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古村袁塘印象
2017-06-23 09:2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吉州兴桥镇袁塘、匏塘,居住的是宗圣公曾子后裔。南宋末年,由吉水八都兰华村迁入,其始祖乃次周公,是兰华开基祖光庭公(四十五世)第六代孙(五十世)。其子二,长庆伯公到匏塘开基,次蔓亿公留守袁塘。

今年开春,有幸浏览兰华曾氏族谱,寻觅凤山书院,拜访了袁塘,一位中年大哥接待了我们,他曾参与撰修曾氏族谱。我提出去看袁塘开基祖的墓,他带我们走过一段田埂路,来到袁塘村对面的矮山上,山上树木丛生,草藤萌发。矮山尽头,有几排古墓,没有墓碑墓砖,只有一方方土堆。据曾氏族谱记载,这可能是蔓亿公的墓,因为次周公卒后与妣葬凤山书院凤形,即今吉州天华山公园。

元至元年间(1264———1294),张懋为吉州路总管,重新修缮凤山书院,寻访曾氏后裔得知,前朝吉州文学曾宏度(四十八世,曾在庐陵古城外,兴建了雍和坊)之孙曾次周,次周天性颖异,博极群书,遂以礼聘之为山长。大德五年(1301),有个居心叵测的小人,对当权者说,凤山书院规模太小,不应该设立山长,于是解聘了曾次周。曾次周则历览吉州诸庄,见兴桥袁塘山水秀丽,曰:此堪为读书之所。因家焉。

袁塘村坐北朝南,靠田几排老屋,都是“青砖灰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

村中大都是明清建筑。曾大哥带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房子墙体都是扁砖麻糍垒,蓝灰清一色垒到屋栋。漆黑两扇大门上,有红底描金的斗方,有四字联、五字联、七字联,内容多是引导人们修善、修行的名言警句。曾大哥打开他自家老屋的门,每根柱子上都有对联,可惜年代太久,长年烟熏火燎,所有的描金字体都看不清楚,我们叹息不已。幸好靠偏房直墙上有一联,“珠角擅奇山庭表德,天球并价日观同光。”此联是光绪三年状元,闽县(福州)人王仁堪(1848———1893)所作。此宅主人与福州王仁堪状元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个中缘由,恐怕连屋主人也未必知道。

接着,曾大哥把我们带到袁塘曾氏宗祠大门前。经过整修后的宗祠,也不够气派。但大门前的牌坊却有些年头,并很大气。牌坊有两丈多高,墙体由灰砖砌成。中间一扇正门,左右两扇拱门,一大二小。牌坊背面顶上有“忠毅第”三字,篆刻在青石上,正对着宗祠。曾大哥介绍说,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祖上凤绍公,由皇帝恩赐而建的。在兴桥中学,也有他的事迹介绍。

曾风韶(1373———1402)(五十四世),号印州,自小立志不群,二十岁时,在文山先生祠堂求梦,梦见先生抚其背说,你应该学我。他“于是敦行力学,毅然以状元宰相自命。”后来中洪武丁丑年(1397)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建文帝时,在纠仪殿上,他叱咤燕王朱棣不拜建文帝。“大殿之上展现的是君臣之礼,后宫再序叔侄之情。”燕王始终没有拜,理应拿下问罪。靖难之时,“兵将渡淮,遣使诏请罢兵,归国,无敢奉使者,公(曾风韶)独请行,至军前不纳,公取竹通节入诏,鼓风达之,不报。”燕王成祖登基后,曾风韶回到吉州袁塘。成祖嘉奖他正直,以原官诏他回京,曾风韶不为所动。不久,又加封他为侍郎,他依然不去。于是,曾风韶在衣襟上写下血书,“词甚厉”,嘱咐他的妻子李氏、儿子公望,“勿易衣”,于是自杀了。其绝命辞云:“生居庐陵文脉之邦,素禀庐陵文脉骨鲠之肠,读书面登进士之榜,仕宦而为绣衣之郎,慨一死之得宜,可以含笑于地下,不愧吾乡之天祥。”其妻年二十七,以夫死投御桥江边,咬破指头,以血大书于桥上,“忠臣不事二君,烈女岂更二夫。”遂坠桥下死。夫妻俩合葬于朱口忠节祠。嘉靖二十一年,敕建忠祠于府城南,春秋次丁府县亲临祭祀。

曾凤韶夫妻的义举,诠释了庐陵“节义”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