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绿生金绿愈浓——井冈山市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纪实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21-05-26 10:42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6

井冈山日出      市生态文明办供图

7

醉美江西坳   张志瑞  摄

8

井冈山市光明乡汉头研学村市生态文明办供图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红色井冈最美丽的底色,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翠竹挺拔、松柏苍劲,巍巍井冈层峦叠嶂,满目绿意。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市、中国天然氧吧……一个个“国”字号荣誉,是井冈山深厚的绿色积淀。

为全力打通“两山”转换通道,近年来,井冈山始终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大力践行“两山”理念,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绿色经济,不断倚绿生金,探索出了一条美丽风光向美丽经济转变的绿色崛起之路。

兴绿——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生态环境获新优势

绿水淙淙泛银光,青山叠叠金带绕。5月的井冈山,天蓝、地绿、水清,宛如一幅“城在山水园林中,山水园林在城中”的美丽画卷。为念好“山字经”,做活“水文章”,井冈山始终坚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厚植生态文明优势,打造秀美宜居的生态家园。

实施生态工程,补齐短板添绿增绿。在添绿增绿上下功夫,不断加大造林抚育力度,“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13.6万亩、森林“四化”4297亩,并在全山禁止一切商品木材采伐,实现了森林资源“三保三增三防”,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1.6%以上。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先后推进了工业园区企业污染源数字化在线监控平台、草头洲及尹亚垃圾填埋场、新城区及刘家坪污水处理厂、瓷城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红星城区雨污分流、拿山河及龙江河等流域污水管网与河道治理、城乡公厕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项目,有力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加强问题整治,环保隐患消除到位。大力开展各类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力打好“三大保卫战”,以零容忍态度解决环保问题、整改环保隐患,切实维护好一河清水、一山青翠。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十大专项攻坚行动,全面推进“生猪退养”工作,禁养区、限养区内200头以下生猪养殖场全面关停。全面开展“清河行动”,取缔了境内64个河道采砂点。重点抓好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工作,整改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39个。全面排查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逐一建立整改台账、明确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所有环保隐患消除到位。

美化城乡环境,人人参与扮靓家园。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要求,持续美化城乡环境、提升城乡品位。先后完成中心城区城市“双修”、海绵城市、城市外围控制性详规等规划编制工作,实施红星城区道路“白改黑”与60米宽绿廊项目建设,茨坪城区挹翠湖、南山、红军万岁组雕灯光亮化,龙市城区城市公园等一批项目。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水改厕、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垃圾第三方治理,完成17个乡镇50个村农村污水处理,2020年底开展28个村庄污水处理建设,打造了神山、坝上、大仓、马源、案山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点。

倚绿——扬优乘势、借势借力,“两山”转化添新动能

绿色生态是井冈山发展最大潜力、最大品牌,如何发挥生态优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考验着当地政府的智慧和能力。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巧换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历史和绿色资源优势,深挖绿色生态潜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把绿色生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推进全域旅游,变单一为综合。按照“全时、全域、全业”理念,深入推进“旅游+”“茨坪+”行动计划,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引导成立民宿行业协会,先后引进了华润集团等一批业内知名企业,打造了案山陇上行、星火大仓、长塘古韵、溪林心居等22个民宿点,接待床位达1万余张,神山村、黄坳村获批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陇村被认定为5A级乡村旅游点,大仓村被认定为4A级乡村旅游点。红色培训持续做旺,累计举办培训班28880余期,培训学员171.8万人次。

发展绿色工业,变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双百”战略,全力推动大健康首位产业、电子信息、新经济等主导产业发展。完成14.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引进了一一新能源、银泰福科技、九九光电、沃田科技、三三科技、赛文水业等一批绿色产业项目,工业发展基础有力夯实。牢牢把握IPO绿色通道的政策机遇,先后建立了新经济产业园、井财小镇、井冈山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等对外开放平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累计引进总部经济平台企业38家,注册企业1220余家,纳税2.38亿元。

打造生态农业,变无名为有名。依托生态品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不断打响井冈山绿色有机品牌,提升井冈山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施“231”富民工程,井冈山现有茶、竹、果产业基地面积29.42万亩。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引种推广“井冈蜜橘”“香草兰”,做响“井冈芦笋”“井冈黄桃”“井冈猕猴桃”等绿色有机井冈品牌,“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1家、证书39个、产品61个。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园以农业物联网及农产品溯源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做响了井冈农产品品牌,打通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线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

护绿——完善机制、强化监管,绿水青山成新常态

绿色发展没有极限。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新常态,井冈山始终围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让生态文明深入人心、生态保护人人担责、生态环境始终秀美如初。

完善问责机制,让利剑“悬起来”。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划定生态红线,确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649.15平方千米,占井冈山国土面积的一半。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生态保护“一票否决制”等相关制度,设置环境保护刚性指标,让环保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

健全监管举措,让保护“动起来”。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环境监察网络,充分发挥网格化平台监管作用,及时化解环境信访问题、查处环境污染案件,实现环境保护全领域、全行业、全覆盖,让“寸寸土地有人管、件件污染有人查”。同时,制定《井冈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环保可信度不高的项目一律不引进、不实施。

加强生态宣传,让理念“传起来”。推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绿色理念,将生态文化传播和井冈山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环保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着力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引导和推动公众绿色生活。全面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在井冈山各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丧葬大肆操办的陋习,实现火化率100%。

化绿——大胆探索、大步向前,生态产值迈向新高度

树立更全面的生态发展理念。如何解决生态保护和富民之间的矛盾,让生态环境成为山区群众取之不竭的绿色宝库,是井冈山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这方面,井冈山提出了不上破坏生态资源的项目、不上高污染的项目、不上低产能和低效益项目的“三不”原则,同时培育生态文化、生态经济和生态保护三个体系,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旅游+”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普及生态文化,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井冈山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通过科学划定国土空间,深入开展森林培育保护和水土治理,扎实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全方位推进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探索更广的生态综合补偿路径。开展森林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井冈山现有国家级公益林近40万亩、省级公益林7.5万亩,现有湿地面积1115.37公顷,目前已规划建设井冈山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等8个湿地保护小区,受保护湿地面积648.28公顷,保护率58.12%。“十三五”期间,井冈山市本级财政支持森林生态和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近亿元。实施水环境保护补偿。井冈山江河湖库等水域面积11.73平方公里,各类受保护水域面积9.23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发放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9.38万元、增值放流补助资金20万元。实施自然保护地地力保护补偿。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示范,2020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548万元、低毒生物农药使用补贴资金15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6609万元及自然保护地保护补偿资金100万元等。积极与周边泰和、永新、遂川及湖南炎陵等县开展生态补偿区域合作。

建立更健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努力实现自然生态最绿、主导产业最绿和生活方式最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后围绕实施重点生态建设修复工程制定了《井冈山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2020-2022年)》《矿山生态修复方案设计方案》;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制定了《井冈山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关于加快井冈山精品民宿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井冈山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围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制定并印发《井冈山市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实施方案》《井冈山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等。

倚绿生金绿愈浓。在发展的新长征路上,井冈山的丝丝绿意正不断氤氲出迷人的芬芳。

文/ 黄飞、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罗来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