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过去的一年,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义,选准路径方法、发挥职能优势,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把脉”补短板
今年年初的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再次成为市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汇。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空间,以向“新”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引发各代表团热烈讨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创新。”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刘思雯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扩大数字化转型政策覆盖面,全力抢占未来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从知识产权申请、政策申报,到提供方法论、资源配置等高端服务上,创造激活创新内因。”市人大代表、吉安县科技局局长宋群兰建议,要积极推动吉安科技服务业发展,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实力提升。
……
这些建议,将融入具体工作中,成为新的一年人大助力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坚持监督与支持的有机统一,着力助推全市科技创新,以监督建议办理落实情况为抓手,持续跟踪常态问效,特别是促进政府补齐短板弱项,推动资源向创新平台聚集、人才向科技一线集中、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4年,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江西鑫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和新干县中医院护理部主任刘国梅联名提出《关于加快出台“科创飞地”认定方案的建议》,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将其选为重点建议,并由常委会分管领导领衔督办。
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落实,于2024年7月出台了《吉安市“科创(人才)飞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相关支持政策,主动谋划科创(人才)飞地建设,加速吉安东莞和上海科创(人才)飞地正式落地并投入运营。
从布局建立科创(人才)飞地,有效集聚发达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到加快人才引进、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孵化……一批又一批人才与吉安“双向奔赴”,一个又一个项目在吉安开花结果,并逐步显现集聚之势。东莞科创(人才)飞地成功引进东莞市华芯联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团队,在我市创立万安华芯联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2亿元,目前年营收已过亿元。
近年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就教育、科技、人才领域,持续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同步听取专项报告。以整体化思维和全局性视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2024年,更是将全面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列入监督工作计划,并就科技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督,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靶向施策”提质效
2024年7月,井冈山经开区吉安市电子信息研究院二楼会议室内,与会者们刨根究底、直击问题,就吉安科技创新发展热切交流。
“高端研发平台较少”“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成果转化结合不紧密”……针对这些症结焦点,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提出“推进全市应用场景创新工作,发布应用场景机会项目,促进新技术‘首试首用’”“建立紧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机制,主动靠前做好服务保障,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建立市级层面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机制”等十二条创新性工作意见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逐条研究、迅速落实,吉安科技创新实现质效齐升。
2024年,吉安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9%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88%)0.02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获批省重点实验室3家,科技领军入库企业4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达585家;荣获省科技成果奖7项,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超200亿元,增长82.6%;新增4家新材料领域省级创新平台,成立全市首家创新联合体;组建市人才集团,全市引进省级产业链创新团队34个,柔性引进了141名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入驻吉安市科技型企业,提前完成用3年时间引进100名左右博士的目标任务;井冈山农高区以实施10个省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为契机,率先开展了“红壤丘陵区耕地酸化阻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场景应用”“红壤板结消减与季节性干旱适应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场景应用”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吉安正挺胸阔步朝前迈进。
“聚智赋能”添活力
春节期间,普正制药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产业园内,依然可见江西普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军平的忙碌身影。
作为省人大代表,肖军平责任在肩,始终秉承“良知良药”初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进合成生物学、中药绿色智能制造、中药+AI等先进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他带领企业研发团队,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惠民、丁健等中药、药物制剂领域卓有成就的顶尖人才50余位,创制清热解毒类中药产品管线,创新中药绿色制造膜分离技术、中药质量均化技术等先进关键技术,企业目前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00余项、高水平自主知识产权600余项,其中与徐南平院士团队合作开发的中药膜分离技术以及与侯惠民院士合作开发的微丸制剂技术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均已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在吉水金诚新材料加工有限公司,透过车间明亮的观察窗玻璃,上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难觅工人踪迹。“通过智能化转型升级,企业人均、亩均产值大大提升,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市人大代表、市“双百”计划人才、生产副总经理刘名清也十分重视创新。该企业依托集团总部院士工作站和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两大科研平台,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通过与中国科学院赣江研究院合作,首次获得市“揭榜挂帅”项目,生产规模在国内稀土资源利用业排名前三。
一直以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积极探索对口联系代表、服务代表工作方式,引导支持代表聚才引智,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吉安的市人大代表中就有80余人在工业、农业、商贸等多领域开展探索创新实践,致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吉安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新的一年,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将继续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聚焦锚定“三区”战略、打好“十大攻坚战”,扎实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助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裂变式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吉安篇章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文/肖炜璠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