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与玉扣纸相遇
2016-10-12 09:2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碾磨

     

做浆       

玉扣纸,亦称“毛边纸”,是一种使用纯天然材料、纯手工制作出来的传统纸张,产地就在永丰的中村乡。玉扣纸以颜色白净,纸面光滑,通张均匀,韧性好,吸水性强,不淡墨,字迹经久不变的特点而闻名遐迩。玉扣纸曾经在南宋时期,被列为贡品,后来它还成了明代著名藏书家毛晋的写作和印刷的专用纸张。由此可见,玉扣纸在我国纸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与玉扣纸相遇,是在去年的阳春三月。那天,我们应中村好友老巫先生之邀,游罢灵华山,在与东道主谈天说地时,说起中村漫山遍野的毛竹林。当说到赫赫有名的玉扣纸时,我兴致极高,意欲眼见为实,探个究竟。老巫自告奋勇,为我们做向导,从中村街出发,驱车二十多华里山路,一路往东南前行,到得一个叫梅子坪的旮旯小山村,在老巫的引见下,拜会了生产玉扣纸的第七代传承人李师傅,参观了他的传统造纸车间,细细听取了玉扣纸的操作流程。末了,李师傅兴致勃勃为我们说起了玉扣纸的前世今生。

李师傅是生在大山,长在山里的一个普通汉子,酷爱大山,与山上的毛竹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钟情毛竹,是因为他的祖祖辈辈都以生产玉扣纸为业,而造纸的原材料主要取材于山里的竹海。李师傅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砍伐竹麻,在山下纸棚沤料发酵、去皮打浆、汤纸焙纸。几十年过去了,山里的毛竹年年砍伐,岁岁生长,李师傅却由原来的跟班小学徒,变成了花甲年轮的造纸老师傅,还成为了永丰中村传统造纸第七代传承人,而他的玉扣纸技术,也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中村乡是永丰县东南方向一个偏远的山乡,高山峻岭之中,漫山遍野长满翠竹。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的地理环境和天然条件,使得这里的毛竹常年郁郁葱葱。特别是以梅子坪为中心的山梁山沟,甚至是房前屋后,都长着满满当当的竹子。可以这么说,这里的毛竹大到可以用来做甑蒸饭,可以做成水桶挑水,由此可见其长势和规模。所以,中村乡便成了省内赫赫有名的“竹乡”。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这些漫山遍野的翠竹,使得这里的祖祖辈辈,在那个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岁月里,不至于挨饿受冻。倚着多如发丝的竹山,做开了竹文章,或是砍来竹子加工成家具、生产工具,拿到集市上去卖,或者是直接整根整根扛出大山,换几个零花钱贴补家用。虽然,满山遍岭的毛竹年年砍伐,需要多少,就砍伐多少,但是,到头来,竹子不仅没有砍少,反而越砍越长,越砍越多,不知道老掉、烂掉了多少在竹山。于是,大山里的人们就在想,以其让它老掉,烂掉,还不如把它充分利用起来。他们就想到了用毛竹造纸,把山上的竹子通过深加工,使之成为纸张,变成大把大把的钞票。

李师傅告诉我,他们的造纸技术,是南宋绍兴年间,梅子坪巫姓兄弟俩,为了学习造纸本领,不惜千辛万苦,告别妻儿老小,背井离乡前往福建学习得来的。几年以后,兄弟俩经过勤学苦练,终于学会了一整套造纸技术,并把所学技术带回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造纸事业。在实践当中,几经摸索,刻苦钻研,在所学造纸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改进生产工艺,成功地生产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纸品———玉扣纸。兄弟俩的玉扣纸造纸术成功以后,没有忘记家乡的众乡亲,毫无保留地广为传授,到了后来,竟发展到了家喻户晓做纸,老少都会造纸的地步。就这样,玉扣纸生产在中村一带遍地开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产基地。

暮春的灵华山,整个大山早就蠢蠢欲动。前阵子的那几场或大或小的春雨,就像是发出了笋发、笋长、笋拔节的信号,竹海地底下的春笋,紧随着春风暖阳,一个劲的直往地表外拱,冒出墨绿的笋芽儿。那些先来的,后到的毛笋,前几天还酷似一座座“黑铁塔”,蹲在绿油油的林海地面,不想,一眨眼功夫,春笋就不再是春笋了,竟然长成了修长的竹子,直指云天。在淅淅沥沥的薄雨季节里,真是日长夜拔,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个季节尚未成型的竹子,灵华山人管它叫竹麻。

每年的立夏节气前后,是生笋拔节长高,长出枝桠的时候。竹梢丧未散脑的竹麻,即是砍伐的最佳时节,也是造纸人最忙碌的季节。因为要趁着竹麻尚未散脑,开枝散叶的当儿,要把一年所需的竹麻全部砍下山,季节短暂,就一星期的时间。竹麻砍早了,没有形成浆,造不了纸;砍老了,又都是竹丝、杂物,纸质不好。所以说,采集竹麻既要有严格的时间性,更关乎玉扣纸的质量问题,马虎不得,一定得把握时机。

要进山砍伐竹麻了,所有纸棚(一个纸棚相当于一个生产场子),都要举行拜山仪式。进山之前,在山口摆上贡品,点燃香烛,进山人等跪拜山神。仪式虽然简单,却很庄重。深山之中,原本毒蛇猛兽就多,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它们的攻击,轻则致残,重则丧命。进山以后,虽然敬了神灵,也不能乱来,就连说话都有讲究,不得打情骂俏,更不得胡言乱语,甚至他们还有自己的隐语。所谓的“隐语”,就是避开那些有忌讳的话语。在山上,绝对不能说“大”这个字。比如,有人发现了一条蛇,需要提醒同伴注意,当地人把一条蛇,习惯性说成一大蛇。在山上,要说成有根条子,在哪里哪里,同伴一听,就心知肚明小心防范;又比如,要吸烟了,当地人总喜欢把吸烟说成吃烟,在山上就应说成“放蒙”,因为“烟”字在这里表示人烟、人口的意思,人烟、能吃?所以,诸多的忌讳,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平安,平安就是幸福。

这个时候进山,正赶上梅雨季节,绵绵不断的薄雨,无休无止的洒落,使得茫茫群山朦朦胧胧,有的时候,几步以外都看不清人。虽然如此,山上却是一年之中最热闹,最忙碌的时刻。山上有人,是砍伐竹麻的人;山下有人,是纸棚浸泡竹麻的人;就连山路上都是来来往往搬运竹麻的人。竹麻砍伐了,要靠人工挑到山下的纸棚,而远的山场距离纸棚有十多华里,且山路崎岖、陡峭,加之山上湿度又大,甚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儿。尽管如此,竹子在没日没夜地拔节长高,季节不等人,不赶不行。

竹麻搬运到纸棚以后,摆放在大水池里,撒上生石灰,让竹麻在池子里发酵。一段时间以后,去皮除杂,打捞起来打成纸浆,通过过沥,就可以存放在制作手工纸的纸槽里了,什么时候做纸,就再也不用紧赶慢赶的。一张张玉扣纸经过造纸师傅的手汤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把做成的湿纸,送到烘干房焙干。烘干房妇女是绝对不能入内的,这里没有忌讳,只是烘干房温度极高,焙纸师傅几乎是赤身裸体在里面工作,异性进去多有不便。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末,造纸技术由原来的手工造纸,发展成机械造纸。先进的造纸技术,替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然而,致使传统造纸关闭的另外一个关键原因,传统的造纸法排出来的污水,对生态危害极大。因此,灵华山人为了环保,为了子孙后代,为了留住绿水青山,主动放弃了传统造纸,所有的造纸纸棚、造纸厂都被关闭。

但是,人们还是没有忘记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造纸工艺,除了把它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以外,中村乡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特意划定了几百亩山场,作为玉扣纸生产基地,为的是加强对玉扣纸造纸技术的保护和传承。

今年笋发竹长的季节,因为心里装着古老的玉扣纸造纸术,我专程去了一趟梅子坪,见到了李师傅。虽然他忙得不亦乐乎,没有更多的时间陪我聊他的玉扣纸。但看到他神采奕奕地领着几个徒弟,急急地做着进山砍伐竹麻的准备工作。此时的我,深感欣慰:玉扣纸生产还在进行,玉扣纸技术在保护之中得以传承!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