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第一书记刘旸瑒:扎根基层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来源: 吉安广播电视台 2021-05-13 08:33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00:00/00:00

在吉水县八都镇东坊村,有这么一位“第一书记”,村里的孩子们亲切的称她为“扶贫妈妈”,又被村民们当做自己的“贴心女儿”。她就是省教育厅驻吉水县八都镇东坊村第一书记刘旸瑒。

2017年5月25日,刘旸瑒作为江西省教育厅驻村帮扶队队员,入驻了吉水县八都镇东坊村。那时候的东坊村是省“十三五”重点贫困村,是一个无产业、无资源、无村集体收入的“三无”村,脏、乱、差、穷是人们对东坊村的印象。

【出录音】东坊村第一书记刘旸瑒:在我们到来之前呢,我们了解到这个村里面主要还是以水稻种植为主,虽然这个村环境也非常优美,林地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缺乏一个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所以在这一块收入甚微。

扶贫要扶根,为了尽早帮助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刘旸瑒和工作队一起吃住在村里,想要找出贫困问题症结所在。白天,她和队员一起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普通老表家中话家长、聊心声,熟悉村子整体情况和贫困户家庭状况,彻底摸清问题。晚上,回到住处,她还主动召集村“两委”干部、在家党员逐一交谈,听建议,大家一起商讨对策。在多次调研中,刘旸瑒了解到,东坊村土壤和气候都十分适合种植蔬菜,特别是芋头,所以她将33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到东坊村“党建+扶贫”蔬菜基地,种植面积一下扩大到了30亩。2018年,光蔬菜种植项目,刘旸瑒和她的队友们就帮助村里售出了27万元,加上养牛、发展光伏产业,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贫困户光在产业奖补及分红上,户均就增收2000元以上。2020年,她还帮助东坊村成立了吉水县鑫丰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吸纳全村33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分红,每年为贫困群众创建工作岗位10多个,助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出录音】东坊村第一书记刘旸瑒:我们入村开展工作之后呢,发展蔬菜基地的建设,光伏发电、养牛产业,通过这四个产业的帮扶,贫困户通过分红户均增收达到3000元以上,那么很多贫困户还在我们的基地劳作,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工资,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东坊村距离八都镇五公里路,之前东坊的孩子们都要到镇里上小学。家庭经济条件好点的就在八都镇上租个房子陪读,经济差点的就天天骑车接送。

【出录音】东坊小学校长 姜珊:扶贫组来到这边之前,东坊小学它是只有一个教学点的,它这边学校还没有建好,学生上学的话主要是去镇上的中心小学上学。

身为职业教育人的刘旸瑒从入驻东坊村的第一天,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真正发挥教育职能,让孩子们不但能在家门口上学,还要在家门口上好学,让东坊村文化先富起来。

【出录音】东坊村第一书记刘旸瑒:2015年起,我们教育厅作为帮扶单位,我们充分发挥了教育扶贫的优势,一个是对东坊村是复建了东坊小学,另外呢也提升了它的多媒体的一些教学设备。

东坊村小于2017年秋季正式建成投入使用,邹灏是东坊小学的第一位老师,他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在邹灏的回忆中,刘旸瑒几乎每隔两三天都会到学校里看一看有没有缺少什么,还能给孩子们做点什么。2018年上半年的一天,邹灏在上体育课时,小声嘀咕了一句,学校要有个像样的塑胶跑道就更好了。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只是随口一说,却被一旁的刘旸瑒听进了心里。从东坊小学回到村里后,刘旸瑒马上做预算,帮助小学向教育厅申请,很快,一条崭新的塑胶跑道建成了。2018年秋天,东坊小学举办了第一届学校秋季运动会,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之后,学校又有了乒乓球场、运动器材场、学生微机室,硬件设施越来越强。

【出录音】八都镇东坊小学副校长邹灏:学校开办以来,不管是硬件还是基础设施,都是一步到位。学校的塑胶跑道,还有教室的电子排版。这都是最先进的设施。

硬件设施改善了,学校软件建设也要跟上。2019年4月,刘旸瑒领着工作队员一起想办法,最后联系到省教育厅江西电化教育馆赴校调研,确定一期信息化教育培训于6月份送至八都。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帮扶的功效,刘旸瑒还联系到省教育厅教研室,代表学校向省教研室申请组织来校送教送研活动,并帮助策划活动的内容。于此同时,她又联系到省教育厅团委,帮助东坊村的贫困家庭儿童参加赴省城南昌的研学旅行活动———“情暖童心大手牵小手———伴爱一路童行志愿服务活动”,以此开拓孩子们的视野。

【出录音】东坊村第一书记刘旸瑒:不仅帮助东坊村,我们还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帮助八都镇的中小学提升教育教学设备和教学水平,帮助我们的扶贫点的教育不断提升,这也是帮助贫困村的精神文化可持续性地帮扶措施。

和所有扶贫干部一样,刘旸瑒在家的时间很少,在扶贫村的时间却很多;和大部分扶贫干部不一样,刘旸瑒自2017年5月至今的驻村期间,经历了怀孕、生产、哺乳过程。炎炎夏日,她挺着大肚子帮助群众抗旱,直到生产前一周还在为贫困学子送爱心;凉凉秋夜,她生产未满百日接下“第一书记”重任,帮助群众装运芋头;寒冷冬日,她丢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却在贫困户家中夜访病患。由于村里的工作繁忙,根本顾不上孩子。在孩子4个月的时候,刘旸瑒就狠下心把孩子送回家里请人看管,代喂奶粉。有时驻村工作很忙,她长时间不能回家,等晚上忙完想和孩子视频,孩子却早已熟睡。

【出录音】东坊村第一书记刘旸瑒:我刚刚忙完,然后现在回房间了,宝宝睡了不?

刘旸瑒爱人:睡了睡了刚刚睡的,

刘旸瑒:我还说想和他视频一下。

这个年轻的妈妈常常因为思念孩子夜里偷偷流泪,早晨起来眼睛红红肿肿的。村民和同事都很心疼她,经常劝她回家看看,她却坚持说,脱贫攻坚工作是最大的事,高于一切,重于一切。顾不上自己小家的刘旸瑒却总能在村民有需要时有求必应。高塘自然村的王圣根,原本是勤劳肯干,眼看家庭经济逐渐好起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们家一夜返贫。王圣根患了严重的肝病,得去北京住院治疗。家里不仅没有劳动力,收入来源也几乎没有了,还要大笔的医疗费用,生活开支入不敷出,家里债台高筑。为了治病,亲戚朋友的钱都借遍了,可还是凑不齐治疗费用,全家人一筹莫展。正在王圣根一家觉得走投无路之时,刘旸瑒来到了王圣根家,仔细了解情况,刘旸瑒一方面召集村两委开紧急会议,帮助王圣根办理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依托帮扶政策,为他家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另一方面,积极帮助王圣根发展产业,解决燃眉之急。2017年,在工作组帮助下王圣根夫妇种植了20亩芋头,年产量4万多斤,并由省教育厅负责把产出的芋头销往全省各大院校,2019年王圣根顺利脱贫。

【出录音】贫困户 王圣根:在这里非常感谢这个刘书记,我住院的时候都是靠刘书记帮进医院,找住院部,还有我治病的医疗费,都是刘书记在省教育厅帮我捐款,帮我治的病。现在在家里休养,希望我的病情一天要比一天好起来。

三年多来,她总是这样为了大家暂舍小家,为了群众的事情一直奔忙在路上。村民的困难一个个都解决了,东坊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烂泥塘变成了文化公园,土坯房改成了小洋楼。

【出录音】东坊村党支部书记王春根:我们现在村里包括这个老百姓,还有其他贫困户也是天天在讲,在这里挂点是我们的福分,真的是帮助了我们这么多。

几年来,教育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产业帮扶、文化扶贫和教育扶贫等方式,让东坊村的困难群众物质上脱贫,精神上富足。而且让他们真正达到了不返贫,不掉队,可持续性的致富。

【出录音】东坊村第一书记刘旸瑒:2020年是脱贫攻坚最关键的决战决胜之年,我们扶贫工作队将继续坚守好驻村扶贫的岗位,扎实巩固好我们的脱贫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我们工作队的一份力量。

来源:吉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