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已脱贫贫困村(贫困户)后续帮扶的对策研究
来源: 市社联 2021-04-20 15:47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关于已脱贫贫困村(贫困户)后续帮扶的对策研究

贺志公   谢乾丰

中共吉安市委党校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及持续发力,已有不少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摘帽。但是,如何有效解决已脱贫贫困村(贫困户)所面临的脱贫摘帽与全面小康问题、当前脱贫与长远发展问题,以及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问题……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做好已脱贫贫困村(贫困户)后续帮扶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一、存在的问题

在实地调研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梳理总结和归纳,目前我市已脱贫贫困村(贫困户)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已脱贫贫困户步履铿锵致富奔小康的进程,而且影响着已脱贫贫困村、贫困县乃至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巩固提升及其能否可持续性。

(一)脱贫产业不强劲

产业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之基,也是确保贫困户致富奔小康之本。在前期扶贫过程中,各地贫困户都有一定的产业——或是自家发展一种“或种或养或加”产业,或是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依附于一种产业,或是从事一种服务业(例如开办农家乐等)……不可否认,这些短、平、快式产业对广大贫困户跨越贫困线、贫困村乃至贫困县脱贫摘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农业是一项长线型产业,投入大、见效慢、市场风险较高,再加上这些产业大都特色性不强、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些产业只能确保贫困户暂时脱贫,但对其真正实现小康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退出机制不完善

符合脱贫标准的贫困户(贫困村)有一套相应的退出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脱贫不脱政策”,贫困户(贫困村)在宣布脱贫摘帽后仍享有相关的帮扶或优惠政策,例如产业奖补政策、教育扶贫政策等,从而导致已脱贫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已脱贫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嫉妒性矛盾。例如危旧房改造,相关扶持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会一直倾斜于已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而其他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则不能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例如那些刚过国定贫困线的非贫困户(非贫困村)。这其实也是导致部分贫困户不愿脱贫、人人争当贫困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想认识有偏差

“累死了”、“忙死了”、“烦死了”……是广大乡镇干部谈到脱贫攻坚工作时的口头禅,“等到国检后宣布脱贫摘帽就可以好好歇一歇了”是广大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普遍心声,“先把其他工作放一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广大乡镇年度工作的主基调……其实,贫困现象(问题)是一种常态性的现象(问题),不管贫困发生率是百分之零点零几,总是会有贫困户或贫困人口,加之现实生活中诸多不可预见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因病因灾而产生新的贫困户或导致已脱贫贫困户返贫。因此,对已脱贫贫困村(贫困户)的返贫或还未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等问题,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不要因为害怕还有贫困村(贫困户)而讳言脱贫攻坚问题,更不要仅为脱贫工作而把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工作弃之一旁。要坚决摒弃急功近利式扶贫工作方式方法,牢固树立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的工作理念。

(四)懒汉心态仍留存

在部分已脱贫贫困村(贫困县),那些还未脱贫的贫困户之间仍存有非常浓厚的等、靠、要式依赖心理。尽管扶贫干部或社会组织对他们进行了量体裁衣式的帮扶,但是由于其习惯性地享受“输血式”扶贫或救济式扶贫,自身要求脱贫的主动性不强,往往陷入因穷而要、因要而懒、因懒而穷的恶性循环。这种懒汉心态,一方面影响着自身的脱贫致富步伐,另一方面也影响着那些已脱贫贫困户思想——即使是返贫了也不可怕,反正国家有保障。应当说,“坐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风气或心态还非常盛行。

(五)长效机制不健全

确保已脱贫贫困户不返贫乃至顺利奔小康,是对已脱贫贫困村(贫困户)后续帮扶实践中所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不少地方的帮扶干部或帮扶工作组目前已经很少回村回户“回头看”了。这其中既有帮扶干部所在单位工作脱不开身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后续帮扶制度的不健全——对已脱贫贫困户要不要进行后续帮扶、怎样进行后续帮扶等,目前部分县(市、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例如,虽然不能再像决胜脱贫攻坚战时每个月要求帮扶干部驻村(驻户)多少天,但也应规定每个月入村(入户)几天,以便了解和跟踪已脱贫贫困户的后续致富奔小康情况,特别是在产业技术指导这一方面,如果技术帮扶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那么原先支撑贫困户脱贫奔小康而发展的产业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各县(市、区)及其乡镇,要及时研究并制定出台相关的后续帮扶工作方案,确保真正“造好血”“脱好贫”,增强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二、建议与对策

(一)认识再深化

决胜脱贫攻坚战,是各级党委政府目前正全力以赴所推进的重点工作,是铭记心中抓在手上的一项政治性工作。然而,不论是在决胜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还是在脱贫摘帽后的后续帮扶工作实践中,不少乡镇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理念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进而导致脱贫攻坚或后续帮扶工作,与乡镇其他工作发生矛盾。因此,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端正思想,厘清认识,科学处理脱贫攻坚(后续帮扶)工作与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工作的关系问题。一是要正确处理脱贫攻坚工作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系问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小康,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民生工程。但是,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确保广大贫困户实现小康,还要确保其他群众实现小康;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小康,还包括社会、文化、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小康。因此,在一手抓脱贫攻坚的同时,还要抓好其他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好本乡镇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要正确处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关系问题。在不少乡镇,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工作思路的误差,脱贫攻坚工作与其他工作往往造成“两张皮”现象,形成为“脱贫攻坚”而“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工作格局,事倍功半。实际上,一定要把脱贫攻坚工作(后续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把脱贫攻坚工作(后续帮扶工作)全面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以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后续帮扶工作),以脱贫攻坚工作(后续帮扶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确保实现两者的双促与双赢。

(二)机制再健全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目前,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贫困村)的退出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程序,这有利于衡量一个地方脱贫攻坚的成效。然而,由于“脱贫不脱政策”,已脱贫贫困户(贫困村)在一定时期内仍享有相应的扶贫优惠政策,这势必会引发已脱贫贫困户(贫困村)与未脱贫贫困户(贫困村)之间的矛盾,以及已脱贫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户(非贫困村)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相关退出机制,确保已脱贫贫困户(贫困村)退得无后顾之忧且又不会引发各种嫉妒性矛盾。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后续帮扶机制。已脱贫贫困户(贫困村)的经济情状是比较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返贫。因此,针对已脱贫贫困户(贫困村)的后续帮扶工作十分重要,是检验与确保一个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能否可持续的重要问题。各县(市、区)务必要及时制定出台相应的诸如“脱贫后续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旨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效果的工作方案,确保广大贫困户(贫困村)脱真贫真脱贫,确保广大贫困户(贫困村)脱贫不脱帮扶。

(三)力度再加大

一是资金投入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发挥和强化政府资金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充分整合和盘活相关政策性资金,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及其后续帮扶工作的生动实践,着重完成贫困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及其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二是政策扶持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针对那些因病因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兜底保障的力度,确保政府兜底保障全覆盖,并能随着脱贫标准线的提高而相应加强保障,确保其始终能够“两不愁三保障”。三是后续帮扶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的单位,要在县(市、区)及乡镇制定出台的“脱贫后续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一如既往地对帮扶对象进行帮扶,力求确保驻村工作队不撤、驻村第一书记不走、帮扶措施不变、帮扶力度不减,严厉杜绝宣布脱贫后就不管不问的现象。

(四)产业结构再完善

在已脱贫贫困户(贫困村)已有产业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对原有产业的调整和优化,确保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产业效益更加明显。一是要以村、乡镇为单位发展特色产业。以户为单位的家庭产业尽管能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但竞争力不强,优势不明显,经济效益难以持续。要以村、乡镇为发展单位,在整合与调整原有脱贫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谋划致富产业项目,力求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确保产业发展集约化和规模化,确保产业特色优势与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努力打造产业品牌,力求形成产业集群,横江葡萄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二是要力求发展可持续性强的产业。要密切结合当地特色资源与优势资源,谋划和发展经济效益高、可持续性强的产业,走差异化优势发展之路,确保贫困户(贫困村)长期受益。三是要继续加强产业技术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干部(特别是相关技术人员)要一如既往地对已脱贫贫困户(贫困村)所发展的产业项目进行技术指导,确保脱贫致富产业不因技术缺位等原因而遭受损失甚至趋于萎缩。

(五)志智帮扶再强化

一是要认真分析懒汉心态产生的具体原因,开出扶贫良方。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不少贫困户已经拔掉穷根,过上了扬眉吐气的美好新生活。但是在个别地方,仍有不少贫困户安于贫困,或依赖于他人,或垂头丧气,成为脱贫路上最难啃的“骨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意志消沉而安于贫穷呢,是“懒入骨髓”、“意外事件打击”还是“帮扶的方法不对头”?客观上来看,没有人愿意过穷日子、苦日子,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懒汉心态,可能主要还是帮扶的方法不正确。例如,一些地方为求脱贫的“短平快”,“输血式”扶贫往往多于“造血式”扶贫,导致部分贫困户只注重眼前的利好而忘记了将来的美好,什么直接就要什么,乃至于“争当贫困”“不愿脱贫”“坐享帮扶”,这是惯坏型懒汉。此外,也有部分贫困户是因为干什么而赔什么,从而导致意志消沉以致于拿着帮扶资金得过且过,这是事业路上失败型懒汉。针对前者,要进一步以转变观念为抓手,形成“我要脱贫”的共识;针对后者,要以技能培训为支撑,破解“不会脱贫”的难题。二是要科学调整与完善扶贫方式方法,构建帮扶良策。扭转或规避懒汉心态,一定要通过有效手段或措施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内生动力。例如一些帮扶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必须增加激励机制,设置门槛。譬如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何时动工何时完工可以得到全额补助?发展种、养、加产业,贫困户的准备工作做到何种程度可以获得最大额度的贴息贷款或相关优惠政策?……只有让贫困户“跳起来才能摘到苹果”,才能让他们真正行动起来。三是要广泛树立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培育脱贫志气。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及其后续帮扶的实践中,一定要注重发挥脱贫致富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和新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宣传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感人故事等,让同属贫困户的群体看到身边人通过实际行动改变贫困状况的真人真事,激发自身改变现状的志气和信心,进而通过自身的努力斩断穷根。

来源:市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