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 >正文
“绣”出脱贫新画卷 ———遂川用“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17-07-19 11:3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9

大坑乡高倚村金橘产业扶贫培训班现场。王美梅摄

10

扶贫工作组在了解教育扶贫情况

11

第一书记在贫困户家中走访  

范新华、刘祖刚

巍巍罗霄山脉之中,井冈山下的遂川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

为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的庄严承诺,60万遂川人民正使出“洪荒之力”,用足“绣花”功夫,决战脱贫攻坚。广大党员干部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自我加压,主动作为,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地做好2.88万贫困人口、49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下足力补短板

作为吉安市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遂川县底子薄、基础差,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绵绵群山之中。“十三五”期间,该县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万户4.67万人,贫困村86个,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脱贫致富的短板。补齐短板,成为该县脱贫攻坚的关键。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县集合各路资源,5家省直单位、20家市直单位和135家县直单位进驻86个“十三五”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309个行政村全面覆盖,抓好干部结对帮扶,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动员企业、微公益等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扶贫,营造人人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

“村里距离圩镇7公里,离县城65公里。以前,由于基础落后,村里的茶叶、笋干等土特产打不开销路,卖不上价钱。现在,路通了,网联了,工业用电也有了,图书室、卫生室建起来了,群众‘各显神通’,你争我赶地脱了贫。”谈起脱贫攻坚,汤湖镇高塘村书记梁奇惜深有感触。去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该村投资500多万元,公路通组入户,水、电全覆盖,装了有线,通了光纤,卫生室、活动室、广场一应俱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村里茶叶、毛竹等产业发展迅速,去年,该村5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高塘村也顺利摘了“帽”。

为集中“火力”,今年,遂川县整合各路资金5.3亿元,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安居、易地移民搬迁等重点领域,立项通村公路87公里;25户以上自然村外接道路316公里,入户路396公里;计划实施农村安居工程9343户,建设集中供水点42座、扩网8座;文化室、卫生室各49所,建设排水沟渠52公里,垃圾集中收集点731处,着力推进交通、安全饮水、生活环境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村庄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补齐短板,助力脱贫攻坚。

走对路育产业

去冬,地处遂川县北部的双桥乡潭溪村着实“火”了一把。该乡扶贫皇菊基地一片金黄,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赏菊人纷至沓来、驻足观赏。潭溪村支部与村“第一书记”———市监局干部高凌云密切配合,通过反复调研,选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皇菊产业,并发挥种植大户刘群的示范作用,带动16户贫困农户实现规范化种植,当年就实现了盈利。通过产业扶贫,不断提高群众的种植收入,让百姓逐步实现自己的脱贫致富梦,还引来《光明日报》等诸多媒体争相报道。

要想脱贫致富快,产业发展是关键。遂川县因地制宜,依托“遂川三宝”优势,制定了“一片茶山、一块果园、一栏畜禽、一人就业”的“四个一”产业脱贫政策。2017年,该县将结合贫困群众意愿,计划发展茶园2.8万亩,果园5722亩,养殖畜禽6.6万只,计划实施毛竹9853亩,低产油茶林改造2000亩,新种油茶1800亩,把“土货”农产品变成群众脱贫的致富“法宝”,把一片片绿水青山变成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背靠大树好乘凉”,该县积极推行“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并引导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牵头兴办合作社204家,覆盖全县86个贫困村,让贫困户有了“娘家”,不再“势单力薄”。该县依托精准扶贫专项惠农贷款,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社衔接贷款,多举措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不断增加社员数量,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扩大规模。在产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贫困群众纷纷投身茶叶、井冈蜜柚、金橘等绿色产业“淘金”,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在禾源镇三溪村扶贫车间,30多名员工在缝纫机旁,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针对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出行不便的特点,该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就业扶贫车间,只要吸纳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就业,就能享受厂房、贷款等优惠政策。扶贫车间极大地方便年龄大、缺技能、“脱不开身”的群众就近上班,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让贫困户们过上赚钱顾家两不误的生活。

距离县城70公里远的高坪镇车下村、桃洞村,张冬梅等人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实施“电商+扶贫”,将山里的茶叶、笋干、蜂蜜卖向全国各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吸引了央广网记者蹲点报道,在《人民日报》《焦点访谈》《经济日报》《江西日报》刊发典型做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该县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发展电商、风电、光伏、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谋划新一轮发展浪潮,为富民强县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创新“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模式,引导贫困户将产业扶贫资金投资入股,这样不仅每年有了稳定的分红,还能直接就业带来持续的收入,彻底斩断“穷根”。

施准“药”强“筋骨”

“2014年,我承包了88亩茶园,正在为解决资金缺口而一筹莫展的时候,乡村两级积极为我申报10万元‘红色扶贫信贷’,帮扶干部还积极联系乡农技站农技员不定期帮我巡察茶园长势,提供茶叶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制作等技术指导……在他们的帮助下,去年我的茶园获得大丰收,也顺利脱了贫!”在近期举办的全县脱贫典型宣讲会上,新江乡创业脱贫代表杜造海高兴地说道。

在汤湖镇,很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也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因为不懂政策,他们不敢铺开摊子。知情后,遂川县国税局干部及时来到这些人家中,告知从种植、加工到设备购置都是免税,如果是自产自销,只需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行政服务中心国地税窗口办理即可,而且也是免税。得知这一利好消息,贫困户胆子“大”起来了,购买揉捻机、杀青机,注册商标,投入到壮大发展之中。

精准扶贫,核心在精准,关键在落实。该县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行“靶向辐射”。“自从来扶贫车间上班后,家里有了较稳定的务工收入,夫妻俩每月就有4000元左右,我还养养鸡,加入光伏产业合作社,脱贫有望!”雩田镇雩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彭赞荣如是说。因小儿子有病致贫的他,对于帮扶干部制定的帮扶举措十分满意。

像彭赞荣一样,遂川县为1.4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定制了“一户一策”的帮扶“大礼包”,贴近贫困户的所思所想,强健了他们脱贫的“筋骨”,点燃了脱贫致富的热情。

“多亏了县里的培训,让我在园区顺利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大汾镇王芳燕实现就业脱贫拔了穷根,并逐步走上了致富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提供扶贫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该县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去年,该县在各乡镇组织各类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甚至办到村组、田间。为满足贫困群众的多元化选择,该县实行差异化培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提供驾驶、电商、月嫂、种植、养殖等各类培训。有了一技之长,贫困户脱贫致富更加铿锵有力了。

4800户1.79万人脱贫,37个贫困村摘帽,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安一周年之际,遂川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红色的遂川大地上,正“绣”出一幅崭新的脱贫画卷。

责任编辑:邹洋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