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吃新杂记
2015-12-01 14:28 来源: 庐陵论坛

作者:李梦星  来源:井冈山报

祭拜

  吃新,就是吃新米饭,也叫尝新;这天要摆酒席庆贺,就叫吃新节。刚从田里收割的稻谷碾成米,再用木甑蒸出新米饭,那股清香的味道,那种爽口的感觉,令我无法忘怀。

我的家乡在赣江支流泸水河中游岸边,村庄背依泸水,前是开阔的田垅,沟渠纵横,土肥粮丰,却人多田少,口粮不足。以前的三荒五月很难熬的,到了六月,稻子收割,荒月可望结束了。听村里老人说,吃新时间在农历六月小暑后,没有固定的日期,以第一家收割可吃新米饭为期,相互约定就行。田里的稻谷转黄了,日头越来越毒辣了,辛苦的收割季节就开始了。于是,男人们去田里割几捆沉甸甸的稻穗,抽几枝拿回家里摆在厅堂的桌上,和剖好的鸡、鱼排在一起,点上香烛供奉着。然后把谷粒脱下碾成米,煮成白米饭。女人们去菜地里摘豆角、茄子、辣椒、蕹菜等,回家炒菜煮肉烹汤。女人用托盘装着斋饭向祖灵、向天地敬奉,爆竹噼噼啪啪地响起来,一家老小就围坐在八仙桌边吃起来。第二天就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忍受火热日头的煎熬,去割禾打谷了。因此,这顿吃新饭,每家会倾其所有,拿出最好的食品来,为最艰苦的劳作积蓄能量,也预祝劳动果实的丰收。

这是千百年来村里流行的习俗,到了人民公社集体化的年代,田地稻谷都是公家的,一家一户没法子吃新了。可是,人们对吃新的向往仍然没有消逝,只是变换方式而已。30多年前,我回乡“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就是种田,经历了多年的集体吃新。稻穗低了头,就要收割了。生产队长宣布,明日聚餐,后日开镰。我们便兴奋起来,分头去杀猪,去水塘捞鱼,去自留地里摘菜,去炒菜蒸饭,在祠堂里摆桌设宴。一年难得吃上一两回肉食,这天可以吃上“全猪汤”,吃上红烧肉、活水鱼,可以吃得饱饱的,是多么幸福的事。可是,只有拿工分的男女劳动力才有资格聚餐,肉又有限,于是人们就带来个碗,把每桌的红烧肉按人头平均分,带回家里给老人孩子吃,自己吃其他的菜。在特殊年代的这种集体吃新,虽没有了传统的祭祀仪式,却更加热闹,依然蕴含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对面临辛苦劳作的乐观心态。

另一种吃新是享受劳动的成果。收获的稻谷晒干了,脱壳成白米,碾成粉,女人们就把米粉和水揉成圆团,拍扁后在中间捏成浅窝状,像是圆耳朵,一排排一圈圈放在竹蒸笼里,大火猛蒸。出笼的小米饼油光闪亮,微甜而鲜嫩,清香四溢。家家户户都会蒸新米饼,邻居间相互赠送一些尝新,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浸染着浓郁乡风民情的吃新习俗,在以农耕为本的大江南北自古流行。一致的礼仪,就是先要给狗喂新米饭,因为传说在一次滔天洪水之后,是狗粘在尾巴上的稻子保存了谷种,人们把狗当作神灵。《礼记》、《吕氏春秋》等文献中记载了“天子乃以犬尝稻”的祭神仪式。现在白族、壮族、景颇族、阿昌族、彝族、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仍然延传了吃新的习俗。在誉为“江南粮仓”的吉安,吃新之俗曾经遍地开花,不过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六月初六进行,有的不请客,有的是收割前请亲朋好友来聚会,有的是收割结束了宴宾朋庆贺丰收,有的是在七、八月间和菩萨朝拜同一天吃新。 时代前进的巨轮冲散了历史的风云,现在说起吃新,不要说城里人不知是什么玩意,连在农村也基本消逝了。可喜的是,在安福南乡一带还有遗存,近些年来经挖掘正在逐步恢复。当我观赏村民虔诚地敬奉天地祖宗神灵时,我想,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开基拓荒先祖的感恩,并不会因时代的高速发展、物资的极大丰富而过时,反而更应珍惜和传承;当我品赏丰盛的菜肴时,感受到了村民与亲友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的淳朴情谊,感受到了乡亲们对幸福日子的向往之情。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