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安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
来源: 市社联 2021-04-20 15:46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关于吉安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8年工作安排,我们近期开展了吉安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对策研究专题调研,通过深入有关县(市)实地调研,提出了推进吉安乡村振兴的一些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吉安推进乡村振兴现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广大农村的具体表现和延伸,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要求和省委“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目标,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站位高、行动快。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统筹规划,高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市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相关市领导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发展领导小组,搭建了“1+6”(1个领导小组,6个专责推进小组)推进体系,制定了“1+1+N”(一个总体意见,一个总体规划,一系列专项规划或方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二是实施早、力度大。我市以“六大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抓手,打造“全域融合、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乡村。井冈蜜柚等六大富民产业加速推进,今年新增种植面积35万亩;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意见》,确保脱贫工作精准可持续;美丽乡村建设、贫困村整治、农村危旧土坯房拆除(改造)、镇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全面启动农村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吉安五百里赣江最美岸线建设,乡村环境面貌显著提升;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和殡葬改革活动,持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有效加强;“庐陵英才”计划有效实施,为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落地实、亮点多。产业富民方面,全市拥有绿色食品138个,占全省总数的1/5,井冈蜜柚出口实现零的突破。镇村环境整治方面,13个县(市、区)全面落实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29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开工建设,获批全省唯一的“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地级市。精准脱贫方面,5个国定贫困县已摘帽4个,566个贫困村已退出474个,3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29.8万人,减贫任务完成85%以上。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目前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265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2775个。农旅结合方面,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现有省A级乡村旅游点33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40家。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乡村振兴尚处于开局阶段,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农业大而不强,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与二三产融合不够紧密;一些地方脏乱差历史欠账较多,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公共服务功能还不完善;部分地方重视硬件环境打造,在乡风文明培育、传统文化挖掘、丰富群众精神需求等方面做得还不够;要素保障不够有力,尤其是乡村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条件和环境不佳,相关政策有待优化,等等。

二、对新时代背景下吉安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一)抓住产业兴旺“牛鼻子”

1.着力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建议依托吉安丰富的农业资源,推进与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绿色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特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是发展精深加工。建议由市委农工部牵头,成立吉安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协会,适时开展井冈蜜柚、遂川金桔、泰和乌鸡、永丰茶油、吉水大米等农产品加工产销对接活动,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推进农旅融合。建议由市旅发委牵头,依托我市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遗迹旧址、庐陵文化等资源,精致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度假村、农家乐,满足游客农耕体验、观光休闲等多元化需求。三是发展农村电商。建议由市商务局牵头,推进全市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优化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借助农村电商做好宣传推介,采取线上预定、线下体验方式,让我市更多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2.发挥好现代农业产业园作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全市“1+13”现代农业示范园体系建设,真正发挥好农业科技孵化、富民产业培育、带动农民增收三大作用。一是抓科技示范。积极推动园区与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引进,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科研攻关;建立线上线下互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市场,定期召开供需对接会,实现产学研用精准对接。二是抓产业培育。策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各地农业示范园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富民产业,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真正把自身实力做强,切实扭转以往一味依靠财政和上级项目资金的现象。三是抓产业富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园区+电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到富民产业中来,帮助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3.大力推进吉安农业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我市青山绿水,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从产品驱动到品牌驱动的升级。一是提升质量创品牌。建立泰和乌鸡、遂川板鸭、安福火腿等优势农产品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开展“三品一标”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加快实现我市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二是加大整合强品牌。切实做好井冈蜜柚、绿色粮油等全市性品牌整合工作,做到统一质量标准、品牌标识、产品包装等,走品牌共享之路,唱响“井冈牌”“绿色牌”。三是营销宣传促品牌。支持市内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协会参加农特产品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展示促销活动,积极开展井冈蜜柚节、狗牯脑茶文化节、横江葡萄节、万安生态鱼烹饪大赛等节庆活动,广泛宣传吉安农特产品,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家园

4.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加强建房管控。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依法整治违规无序建房,加强空壳村、空心村整治,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并注重乡村建房风格引导,鼓励就地取用毛竹、木材、鹅卵石、青石板等建材,建设具有乡土气息、庐陵特质的吉安民居。二是优化人居环境。建议保持并发扬“门前三包”的好传统,并在农村探索以奖代补、积分兑换、绿色账户、评比文明卫生户、引进专业化公司、发展庭院经济等方式,推进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打赢“厕所革命”,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农村环境。三是改善乡村生态。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焚烧、净土行动、生猪退养等专项治理,实现生产清洁化、化肥农药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四是开展乡村绿道建设。建议在条件成熟的部分新农村示范点,规划建设乡村绿道,因路制宜搭配栽种乔木、灌木、花草等,对村道、组道、河堤、机耕道等进行绿道改造,力争“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景观”。

5.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学校校舍、宿舍、综合楼、专用教室等硬件建设,建议推广永新等县做法,对全市乡村学校进行标配化改造提升,同时对乡村学校教师在职称晋级、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实质性倾斜,推进城区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任职,让乡村孩子享受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二是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服务乡镇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推行“路长制”,将“四好农村路”纳入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实现由“村村通”向“组组通”延伸,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三是统筹完善乡村用水、用电、用气、医疗、公交以及网络管线等公共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让村民既享受农村生活的恬静,也享受现代生活的便捷。

6.把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凝聚正能量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留住乡愁。当务之急,建议加大对我市古民居、老祠堂、古桥、古井、古树以及农民画、剪纸等乡愁载体的保护,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修缮一批有价值的乡村历史文化遗址。建议参照浙江、福建等地做法,实施村庄档案整理工程,支持出版村史、村庄名人、村庄故事等书籍,开展摄影、征文、绘画、演讲、传统手艺等系列比赛,讲好村庄故事,多角度展示我市乡村之美。另一方面要彰显文化。支持有条件的村庄建设文化礼堂、村史馆、民俗馆、文化墙等历史文化载体,推进文化和建筑深度融合,把吉安丰富的红色、科举、禅宗、陶瓷、名人等文化元素,植入民居、乡村广场、景观小品等建筑中,彰显村庄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三)推进乡村治理改革

7.抓“三变”改革激活市场。农村市场能否激活,关键看农村资源、农业资金、农民身份有没有实质性变化。建议重点抓好“三变”:一是变资源为资产,盘活沉睡资源。对农村闲置的土地、房屋、荒山、荒坡等资源进行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评估认定,引导村集体和农民以股权形式入股新型经营主体,让农村闲置的资源活起来。二是变资金为股金,聚拢分散资金。针对过去扶贫资金存在的“一年投、两年验、三年看不见”等问题,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项目资金、专项扶贫资金变为股金,以此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三是变农民为股东,增加创收渠道。出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鼓励农民投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闲置房舍、设施等,入股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分股金、获租金、挣薪金等多重收益。

8.抓规模经营激活要素。将农村的资源要素重点围绕规模经营倾斜、集中,一是建议加快建设市县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注重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加快土地流转,尤其对边远山区零散的撂荒土地集中流转,“化零为整”,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二是持之以恒发展家庭农场。建议全面总结永丰经验,研究制定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更多有规模、有特色、有前景的家庭农场,并积极推动家庭农场强强联合,通过共同使用农业机械、开展联合营销、统一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经营。三是积极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社联社。建议打破行业壁垒,强化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形成一批跨区域、跨产业的农民合作社联社,打造一批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带动有力的省级、市级示范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9.抓乡村治理激活主体。建议加强乡村自治、德治、法治,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以自治为基础。健全村干部考核评价、奖励激励、进退调整机制,选优培强村级班子,使之把好村里发展的“方向盘”,当好造福百姓“当家人”。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支持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治安巡逻队等,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以德治为支撑。广泛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宣传吉安耕读传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规家训,传承优秀庐陵文化。开展吉安乡村最美家庭、教师、医生等评选表彰活动,鼓励群众自发开展百姓春晚、群众大舞台、趣味运动会、手工技艺表演等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以法治为保障。加强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实现乡村“天网工程”全覆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集中打击“村霸”等黑恶势力,及时查处黄赌毒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净化、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四)强化乡村振兴保障

10.建设乡村人才体系。建议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民夜校”、田间学校,把习惯于“一亩三分地”的传统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帮助其成长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二是本土乡贤制度。借鉴湖北武汉出台的鼓励市民下乡“黄金20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市民下乡、能人回乡、退休干部返乡,聘请德高望重的本土精英、功成名就的外出精英、投资创业的外来精英等成立乡贤参事会,补齐人才短板,发挥乡贤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三是专业技术人才制度。借鉴陕西省做法,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乡土人才评聘机制,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

11.加大项目平台建设。一是整合涉农资金项目。针对部分支农项目“撒胡椒面”“九龙治水”等问题,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设立市级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在项目和资金管理上实行预算绩效评价和综合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搭建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议由市县政府牵头,以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全市单位构建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共享开放的农业信息化平台,更好地统筹涉农资源,开展农技咨询、形成适销对路,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的全面对接融合。三是打造一批精品示范乡村。重点围绕四条市级示范带和百里赣江生态带,集中力量、集聚资金,高起点、高标准布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农旅融合示范村、家庭农场,确保在全省走在前列的发展态势。

12.促进政策落地机制。针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地离群众期望有差距的问题,建议完善两项机制。一是协调督查机制。不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并将乡村振兴项目列入每年流动现场会必看内容,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考核奖惩机制。每年评选表彰优秀乡村、先进单位和个人各100个,广泛宣传成功案例,方便全市各地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建立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

来源:市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