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亦真亦幻话洪先
2016-11-06 21:4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罗洪先隐居地——阜田石莲洞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谥“文恭”,吉水县盘谷乡黄澄溪村人(该村已废)。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生于明正德甲子年(1504年)10月14日子时,嘉靖己丑(1529年)中状元。官至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因忤权相严嵩,挂冠归里。因看破红尘,晚年隐居石莲洞,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10月14日去世。一生著述颇丰,有《易解》《周礼疑》《别集》《念庵集》等。曾增补元人朱思本的《與地图》,撰《广與图》一册。至今乡里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动人传说。

门牌坊的传说

传说罗洪先未出生前,有一师一徒两个地理先生从他家门前路过。过后徒弟对师父说:“师父,这家人家今后要出三乘轿(意谓出三个大官)”。徒弟说完,一脸自信地望着师父。只见师父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非也。徒儿有所不知,我看顶多出一乘轿。知道为什么吗?”徒弟连连摇头,一脸迷惑的神色。原来,罗洪先家的门牌已破败不堪,但门牌上爬满了爬山虎。纵横交错的爬山虎结成了三条龙状,到了夜晚,三条龙灿灿然,跃跃欲飞,只是一般的人看不出来罢了。师父的意思是,这家人家只要有一人及第做官,便会拆去旧门牌,重建新门牌。只要一拆,剩下的两条龙便会飞走。一经师父指点迷津,徒弟频频点头,自叹弗如。果然,罗洪先中状元做官后,家人立即拆去旧门牌。正当泥工开拆时,只见墙上飞出一对白凤(龙的化身),朝西北方向飞去。一只飞往栋边村,一只飞往上曾家村。后来两村果然各出了一名尚书———栋边出了兵部尚书周延,上曾家则出了礼部尚书曾同亨。因两村相隔不过百步,因而留下了“百步两尚书”的佳话。

智斗严嵩

严嵩是分宜袁州人,乃嘉靖年间的第一大奸臣。因写得一手好青词,深受爱烧汞练丹,欲长生不老的嘉靖皇帝的宠爱。严嵩大权独揽,残害忠良,引起了朝廷广大正义官员的愤懑。罗洪先虽与严嵩是江西同乡,又系儿女亲家,但罗洪先乃正人君子,对严嵩的所作所为一向嗤之以鼻,两人面和心不善。

话说严嵩在家乡袁州大兴土木,广修府第,竣工后遍邀宾客到府上祝贺。尽管严嵩对罗洪先心存芥蒂,但碍于老乡的情面,还是邀请了罗洪先。严嵩见宾客盈门,名流云集,洋洋得意。亲自做向导领客人游览,参观。其间一边摸着山羊胡,一边矜持的问众人:“新造府第,诸位以为如何?”众人巴结严嵩还来不及,只是一味说好。唯有罗洪先不肯奉承,说:“好是好,就是料轻了点。”众人愕然。严嵩一听,心里一惊,但不便发作。他一眼瞥见了罗洪先脚上穿着一双破草鞋,便揶揄道:“总比念庵兄脚上的草鞋要好点吧?”众人一看,皆哈哈大笑。只见罗洪先不紧不慢地说:“草鞋虽破,但底尚好。”严嵩一听,勃然大怒,当场拂袖而去。原来严嵩心里想,罗洪先乃状元出身,自己只是庶吉士出身,这不是讽刺他底子薄,又是什么?

洪先回客房休息,丫鬟前来献茶。只见丫鬟在茶碗中放入一颗红枣和一粒茴香。洪先初见疑惑,顿而大悟:“这分明是丫鬟暗暗催我‘早早回乡’。”于是立刻来到马棚解开缰绳,跨上马背,疾驰而逃。刚一踏上马背,身后喊杀声一片。原来,罗洪先一句话使严嵩恼羞成怒,顿起杀心,而罗洪先却浑然不觉。丫鬟素来闻知罗洪先的大名,钦佩他的为人,在关键时刻暗暗为他通风报信。罗洪先一路狂奔,眼看就要出城门了,岂料城门紧闭,卫兵喊杀之声不绝。罗洪先想:“吾命休矣!”突然,坐骑凌空飞起,腾云而去。原来是他所穿的吕洞宾赠送的那双破草鞋救了他一命。这马一飞就飞到了阜田竹园(离石莲洞不远)的一座桥边才落地。这桥至今尚存,人称“落马桥”,又称“状元桥”。

道观授徒

罗洪先得罪了严嵩,差点丢了命。回京城后,严嵩找个借口,向嘉靖皇帝奏了一本,历数罗洪先的不是。嘉靖一怒,罗洪先便丢了官,于是嘉靖十九年(1541)回到了家乡黄澄溪村。罗洪先罢官归里,穷困潦倒,生活拮据,亲友见他背运,也都冷眼相向,不肯接济。想当年他一举及第,亲族追屁捧股,鞍前马后,多么殷勤!而现在...人生的反差真是太大了,天上人间,红尘游戏!这使他大为感叹:“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贤良在困途。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间无。时来易得金千两,运去难赊酒一壶。堪叹眼前亲族友,谁人肯济急时无?”(罗洪先《醒世诗》)。人生的起起落落,生活的悲悲喜喜,有如江里的芦苇,空对着东去的波涛。罗洪先静心暗想,也就释然:“富贵从来未许求,几个骑鹤上扬州?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年两满休。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虑。于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醒世诗》)

经历了人生太多的坎坷,罗洪先大彻大悟。不久便来到家乡附近的玉虚观出家(今秧坑村附近)。

起初,夫人以为他又像往常那样游山玩水,访故会友去了。谁知多日不回,派人一打听,原来夫君已看破红尘,皈依佛门了。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和打消夫人叫他回去的念头,他一连写了十九首《醒世诗》。其中第十九首写道:“为官终日细沉吟,紫授无心懒整襟。阳业案前由我造,阴司地府有谁亲?愿将官职为仙职,除却凡身即佛身。寄语贤妻休再会,从今不必问来因。”

洪先夫人也是名门闺秀,知书达理。得知夫君出家,虽然无奈,但也理解,她回书道:“缄书一到既开吟,读罢儿童泪满襟。烈女不堪重改适,贤夫修得再相聚。君今既悟为仙去,奴也随修舍色身。但愿西方同善合,九莲台畔礼观音。”从此洪先夫人在家吃起了长斋,直到终老。

在玉虚观里,罗洪先搭起了讲台,教起了学生。培养了一批家乡的人才,诸如谷村的李氏子弟,上曾家村的曾氏子弟等等。人们为了纪念罗洪先,后把“玉虚观”改为“莲花观”。该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整修时,人们在地面上发掘出一朵由五色彩石镶成的大大的莲花。

开辟石莲洞

石莲洞位于阜田镇西北二十里处的万华山下。它是造物主的杰作:一堆怪石突兀地面,高十余丈,广几十亩,石中大洞连小洞。洞洞独立而又相连,大者盈亩,四壁拱立如高屋。旭阳斜照,可以展卷,宴坐。无不心旷神怡,似超然物外。石缝隙皆古木苍藤,小竹掩映。石莲洞在罗洪先到来之前,因虎豹出没而早已废弃。

罗洪先归田后,淡薄名利,寄情山水。“余性淡于世味,而山水之癖则莫能医,每闻人谈名胜,辄生羡心,即数千里外不惮跋涉。归田以来,此兴溢浓。”(罗洪先《辟洞始末》)

1546年10月16日,秋阳杲杲,云淡风轻,千山万壑,层林尽染。那天,罗洪先心情格外轻松,他脚登草鞋,身著道袍,准备到风景秀丽,远离尘世的崆峒山(离石莲洞只七八里)去隐居。但听友人介绍有一处世外桃源———石莲洞,他便又马不停蹄前往考察。

在友人的指点下,罗洪先经过高坑,竹园来到洞外。经过民工的挖掘,奇洞终于又展现在众人面前,众人暗暗喝彩,惊天地造化。罗洪先便决定在此隐居,因仰慕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湖南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聚众讲学,世称“濂溪先生”),更喜欢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而将石洞命名为石莲洞。并在洞前结“怀濂阁”(纪念周敦颐)而居,又把石莲洞叫做“小蓬莱”,并作一联:眼前莫道非蓬岛,足下谁知是洞天?

接着,罗洪先又手植“松,梅,柳,枣,桂之属”。在洞口山门虎豹出没处手书“囊贮罗浮”四字。从此虎豹绝迹,再也不来打搅。

罗洪先隐居石莲洞,有两个目的:一则“淡薄功名,喜山水;”二则“虽为终焉计,实欲倡明理学”(《石莲洞志》)。

1557年,在友人王敬所,尹洞山的资助下,罗洪先请人在石莲洞南北两侧分别建了“正学堂”,“观复阁”(俗称“石莲书院”)。他遍请明师前来授课。各地学子纷至沓来。石莲洞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培养人才的摇篮。

1564年10月14日,一代名人罗洪先溘然长逝于石莲洞的禅床上。遗体被乡人安葬于崆峒(今洪桐村)山上一个名叫莲花形的向阳小山坡上。墓基周围赫然是一朵用青砖镶成的莲花!砖与砖之间榫卯相接,天衣无缝。每块砖上都阴刻有“黄澄溪老大人”等字样。墓地前面左右两侧,各有一碗形泉眼,俗称“莲花池”,泉眼终年不干,墓正前方二三十米处有一虎头状小山,山上一股清泉,从老虎口中汩汩流出,令人拍案惊奇。

遗憾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罗洪先之墓遭盗,尸骸遗弃棺外。罗洪先一生爱莲,与莲花俱永!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