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哥的井冈山笔记
来源: 井冈山发布 2019-10-23 14:07 我要评论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巍巍井冈山,逶迤五百里。这里,曾经“山头鼓角相闻”;如今,放望眼,蜜柚成林,枝悬金果,还有闻名乡间的葡萄藤,密密匝匝堆满如玉珠玑……这些画面,来自中国......

巍巍井冈山,逶迤五百里。这里,曾经“山头鼓角相闻”;如今,放望眼,蜜柚成林,枝悬金果,还有闻名乡间的葡萄藤,密密匝匝堆满如玉珠玑……这些画面,来自中国日报记者Ian Goodrum(伊谷然)井冈山采风拍摄实录。对于熟知中国革命史的伊谷然而言,井冈山并不陌生。

采访归来,他告诉笔者:他眼中的“井冈山”,不再止于“革命摇篮”,也不止于“率先脱贫摘帽”,因为,更触动他的是精神和信仰。

从伊谷然的采访笔记,看他眼中的中国“脱贫模式”,以及“井冈精神”。

井冈山模式:红色培训生态旅游

红色和绿色成为井冈山的主色调。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当然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下的军队。同时,井冈山还属于绿色,因为随处可感受到:大家在努力发家致富的同时,十分关注生态环保。

———伊谷然的井冈山笔记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因地势险要,成为战争年代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但该地形却成为其在和平年代经济发展的障碍。

“精准脱贫”工作启动以来,井冈山于2017年率先打响全国592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第一枪”。彼时,距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已整整90周年。

循着历史脉络,伊谷然踏访了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和荷花乡两地,总结了这里的脱贫模式是:种植茶叶+红色旅游。

在井冈山茅坪乡党委书记刘晓泉的村民脱贫账本里,有一笔收入是给参加“红色培训”的学员做“红军餐”。

他这么向伊谷然解释:“我们把神山打造成了井冈山红色培训脱贫攻坚的一个现场教学点,吸引红色培训的学员到村子里来。我们成立旅游协会,安排学员到各家各户吃饭。老百姓从农家乐这一块儿获得收入。”

这种红色旅游模式确实可以惠及于民吗?带着该疑问,伊谷然采访了老范叔民宿五号的负责人黄符妹。她说:“自从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我家搞起了民宿,一年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多,而且,也不用辛苦出去打工赚钱了,还可以在家里照顾小孩。”

“井冈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本次采访让我最为震惊的是:每一处中国红色圣地都人潮拥挤,可见,大家对了解中国革命的过去是多么充满渴望。那些革命岁月越是渐行渐远,铭记历史越显得尤为重要。传承红军和先烈的故事是时代所需,因为,这些故事能让生活安逸的我们懂得曾经岁月的艰难,以及负重前行的先烈所做的牺牲。在井冈山以及中国的许多地方,我依然能感受到这种精神依存。

———伊谷然的采访笔记伊谷然曾设想过这么一个场景:

“想象一下,你被敌军包围,食物和水均严重不足,不知道还能撑多久,但即使前方艰难万险,你仍奋勇前行,不是因为你坚信自己会活到明天,而是你为之奋斗的信仰。”

在和伊谷然聊革命历史、聊脱贫攻坚,以及在阅读他采访心得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这位美国小哥的“红色笔记”值得推荐,因为它不仅告诉你最为鲜活的中国故事,还会提醒活在中国故事里的你、我、他:传承“井冈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