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网新闻

构筑幸福基石 共绘和谐画卷 —— 我市民政部门心系民生促和谐纪实

亲,暂时无法评论!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一座幸福之城,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吉安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全国4个、中部地区唯一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高质量方案典型示范方案在全国推广;城镇脱贫解困标准化试点获批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市社会救助中心获评“江西省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翻开5年的“幸福账单”,让困难群众看到生活的希望、让老人孩子得到全周期关爱、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正是我市民政心系民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安篇章增添的一抹亮色。

托稳“一困一残”,构筑社会保障坚实防线

针对“一困一残”重点群体,我市建立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逐年提高救助标准。今年,全市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35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15元,较5年前分别增长395元、330元。

不仅在救助标准上“随行就市”,在帮扶举措上我市也锐意创新,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有力推动社会救助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从“温饱救助”向“温暖救助”提升、从“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发展。

“孩子读书和继续治疗的费用有了保障,我们对以后的日子也多了一份期望。”近日,永新县才丰乡的朱英华说。朱英华的长子罹患白血病,虽然政府帮其办理了低保,但高昂的医疗费用仍令朱英华如巨石压心。民政部门通过链接慈善资源,为其解了燃眉之急,有效阻断了因病致贫、返贫的恶性循环。

我市民政系统积极探索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机结合,打造“社会救助+慈善帮扶”民心品牌,实现慈善帮扶对政府救助的有效补充,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质效。

在关爱残疾人方面,我市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年发放专项资金超1亿元。同时,以社区为依托,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吉水县文江社区获评全国“残疾人之家”。

呵护“一老一小”,共建朝夕美好幸福港湾

日前,青原区璋塘村“一老一小幸福院”里,6岁男孩梁昌建和小伙伴们正在“童伴妈妈”刘三兰的带领下做手工、玩游戏。退休20余年的梁必焕在和志愿者聊天、下棋,一派其乐融融的欢乐场景。

“一老一小”是生命两极的温暖守望。作为国家“一老一小”试点城市之一,我市成立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和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养老托育工作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予以推进。

为不断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质量和水平,市民政部门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了1至2个集托育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活动、亲子爱幼等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打造“托育+养老”“朝夕相伴”融汇服务新场景。同时,创新拓展“医疗+养老”“医疗+托育”“医疗+康养”等融合服务模式,推动医疗与养老托育深度融合,打造“老与幼融汇”服务场景。

以“数字化”城市建设为契机,我市充分利用养老托育数字化平台,推进“一老一小”智慧赋能。建设智慧养老院,逐步应用安全监测、健康咨询、紧急救护等智慧助老服务;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平台,开发托育科学育婴、养育公益课程、父母课堂等互联网直播互动式家庭育儿服务。

通过举办培训班、委托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养老机构自办职业培训等方式,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全市每年培训养老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超1000人次,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托育管护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改革“一红一白”,激发风俗习惯文明新生

近期,万安县举办2024年“囍爱万安 共赴幸福”集体婚礼暨移风易俗文艺节目展演活动。11对新人在浓浓的中式浪漫中,圆满完成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了新时代青年追求爱情的真情实感,我们很满意,家人、朋友也很赞同。”活动现场,新郎李军道出了心声。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积极稳妥、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开展对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婚姻登记场所提质增效工程,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均已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和独立的颁证大厅,同时提供延时错时、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等服务。

为向全社会传递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市民政部门还大力推进结婚颁证进公园、进景区等活动,建设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基地16个,并在元旦、七夕、国庆等节假日,举办新人乐于接受、富有纪念意义的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今年以来,就举办集体婚礼和集体颁证64场、相亲交友活动28场、“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主题宣传活动13场。

为持续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我市完成民政首部地方立法《吉安市殡葬管理条例》,出台《吉安市生态安葬管理实施办法》。

“一红一白”不仅仅是种仪式,更是文化的烙印。我市积极倡导与时俱进,将传统之美与时代精神相融,引领习俗变革新浪潮,形成了更加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的新时代社会风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市民政部门将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切实把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落到实处,全力以赴润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吉安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文/本报全媒体记者 邓勇伟

看吉安新闻网新闻

就上吉安号新闻客户端

吉安新闻网移动党端 手机党报

点击下载客户端

相关推荐
验证成功
评论成功
评论失败
你已点赞
手机验证

网友评论

条评论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2014-2016 sjb.jx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