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绿人欢笑——吉安市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21-06-02 10:59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2020年地表水水环境质量名列全省第一;全市森林覆盖率列全省第三位,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6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县8个……

良好生态,是吉安的一张名片,更是吉安的一份责任。践行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我市全面推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攻坚战,厚植了绿色发展底蕴,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等制度,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城市园林绿地损坏赔偿等制度体系,通过污染综合整治、总量减排、督察问题整改、环境执法监管等方法措施,以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推动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管控

巩固生态系统稳定性

我市着力有效管控生态红线,全面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吉泰走廊区域生态保护、赣江中游(峡江库区)“多规合一”等一批生态空间管控专项规划编制,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划定,构筑了城乡一体化的生态保护系统。

强化生态系统修复,突出念好“建、造、管”三字经,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工程,近五年来完成人工造林200余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开创了国储林基地建设的“吉安模式”。深入实施城市双修和功能品质提升专项行动,105国道等沿线一批山体的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明显,高标准、高品位推进四条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和赣江生态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建设。

此外,林权抵押模式、“千年鸟道”护鸟联盟等改革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经验推广清单,15项改革经验入选全省生态文明改革优秀成果;全市所有县(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防治并重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为推进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我市坚持科学治气,依托中科吉安生态环境研究院技术支持开展研究,提升治理效能。推进绿化带降坡封尘、工地扬尘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创新实施“以克论净·深度清洁”清扫模式。

坚持系统治水,推进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船舶污染接收站和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岸线、水域垃圾纳入第三方治理实现全覆盖,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联动协作机制,14个工业集聚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运,全市1022个入河排污口全部纳入监管,地表水质明显提升。坚持全域治土,开展了土壤污染普查行动,全面掌握全市土壤质量第一手资料,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行动,实现废物全程全面管控,开展受污染土壤修复行动,2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全面完成验收。

协同推进

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我市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构建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积极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通道,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建设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15家、绿色蔬菜和茶叶标准园191个,8个县荣获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持续提升绿色制造业水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了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先进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1+4+N”产业体系;“药、医、养、游、食”五位一体大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大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据悉,全市共有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4个,国家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绿色园区2家,省级绿色园区3家。此外,全市省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实现了工业园区全覆盖,吉水县、安福县列入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59.8%。

共治共享

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我市坚定不移推进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努力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凝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力量。引导绿色风尚,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专项培训,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全市组建村级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76支,“河小青”志愿服务队260余支。

积极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流域生态补偿资金17.86亿元,带动了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森林质量提升、生态扶贫等重点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模式,落实生态公益岗位聘用政策,全市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助面积599.7万亩,落实生态护林员岗位5863个,发放管护补助费用4136万元,带动近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此外,我市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持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井冈山市、青原区和安福县荣获“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日益受到人们青睐。

本报记者 胡正根 /文 郭弘毅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