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隧道、修建加压泵站、拉通引水管网……一条条输水管道,像一条条“生命线”般,将汩汩不息的惠民之水,引入吉州千家万户。
日前,笔者走进吉州区兴桥镇藤桥村,只见家家户户院内晾晒着干净整洁的衣物,村民赖春根拧开水龙头正洗菜做饭,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水压稳定,水质也好,日常生活完全够用。”谈起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后的用水体验,赖春根很是满意。
藤桥村曾因供水设施短缺,村民们大多使用压水井取水,受季节变化影响,全村会出现缺水情况,还需要消防车进村送水。类似情况发生在吉州区好几个村,如何破解农村居民用水难,让城乡居民同饮一泓清水?吉州打出了利民惠民“组合拳”。
该区将城乡供水一体化纳入城乡空间总体规划,统筹美丽集镇、和美乡村等各项具体规划,把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至全区所有乡镇,达成城乡“水——同源同质同价格、管——同网同行同服务”的良好局面。项目从2021年初开始谋划部署,与吉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3:7的比例达成合作协议,分摊项目建设费用,通过专项债的形式投入6000万元,撬动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构建以城市供水管网延伸为主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扩建和改造水厂,延伸供水管网,建设加压泵站,更新改造消毒设备,实现水厂运行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等。”吉州区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青峰介绍,针对全区实际情况及个性化需要,优先在季节性缺水村庄实施项目建设,如曲濑镇的田东,兴桥镇的藤桥、黄余,长塘镇的培模、李家坊,樟山镇的东水、文石等10个村,陆续共享城市自来水,近千户、万余人的饮水问题不再是群众的“愁”与“难”。
“以前家家户户都喝地下水,存在很多隐患。接通自来水后,再也不用担心干旱导致缺水问题。”赖春根告诉笔者。现如今,吉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到了家门口,这条从城北水厂一路穿越高铁、高速、县乡道的供水管网,将清澈透亮的自来水送进了藤桥村的家家户户。
藤桥村饮用水改善工程是吉州区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群众用水难题的一个缩影。针对那些位置偏高、距离偏远、小且分散的部分村庄,该区采取建设二级、三级加压泵站的方式,想方设法满足农村居民的个性化饮水需求,征地近400平方米、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钓源、吉福路、袁塘、牛眠岭、裴家5座加压泵站,解决了近2万人的用水难题。
今年10月底,该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已全面完成,总投资约2.2亿元,各类供水管道铺设1500余公里,全区67个行政村541个自然村,供水主管网实现全域覆盖,规模化供水率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双100%目标。
在实施过程中,该区始终秉持人民情怀、树立群众观念,农村供水水费与现行城市水价同等按2.35元/吨收取,全面建成同价、同服务的城乡供水运管网。同时,针对一户一表建设费,实行多项优惠政策,为1300余户4000余人减收费用超60万元,切实做到民生实事为民、惠民。
饮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不光要让村民实现从“没水喝”到“有水喝”,还要村民们都“喝好水”。走进吉州区城北水厂,笔者看到一体化处理设备正在正常运行,从赣江引进的水,在这里进行杀菌、消毒的处理环节之后,再送到居民家中。
“城北水厂采用全自动化的净水设施,但我们仍然每天安排专人专班进行巡查,每隔一小时巡查一次,主要是对这些处理设施进行维护管养、加药、消毒等。”城北水厂厂长王建华说,吉州3个水厂净化设备已经全部建成投用,日供水能力达到每日22.5万吨。
为提升群众用水质量,该区按照“建管养一体”原则,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吉州区政府与吉安水务集团签订农村供水一体化运营管理协议,由水利局负责监督考核吉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对农村供水一体化运行管理工作,将城市供水服务延伸至镇村,按城区服务标准,接到群众问题反馈电话后12小时内核实并解决。
吉安水务集团投资部经理夏春表示:“我们成立专门的农村供水运营管理队伍,对原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等实施动态监测与检测服务,每天都对供水管网及加压泵站开展巡查,24小时接听供水服务电话,实现了城乡供水全员、全域、全覆盖、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统一服务”。
随着一根根管网向农家延伸,一幅水丰人和图在吉州大地徐徐展开。该区将加快搭建农村饮水安全舆情监管智慧平台,对农村供水水压、水量、水质及群众反馈问题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让广大群众用水更方便、更安全、更优质,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更多民生福祉。
文/魏斯杰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