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幸福景”——青原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来源: 江西日报 2016-04-26 08:52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肖和平 陈事刚 本报记者 刘之沛

“区老建扶贫和移民办得知情况后,不但给予启动资金,还为我选择了种植西瓜和红芽芋的扶贫产业项目。去年种植的20亩西瓜和12亩红芽芋,让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近日,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邱家村贫困户涂仁华笑着说道。

年近六旬的涂仁华6岁丧父,他的妻子卧床8年不治离世,儿子7年前务工受重伤花费20余万元,还落得半身瘫痪。像涂仁华这样的贫困对象,在青原区还为数不少。

青原区是全省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县之一,现有省级贫困乡镇4个、贫困村25个。为托起贫困家庭的致富梦,该区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多级联动、社会参与”的扶贫思路,狠抓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和智力扶贫,逐步形成了大扶贫的新格局。2011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97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862个;贫困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700多元提高到去年的6000多元。

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

“谁是贫困人口”“贫困原因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贫困情况进行帮扶”……这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前提。

本着这些问题,青原区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向群众宣传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贫困人口识别的政策、程序、建档立卡工作的内容要求,使广大群众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另一方面,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落实“一申请、二评议、二公示、一公告”的程序,精准核定贫困对象。他们按照贫困户申请,村民民主评议,区、乡、村三级审核和公示的程序,精准识别出农村贫困对象4216户1.09万人,全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区有电子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为开展帮扶到村到户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目前,该区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户1527户4619人、年老体弱或没有劳动能力纯低保户2442户6000人、五保户247户288人,通过分类识别,分为蓝、黄、红卡3类,村级挂图已上墙,贫困户户卡均已全部发放到位,并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项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