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万安端午民俗——赛龙舟
2016-06-20 08:3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每年端午节,对于世世代代在赣江两岸依水而居的万安百嘉、韶口两地人民来说,除了包粽子、蒸包子、挂艾草等习俗之外,还有一项顶要紧的传统民俗活动,那就是赛龙舟。

万安的赛龙舟活动由来已久,据该县现存最早的县志———清朝同治十二年修订的《方舆志》篇中记载:“端午……龙舟竞渡惟百嘉韶口为然”。

整个赛龙舟活动为期五天,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初五结束,分为“龙舟下水”、“龙舟竞渡”、“送神收龙”三个部分。龙舟下水又称“出龙”,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早上,由当地长者主持仪式,划手和当地乡民参与。仪式包括念祭文、祭龙头、请兵、请神、祭祖等等,伴有奏乐、焚香、鸣炮、杀鸡等细节,以此祭奠先祖以及各路河神、庙神等,祈求神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如意。龙舟竞渡是端午划龙舟活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按照习俗,韶口一方的龙舟是“公龙”,百嘉一方的龙舟是“母龙”,双方各选派出参赛选手18人,其中旗手、舵手、鼓手、锣手各一人,划手14人。准备完毕后,韶口一方的公龙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摆出一副绅士的姿态,从河对岸划到百嘉一方来邀请美丽贤淑的母龙同河竞渡。百嘉一方的母龙也表现得大方得体,敲起欢乐的锣鼓,应允公龙的盛邀。

龙舟竞渡是在横渡宽约1000多米的赣江上进行,比赛开始前,两艘龙舟划到并排的位置,双方旗手相继蹲下,所有划手屏气吞声、全神贯注。此时,河岸上的鸣爆手燃放插在河堤上的三连铳,只听见三声巨响,比赛正式开始。顿时,两艘龙舟像离弦的箭飞速地向河对岸驶去。龙舟上,旗手站在船头,手里舞着龙旗、打着旗号,指挥大家协同“作战”。鼓手和锣手面朝旗手站立在龙舟的中央,按照旗手的旗号,轻重快慢有节奏地敲打着锣鼓。舵手站在船尾手握龙舵,掌控龙舟的前进方向。众划手则分两列并排坐在龙舟中间,听着锣鼓手敲打的节奏,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弯腰低头划桨。他们动作整齐划一,劲头十足,你追我赶,狠狠地向前冲刺。隔江两岸人山人海,围满了观战的群众,欢呼声、喝彩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比赛现场甚是激烈。双方谁先夺下预先设置在河边浮标上的标旗则为胜,获胜的一方敲着得胜鼓,喊着欢乐的号子,沿河炫耀一番;输了的一方也不气馁,他们一边敲着鼓劲的锣鼓,一边大声喊着:“别急,待会儿再来。”。

农历五月初五下午,划龙舟比赛结束,送神收龙。按照当地习俗,在长者的主持下,双方划手划着龙舟沿河祭祀,举行送神仪式。然后将龙舟搬上水面重新安放,将龙头拆下放在祠堂或庙宇的神台上供乡民祭祀。

上世纪“文革”期间,万安的赛龙舟活动受到极左思想影响,被视为“四旧”,遭受毁灭性破坏,民间无人敢再组织开展,活动一度中断,造成人才严重流失。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万安龙舟赛才逐渐恢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对龙舟竞渡活动的组织开展冲击很大。同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漠视传统民俗活动的文化和精神价值,龙舟竞渡活动被逐渐“淡化”。

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对赛龙舟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搜集整理了包含实物、图片及音像等一整套资料,建立了万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机制,出台了《万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实施办法》,制定了《万安县端午龙舟竞渡活动组织开展方案》。韶口乡政府还在赣江岸边规划建设了“韶口龙舟文化园”,包含古街、舜帝南巡浮雕、仿古城墙、龙舟文化长廊、舜安庙、龙舟铜雕塑、龙舟农民画墙、韶口赋石碑等景点。在当地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下,龙舟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赛龙舟活动也正常有序地开展,群众参与热情高涨,这项端午传统民俗活动又重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焕发出新的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