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探寻吉安古城变迁与开基祖
2016-07-18 09:1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当年屹立在后河码头的福建会馆天后宫石坊       

当我们在绿树掩映的白鹭洲公园漫步,在亭亭如盖的大榕树下乘凉,在刺破蓝天的古南塔边看江景之时,偶尔不禁遥想,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吉安这座城市?是谁创建的?外地宾客和学者常会询问,吉安古称庐陵,建置史有2200多年,可当初庐陵城在哪里?

让我们把眼光转向尘封的历史和乡野,在古籍里,在幸存的遗迹里寻觅。

遥想原始社会,现吉安属于哪个部落,没有文献记载。商周时代,可能属百越民族其中一支的地盘。春秋战国时期,大约是先属吴,后属楚,终属秦,没有行政名称,只是某个王公贵族的一块领地罢了。秦始皇吞并六国,征服北方后发兵几十万,其中的一支主力过长江后沿赣江而上,开辟航路,去征讨岭南,就建了庐陵县,隶属九江郡(设安徽寿县)。《史记》中说建县时间是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过了400多年的东吴建安四年(199年),庐陵升格为郡,辖10县,包括了后来吉安府所辖的大部分区域和赣南的部分区域。那么,秦汉时县、郡的官府在哪里呢?开始在今泰和县澄江镇西门一带,后来迁到赣江东岸的塘洲。那里有个白口城遗址,十几年前被发现后挖掘,出土了不少秦砖汉瓦,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单位。又过了近百年的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庐陵郡治迁今吉水县醪桥固洲石阳城,还有遗迹存留。先后两个郡城都在赣江东岸边,地势不高,易受洪涝灾害,又没山地依靠,不易守护。于是,60多年后的东晋咸康八年(342年),郡治所迁至今吉安城区。那时,赣江边已有些捕鱼种地的原住民,此前90年前就建了古南塔,是明证。不过,那时只是散居的农户,还没有街市。

郡城谁主持建设的呢?就是庐陵郡太守孔伦。从此,不管朝代如何变更,不管名称是郡、州、路、府还是地区、市,到如今1670多年间吉安城再也没迁移过了。这真是块山环水绕的风水宝地,西靠天华山,南耸神冈山,北枕螺子山,东峙天玉山,千里赣江在这里形成弧湾再浩荡北去。西面的禾水分流称成后河,贯穿城区汇入赣江。藏风聚水,易守难攻,地势由西往东倾斜,城堡筑在离赣江不远的高坡,洪水再也淹不到了,真是天然形胜。孔伦建的晋城在哪里呢?现在人民广场北面新世纪广场后、市国税局南侧的路,叫孔家湾路,就是从这里往北一带。据府志载,晋城就在这里。300多年后的隋代开皇十年(590年),设立吉州,州城建在现吉福路口的赵公堂到青石街一带,现在路边还有巨大的樟树,有五岳观、甘泉门等古地名。

古代的城与市有区别,城里是官府、教育、祭祀场所等,有城墙和护城河围住;居民生活和工商贸易的市井一般在城外。当然,随着发展两者有交混。吉安就是这样,从唐天祐元年(904年)开始,城堡从赵公堂迁建在白鹭洲对面的山坡上,商贸和居民区向城外沿赣江西岸和后河两岸发展,就是现在的沿江路、永叔路和文山路、田侯路、中山东路一带。以后一千多年城市格局基本没变,只是在此基础上拓展。清光绪元年(1875年)编的府志上有张城市图,城里城外建筑和街巷都标明了。城墙内的区域,南北大约是从原市政府大院到吉安宾馆附近,西从马铺前边往东到赣江边,有5个城门。民国初年城墙逐毁,到1958年全没了。

孔伦太守在新建郡城时也许主要是看中这里的风水,可能没料到会成为江南重要的商贸中心。现在吉安在全国的经济版图里似乎不很突显,古代可不是这样。纵贯江西的赣江,是北方通往岭南的大动脉,称作黄金水道。庐陵城位于赣江中段,江上南来北往的舟楫穿行,八方的信息和物品汇聚庐陵城散至各地;城内商贾旅客川流不息,沿江路和后河两岸商铺货栈连绵,成为江南物资集散的枢纽和信息流、文化流的辐射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吉安依然是重要航路的中转站,钱钟书名著《围城》里,就写了文人们向西南逃亡时在吉安发生的趣事。

现在难以想象宋明时商贸繁盛的场景,好在有名人做了记载。南宋庐陵人刘辰翁在《习溪桥纪事》中道:“为官药肆,为旗亭,歌钟列妓,长街灯火,饮者争席,定场设贾,呵道而后能过。”400多年后的明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在《江右日记》中道:“初二日饭毕,抵吉安郡”。“出南门,见有大街濒江,直西属神冈山。十里阛阓,不减金阊也。”“阛阓”就是街市,“金阊”是苏州的金门﹑阊门。意思是江边的十里长街,可与苏州媲美。其实,比这早近600年前的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游览庐陵城后河时,就感叹道“此地风光半苏州”,至今存半苏桥、半苏巷之名。依水兴城的吉安,直到清末民初,沿江岸依然有码头渡口20多座,现在还可在江边见到不少痕迹,市民还说得出盐码头、尿码头、萧家码头等位置。更令今人不可思议的是,不管是北方的晋商、豫商,还是南方的徽商、浙商、闽商、湘商,都喜欢在城里兴建会馆,不下24座。精明的商人看中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大榕树旁福建会馆精美的天后宫“吉州福地”石牌坊就是实证,现移立在庐陵文化生态园湖边。城里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肯定还记得往昔赣江上风帆竞航,一连串巨大的竹排、木排和客货运船舶停泊的场景。为何这里成了商贸中心?除了南上北下客商需在赣江中段的庐陵城栖息和物资集散外,还有个重要条件,就是位于赣江湾环处,水深却流缓,便于停泊。这都得益于孔伦选址建城的远见卓识。

可是,这位造福千年、施恩万民的孔太守是哪里人?还有什么业绩?清光绪《吉安府志》,只有一句:“庐陵故城……晋咸康末太守孔伦筑。”在官宦篇里对他介绍更简单:“咸康中任,筑庐陵城。”《庐陵县志》就是援引府志的内容。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记载了。可能时逢乱世,北方战乱,孔伦卸任后没有回原籍,就在城里定居,繁衍的后代聚居在一块,叫孔家湾,史料上说居民就是孔伦的后裔。我去人民广场北侧孔家湾路一带探寻,全是高楼大厦,没任何古迹。询问老年居民,没一个知道孔伦是谁。这里属广场社区管辖,我去打听有没有孔姓居民,社区主任说,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社区内没一个姓孔的。她说,孔家湾原先有条不宽的路,周围都是菜地,住的大多是菜农和小商贩,位置在现在文山步行街西面到市公安局后面一带。城市改造时原居民都迁走了。市、区单位有几个姓孔的,可都不是这里人。孔伦后裔是否有迁到乡村的?还有待调查。

没任何遗迹,没找到孔氏后裔,只剩下一个孔家湾的小路名,我有些失望。但当我看到车水马龙的繁荣街市,看到吉安城区“两江三岸”、北扩南移东进西展的新格局时,又觉得孔太守会含笑九泉。因为他开创的基业一直在造福后人。如果,城里有一条大道以孔伦命名,或树立标志性建筑来纪念这位不朽开基祖,多好。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