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图说庐陵> >正文
报恩塔下思报恩
2015-12-01 14:27 来源: 庐陵论坛

作者:聂永江  来源:井冈山报

报恩桥上

恩江河畔

  永丰县有座报恩塔,矗立在县城恩江镇西郊的恩江河岸边,青砖结构,塔高29.3米,分9层4面,为全县古塔之首。塔从第2层起,逐层稍稍收缩,整个塔形,挺拔雄浑,加上带3道箍环的圆锥形铁顶,颇有“刺破青天锷未残”之状。尤为奇特的是,塔身微向南倾。究其因,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建筑艺术。永丰夏季多暴风雨,又多从南面袭来,于是在设计造塔时,塔身有意南倾一点,以利抵挡风雨袭击。人们戏称其为永丰的“比萨斜塔”。

关于报恩塔的名称,流传着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相传汉朝时,当地有个叫欧宝的,父亲死后葬在里中,他在墓旁结了个茅庐,素衣麻服,蓬首垢面,为父亲守墓3年。一天,有乡亲在丛林中打猎,赶出一只怀孕的母虎,母虎逃到墓前,连连点头,像是向欧宝求救,随后躲进他的茅庐。欧宝没有驱逐,也没有叫喊,而是随手把一件丧服盖在母虎身上,将它隐蔽起来。猎人追来,问欧宝:“请问,看见一只老虎吗?”欧宝回答说:“老虎朝那边逃跑了。”猎人信以为真,朝欧宝指的方向继续追赶。母虎得以脱险,返回丛林。3天后,母虎衔来一只白鹿,放在墓前。欧宝会意用江水烹了鹿肉,供在墓前祭祀父亲。后来,这件事被人们传为美谈。人们就把欧宝结庐的里中改称“报恩里”,设镇后,就称报恩镇了;墓地前面的河流唤做报恩江。报恩镇就是现在的恩江镇,报恩江就是现在的恩江。唐天宝年间(742-755年),中书侍郎徐全在报恩里为母守墓,将旧庐改建为报恩寺,500多年后,报恩寺倒塌。直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徐氏后裔又重建报恩寺(今废),并在寺院的右侧建造了这座报恩塔。

报恩塔因“母虎报恩”而得,这传说与故事,感人肺腑,恰似庐陵文化中瑰丽的奇葩,体现了中华民族“知恩必报”、“有恩必谢”的优良传统,让后人传诵、回味。 百年过去了,报恩塔至今仍矗立在恩江河岸边,人们驻足塔下,禁不住会思绪万千。报答恩情,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知恩图报是做人的优秀品质。如今,报恩塔不仅仅是名胜古迹,也是教育后世之人的醒世碑。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