木古树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悬挂保护牌。同时,开展大树古树抢救性移植保护,建立政府大树收储基地,对峡江水利枢纽、抚吉高速、赤谷铁矿等重点工程建设区的上万棵桂花、楠木、木荷、枫香、扑树等大树实行统一收储、集中管护,既保护了绿色财富,又储备了绿化资源。绿色产业增加百姓收入

青山常在,后继有“林”,如何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我市立足市情林情,大力开发利用特色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我家这片土地自打种上绞股蓝、高产油茶和楠木以后,我们靠着卖药材和经营农家乐旅游,不仅收入增加了,大家对居住环境也更满意了。”日前,泰和县冠朝镇林农王森林开心地告诉笔者。王森林的经历,是我市山绿民富、生态改善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与生态环境同步的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结合通道绿化和中央苏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选择主要干道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坡、低效低质林分,布局发展珍贵楠木、高产油茶、花卉苗木和经果林。重点在产业基础较好的赣粤、井泰高速公路和105国道沿线,高标准打造了万亩示范带、千亩示范林、百亩示范点,积极推进林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多年努力,全市形成了拥有60万亩楠木、500万株樟树、100万亩油茶、30万亩花卉苗木、60多万亩林下经济的绿色生态产业。2016年,全市新增珍贵楠木36.2万亩、高产油茶55.2万亩、花卉苗木22.2万亩、樟树100余万株,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18.5万亩,林下经济20多万亩,带动3万多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前年,我市围绕市场潜力大的绞股蓝、金线莲、青钱柳、铁皮石斛、大叶百合、野山葵等药材,招商组建井冈山桦林生物有限公司,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贫困户”建设标准化生态种植基地1万余亩,带动林农每亩增收3000多元。吉安县横江公塘村、吉州区钓源古村等一批古村,通过乡村绿化与古树群落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成为乡村旅游的优质资源,带动了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不砍树,能致富”的新路子。

山水有情化金银,绿色崛起新庐陵。随着我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美好佳景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