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城市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方面下功夫,努力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把牢政治方向,坚持党建引领与社会参与相统一。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筑牢基层党组织堡垒,配齐配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建的政治领导功能,强化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引领。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持续强化社区党组织与街道党组织的纵向联系、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整合和规范管理,注重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做到党的机构应设尽设,尽量延伸党组织触角。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因地制宜出台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规划,为统筹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各项工作提供指导和方向。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落实落地,探索在街道、社区设立相应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专门培育、指导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从完善制度、搭建平台、资金支持、考核监督等制度入手,构建社会组织培育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和互动,发挥好社会组织在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明确各方治理权责边界,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用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治理框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社区治理各方的权责边界和职能关系。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尽可能将社会组织能办的事交由社会组织执行,做到政府治理与社会组织治理的平衡与兼顾。
完善联动机制,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牢服务型社区理念,始终把社区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硬性管理的传统治理理念转变成为“以人为本”“共治共享”“依法治理”,推动社区治理不断人性化、精细化。街道党组织要扮演好社区建设引领者角色,通过宏观指导和具体支持社区建设,为基层群众自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基层民主有序发展。构筑项目化联动机制,积极整合城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驻地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治理效率。以项目清单的形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工作目标任务具体化、指标化、数据化。在城市社区实施以“安民”“便民”“富民”“乐民”等为主题的服务活动,建立常态化长效服务机制,持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大力促进区域化党建大融合,构筑以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为龙头引领、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协助治理的“党建联合体”。创新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治理机制,拓宽社区治理公共空间和信息渠道,为参与社区治理各方良性互动合作提供平台。要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基金会、城市就业者之家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
创新治理手段,科学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水平。优化社区考评体系,加大居民反馈、群众参与、服务民众等方面的考核权重,进一步强化对街道、社区的综合考核。紧紧围绕实现社区治理态势精准研判、社区居民需求精准回应、社区矛盾精准调控等治理重点方面,建立覆盖街道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物业、业主委员会等治理各方主体的科学考评指标体系。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群众参与选举制度,完善居民代表会议、议事会、听证会等会议表决制度,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管理意识和渠道。深化“两长一员”、党员“三诺”等制度,在社区事务的决策上汇聚民意、凝聚共识。加强信息公开,让居民了解社区、认可社区、相信社区、支持社区、监督社区。加快智慧社区建设,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推进街道社区信息化建设规划,重点加强街道社区基础设施智能化、系统化、可应用,进一步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要拓展应用场景,聚焦政策宣传贯彻、便民办事、回应诉求等城市社区具体职责和实际功能,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发一系列简单易操作的应用软件,畅通政策宣传、信息公开、舆情表达渠道,真正打造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智慧化社区。
文/中共吉安市委党校 王高萍 黄军红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