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民生> >正文
敢叫荒山闻书香 看吉水育贤村如何“教育扶贫”
2016-05-17 08:53 来源: 吉安新闻网—庐陵新刊

学生在新校园里打乒乓球

学生在新校园里打乒乓球

办产业、搞项目建设,是扶贫;但办好教育,也是扶贫,是着眼长远的智力扶贫,效益不仅在眼前,更在长远。

扶贫,是当下一个热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利好环境下,摘帽脱贫是各级党组织形成的共识。产业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各种扶贫模式纷纷被付诸实践。

“办好教育是最好的扶贫。”地处偏远山区、移民库区的吉水县阜田镇育贤村支书周顺根积极寻求新触点,谋求新发展,真抓实干办好村部小学教育。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育贤村小,在一年内,教学成绩名列全镇前茅,各年级统考科目多学科次获全镇第一,成为全县乡村教育的一个标杆。

办好教育也是扶贫

育贤村委是由杏塘村委会和育贤村委并起来的,合并后的育贤村委有两个村小,在全县整合教学资源时,都被改成教学点,办学年级不全,学生人数少,加上原先的两个校舍都破旧不堪等,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村民为了下一代有更好的学习环境,都想办法把孩子送到镇上乃至县城小学去上学,哪怕租房、陪读也在所不惜。这无形中增加了村民负担。

“一定得建一所新的校舍。”2012年走马上任后的周顺根暗下决心。“一个小孩在镇上或县城读书,房租费需要近5000元,算上一个大人陪读,一年下来,一个家庭一年花费近2万元。如果能够就近入学,就能省下额外开支,这对改善村民生活大有益处,也是一种扶贫。”周顺根这样考虑村里的教育问题。

沉睡荒山闻书香

“新的校舍建在哪里呢?”村民们议论纷纷。他们都希望村小就建在自己的村上或者尽可能离自己家近一些。

周顺根从村委自然村分布情况上考虑,反复征求村民意见,最后决定将校舍建在在村部旁边一个两村有争议地荒山上。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全体村民的愿望,又很好地解决了两个村庄一直以来土地纠纷,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征地、规划、平整后,村小于2014年动工了。周顺根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向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争取捐款,硬是不花村民一分钱。2015年秋季,村小校舍高标准建成,外观大气漂亮,空间布局合理,室外建有乒乓球、篮球等活动动场所,内部则设有阅览室、休息室等。

树立乡村小学标杆

新校建成后,村小师资成为村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原先仅有的几个教师大多是代课教师,且年龄偏大,适应不了新时期教学需要。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为村小当务之急。

周顺根多次前往县教体局,请求一次性分配5名教师。要知道,这在村小史上还没有先例。村主任欧阳招生也全力支持周顺根的做法,多次前往县教体局申请。经过二人的努力,县教体局破例,一次性分配了5名年轻教师到育贤村小任教。

新学校来了新教师,许多外出求学的学子纷纷返回到村小就读。“家里的小学条件不比城里的差,教师又都是刚毕业大学生,把孩子放在这里,我们放心。”说起新的村小,阳家村村民欧阳洋夸赞道。2015年秋季,育贤村小首次招生,就招了120多名学生,分5个年级5个教学班。如今,动听的铃声回响在乡村的清晨;琅琅的书声,传递乡村文化气息;学校运转高效有序,已成为乡村小学的一座标杆。

“办产业、搞项目建设,是扶贫;但办好教育,也是扶贫。前者需要农户更多的资金投入,且存在脱贫风险,弄不好,会返贫;而后者更多是节流,是着眼长远的智力扶贫,效益不仅在眼前,更在长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扶贫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周顺根说:“今年下半年,育贤小学还要争取办六年级,成为一所完小,让教育扶贫之路在乡村走得更远。”

郭建华、廖财云 文/图

责任编辑:龙翔明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违法犯罪举报中心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