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大写“绿富美”———吉安市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在前列工作综述
2017-08-15 09:3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曹素萍

今日吉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视对生态的保护,更加重视对“绿富美”的追求。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井冈儿女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吉安是个好地方。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这方水土妩媚青山、涓涓绿水,造就了诗情画意、美不胜收的“风景这边独好”。勤劳、实干的井冈儿女,在这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既呵护绿水青山,又建设金山银山,立志要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在前列,做个人见人爱的“绿富美”。

绿:绘就美丽吉安新底色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吉安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市紧扣“文化庐陵、山水吉安”城市定位,做好“减量、透绿、留白、传承、坚守”五篇文章。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在城南,小桥流水、庐陵人家、民俗风情,古后河绿廊犹如一条绿色腰带缠绕在城市的街区之中,将有着深刻文化印迹的城市精品“后河十景”串在一起,展现江南园林的绿色之韵。

在市中心,推进高品质主题公园+生态绿廊(城市街头小游园)+郊野公园布局,形成城市生态三级梯度格局;螺湖湾湿地公园、滨江内湖公园、正气广场、人民广场、白鹭洲公园等城市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乐园,推开窗就能见景、一出门就是园,这实在是一幅令人心动的图景,让人幸福感倍增。

在城乡,按照“五美”要求,坚持“八不八多”原则、“引农上坡”等理念,把“庐陵风”“客家情”“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等庐陵建筑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高标准规划建设88个中心村和872个村点,涌现了安茅线、敦永线、遂井线、苏马线等一批“见山见水、记住乡愁”、体现庐陵风格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农村清洁工程和污水治理初见成效,水库水质明显提升,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全省前列,“清、净、整洁”成为吉安人民群众近在咫尺的享受。

绿色城市,不仅仅是充满绿色空间的城市,更在于是管理高效、以人为本、适宜居住和生活的家园城市。我市着力塑造庐陵特色城市风貌,加快庐陵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推动儒林里特色古街完工,使吉安城更有城市肌理和文化记忆。

不仅如此,我市还完善城市道路体系,畅通组团连接“大动脉”,疏通老城交通“微循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启动城市快速公交和吉泰走廊轻轨建设……一个个行动在拉开,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吉安百姓幸福指数将节节攀升。

富:打造绿色发展新动力

绿色生态是吉安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和最好的财富。让产业变绿,让绿变产业,是吉安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近年来,吉安顺应供给侧改革和绿色发展方向,立足自身实际和现有优势,把“绿色化”融入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始终,构建集约集优、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把“绿色牌”融入城乡建设的总体脉络,让绿色生态成为吉安城乡的秀美底色。

在产业发展中护“绿”守“绿”,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强后劲。借吉泰走廊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机,大力推进走廊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和内部优化,加速走廊率先绿色崛起。

重点产业“绿色化”。工业方面,紧扣产业成长性和环保安全,聚焦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1+4”产业,突出电子信息首位度,大力实施“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培育计划,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63户,实现总产值3317.66亿元;农业方面,以工业化的理念抓谋划,以项目化的手段抓推进,重点发展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茶叶等六大富民产业,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201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91.3亿元;服务业方面,围绕打造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重点实施“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战略,因地制宜谋划推进遂川高山梯田群落、万安万花世界、吉水南门洲中国进士博物馆等旅游集聚区建设,统筹推进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翻了近一番。

美:共享绿意盎然新生活

让“绿”侵染你我。

如今,只要一张租赁IC卡就能骑着公共自行车畅行吉安了。这是我市倡导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所做的一项惠民工程。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我市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乡镇等创建活动,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机制,生态文化氛围浓厚。

让绿色成为主色调,我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深化生态红线管控,率先在全省以市人大决议形式通过《关于加强吉泰走廊生态保护的决议》,出台了贯彻落实决议的实施细则,编制了《吉泰走廊区域生态保护规划》,科学划定走廊区域功能分区和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和市立公园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严格执行绿线管控,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等绿色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各类环境治理。从源头上防控污染物排放,决不降低环保门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

为守住吉安的青山绿水,守护吉安的秀美家园,我市像抓经济工作、项目建设那样抓河库保护管理工作。我市实施“河长制”工作以来,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各地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河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建立了市级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问题督办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由市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由河流所经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河长,将组织架构延伸至村、组,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乡、村、组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分片分段将责任落实到人,让水生态保护没有死角。

吉安,这位“绿富美”已初长成。

相关新闻>>

荷叶底下鱼儿游

王薇薇、本报记者曾诗敏

荷塘碧波漾,莲开香沁人。盛夏时节,在吉水县文峰镇葛山村,200多亩藕莲基地里,一朵朵荷花竞相开放,红绿相衬,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赏。

殊不知,基地可不仅仅种植莲藕,一朵朵荷花底下还藏着致富“小秘密”。

今年初,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打造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吉水库区沿湖两岸十里乡村旅游风光带,吉水县将发展藕莲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产业的突破口之一,大力引导、支持有相关经验的种植大户在莲藕基地里套养草鱼,通过典型引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有着多年种藕经验的刘自回,在政府的鼓励与贷款支持下,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子。刘自回一边外出考察学习,一边网上交流学习经验,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今年初,在葛山村流转承包200多亩土地,决定大规模开展藕鱼套养。“以前吉水也有人试着套种过,但只是挖口塘,没有搞好设备,最后都没有成功。”了解到前期建设是关键,刘自回不敢马虎半点。挖鱼沟、堆高田垄、搭建大棚……投资近20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葛山村藕莲基地。

“比起套养泥鳅,套养草鱼、鲫鱼成本更低,且技术不难。”刘自回说,通过给莲藕施有机肥,可分解产生微生物,成为鱼生长的重要养分,不用另外投鱼饲料。今年5月,刘自回在基地里共投放草鱼苗6万余尾、鲫鱼苗15万尾。鱼能捕食莲藕的病虫,松散塘泥,净化水质,排泄物还是莲藕生长不可多得的有机肥,两者之间巧妙实现了共赢。刘自回还给记者算了笔“致富账”:目前,一亩塘可产300斤左右草鱼,按草鱼批发价8元一斤算,一亩塘仅养鱼的收入就有2000多元。

致富路上不落乡邻。依托藕莲基地,刘自回成立吉水益农专业合作社,吸收了葛山村20户贫困户入社,通过按比例分红,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张俊告诉记者,下一步,吉水将准备举办相关技术培训,并邀请外省藕鱼套养大户前来吉水考察投资,带动全县绿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吉水共发展藕莲面积805亩,打造了文峰葛山、文峰东螺口等多个百亩基地。

责任编辑:邹洋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