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古宗祠——怀远堂
2017-03-31 10:1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作者:廖贤礼

在遂川县西溪廖坊大屋场右侧象形山麓左边的坪场上,矗立着一座古朴、庄严的大祠堂———廖氏宗祠怀远堂,它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因建筑保存完整,2010年,怀远堂被列为遂川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明末年间,廖氏族老请风水先生相过此地,先生曾顺口溜诗:“小山如象卧坪台,东南山垇紫气来,若在坪上兴土木,后裔发达显文才”。

族老乡绅们听信风水先生的断言,限于当时条件,只在坪场后向先建起了一座房祠,以行禋祀。他们嘱咐后代,今后子孙发达,有足够的人财物力时,再在坪场上建一座大宗祠。

此后百年间,族人召富户捐款,筹集巨资,在房祠前面坪场上建一座大宗祠,取名“怀远堂”。在乾隆十二年(据谱载,公元1748年)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怀远堂”拔地而起,矗立在大屋场右侧的坪场上。

整座祠堂,青砖碧瓦,巨柱支栋,属硬山顶三门两进一井式结构。祠堂正面十七米,进深三十三米,占地面积五百六十多平米。祠堂前面有一广场。广场外沿,左右两侧矗立着六组旗杆石,每组两块,分别为中举、入仕、获取军功的廖氏先贤们而立。

通过广场,登上九级麻石台阶,进入祠堂门前的廊檐,宽阔的廊檐由四根大麻石磉木柱支撑着,顶部大跨径的红色拱穹,弧度圆润,空旷高远。三扇双开大门,朱漆彩绘。正中大门门楣上方,挂一匾额,“廖氏宗祠”四字,尽显大气凝重。门框两边大石墩上,立着一对硕大的红墨石狮子。

跨过石门槛,进入祠堂内,里面一井两进,前后大厅,对称均匀竖立着十根麻石磉木大柱,全是合抱大木。前后大厅之间,有一大天井,使幽深的大厅透风畅亮。天井四周沿边用八块巨大的长条麻石砌成。

迈进前厅,厅上方悬一方木匾,“怀远堂”三字古朴苍劲。穿过天井边的宽阔廊檐,踏上两级台阶,“步步高升”后,进入后大厅,大厅两侧各间隔出一间长形厢房,使前后大厅构成前宽后深的“凸”字形,寓意“品”位高贵。

原先,后大厅中央顶部,有叠拱两层的八角形大藻井,藻井造型别致,彩绘精美。大厅后墙前,有一座木雕神祖龛,竖立着几十块祖先牌位,牌位以辈份为序,分三级阶梯排列。过去,祠内两旁,左悬洪钟,右设大鼓,每逢祭祀和庆典,钟鼓齐鸣。大钟重有上千斤,是专向钟厂定造,钟上铸有“怀远堂”堂名及铸造时间。如此大钟,在当地实属罕见。

祠堂竣工时,有前清进士、翰林院纂修官、同宗鸿章先生前来祝贺,并亲题“三宗永世”巨匾相赠。此匾与大钟、石狮子,同为镇祠之宝。

现在,只有那对石狮子有幸逃过劫难,至今还威严地蹲在大门前的石墩上,镇守着这座古老的“怀远堂”。

土地革命时期,怀远堂曾有过红色印记,这里成立过红色政权———苏维埃政府,组织过农民协会;解放时,这里还进驻过南下土改工作队,旗杆石上插过大跃进的红旗,大门前挂过大食堂的牌子;放过电影,住过下放干部;做过群众会场,至今还留有带着时代特征的文字和印记:耳房墙壁上留有“拥护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的墨色标语,左侧外墙上还留有“苦战二十年,赶上和超过英美……”的红色标语,砖墙上还留有随意刻划的“屋场生产队仓库”的字痕,厢房墙上门框上,还留有当年大队办公用的油印机油墨的污渍。

改革开放后,古老的怀远堂逐渐恢复了它本来的功用。如今,每年清明节,迁居他乡的宗亲代表,外出务工的部分游子,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和事务,从外地赶回来,与村中族人一同涌进怀远堂,虔诚祭拜列祖列宗。

在西溪这十里八村中,廖氏宗祠怀远堂可算规模最大、建筑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祠堂。怀远堂虽经过多次修缮,却始终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汁原味”,砖还是那砖,梁还是那梁,一怀风骨,不改当年。

近两年,村里把祠堂设为文化社区,添置了图书资料和娱乐设施,广场右边建起了水泥球场,左边添设了健身器材,将祠堂文化的传承同美丽乡村的建设相结合,把古老的祠堂打造成为集祭祀祖宗、传承家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礼堂。

古老的怀远堂欣逢盛世,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