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扶贫密码——从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的 成功实践看老区、苏区扶贫新路
来源: 市社联 2021-04-20 15:46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作者:孙媛凤 刘瑞文 张慧勤

习近平总书记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由于观念滞后、资源禀赋、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还有不少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尚未摆脱贫困状态。作为革命老区、苏区的吉安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精神实质,紧扣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以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为抓手,着力产业扶贫,为扶贫攻坚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一、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吉安老区、苏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就难在农村,贫困老区、苏区尤其是难上加难。吉安经济基础较薄弱,是江西6个贫困比较集中的地区,有36万贫困人口,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个罗霄山特困片区县,661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其中229个国家扶持贫困村。为改变贫困落后现状,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吉安转变观念,变“输血”为“造血”,将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自2010年起全面实施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目前,全市井冈蜜柚种植面积22.82万亩,建立百亩示范基地200个,千亩示范基地31个,万亩示范基地10个。通过近些年井冈蜜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广大贫困户发家致富,全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45.1万减少到36万人,减少了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54%降至9.2%,井冈蜜柚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特别问道:“你们的井冈蜜柚甜不甜、大不大?”体现了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关心和对井冈蜜柚老乡工程的肯定,井冈蜜柚富民产业工程已成为加快吉安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解决等靠要问题。

过去的救济式扶贫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助长了贫困户懒惰和依赖的心理,导致有的贫困户“越扶越穷”。所以,在扶贫具体实践中,吉安坚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积极探索新的扶贫理念和方法,努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一方面,坚持三个转变,努力改变干部扶贫工作思维模式。在受益主体上,从“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实际情况,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在扶贫方式上,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注重思想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等,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参与积极性上,从“政府引导式”向“内生动力式”转变。改变以往扶贫项目由行政命令安排,贫困户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另一方面,坚持三个克服,努力转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克服“等”的观望思想,更新观念求发展。积极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的观望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信心,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克服“靠”的依赖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求发展。组织贫困户到福建平和琯溪蜜柚、赣南信丰脐橙的镇村参观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激励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致富本领,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克服“要”的功利思想,以主动作为求发展。大力宣传扶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主动作为、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

(二)选准产业,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解决产业难题。

长期以来,贫困村、贫困户形成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富民产业的支撑。为此,吉安在认真分析自己的产业基础上,经过多年摸索,找到了六大特色富民产业,其中一大就是井冈蜜柚产业。这个接地气、受百姓欢迎的产业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技术相对简单、带动增收能力强,给广大贫困户指引了一条致富路。

政府积极引导发展。坚持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做大做强产业为目标、以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为核心,在引导服务上做实做细,积极引导贫困群众依托井冈蜜柚产业脱贫致富。一是规划布局。全市重点以遂川、万安、泰和为中心,建设以特早熟桃溪蜜柚与泰和沙田柚搭配为主的南部蜜柚区;以青原、吉水、吉安、永新、安福为中心,建设以泰和沙田与金沙柚搭配为主的中西部蜜柚区,着力建设一批优 质、安全、高效精品蜜柚园。同时,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 主推桃溪特早蜜柚、泰和沙田柚和金沙柚三个主导品种,实现早、中、晚熟期搭配,鲜销、加工比例合理,均衡上市。二是建设示范基地。选择交通便利、小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段,集中连片,统一开发,形成一批连片面积百亩以上蜜柚示范种植大户,千亩以上乡镇蜜柚示范片,万亩以上县(区)蜜柚示范带,积极推进蜜柚产业“百千万”工程建设。 三是加强服务支持。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引导群众种植井冈蜜柚,政府无偿提供每户20株苗木,每年扶持5万户农户,即每年种植100万株,到2020年共扶持40万户,种植井冈蜜柚800万株,每户农户每亩每年可获得纯利润1万元以上。通过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直接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大力推进井冈蜜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辐射带动井冈蜜柚产业发展,形成带动效益和规模效益。江西省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吸引周边农户以土地或资金的形式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公司收购蜜柚后,一部分直接销售,一部分通过深加工企业生产蜜柚果脯、蜜柚茶饮料、蜜柚酒、蜜柚精油、蜜柚洗涤用品……一系列蜜柚深加工产品。全市第一家蜜柚加工企业吉水县的金柚果品公司年加工井冈蜜柚达10万吨,不仅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还带动上万农户通过种柚发家致富。[1]

合作组织抱团发展。不断壮大和健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井冈蜜柚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群众参与,形成抱团效益,降低市场风险,带动就业,助推脱贫致富。2014年,全市扶持农民合作社169家,惠及贫困群众11.5万人。安福县横龙镇赣鑫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两年来,参加的社员农户由最初的8户,现已发展到107户,合作社经营蜜柚面积达到4000多亩,产量80万斤,产值320万元。该合作社每年培育原种横龙金兰柚苗20万株,提供给广大农户,2014年还引进了一条柚子包装生产线,延长了金兰柚的保鲜期和销售期,提高了经济效益,广大农户从蜜柚产业中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贫困群众广泛参与。“家有一亩柚,就是万元户,家有十亩柚,小康不用愁”。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房前屋后,荒山荒坡地种上几十株井冈蜜柚,实际上是给老百姓种上了“摇钱树”。目前,全市井冈蜜柚种植面积达22.8万亩,其中千村万户老乡工程面积9.26万亩,落实种植贫困户16740户。比如,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特困户肖政辉,获得10万元“致富宝”担保贷款,参加村合作社种植井冈蜜柚20多亩,到盛产期,年收益可达20万元。

(三)金融补血,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针对井冈蜜柚的发展壮大存在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问题。切实做好金融服务,实施精准扶贫,从大水漫灌到滴水精灌,有效的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激活了井冈蜜柚产业的发展。

整合涉农资金。努力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发挥资金的应有作用,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泰和县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推进蜜柚产业,县财政安排蜜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00万元,对井冈蜜柚基地和乡镇场予以扶持与奖励,对20亩以上的蜜柚种植户实行一定的资金扶持。同时整合国土、财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老建扶贫等相关项目资金2000万元扶持蜜柚产业开发。[2]

金融精准扶持。坚持“四轮驱动”,实行担保贷款、贷款贴息、产业保险、现金直补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解决贫困户“无米”之难,又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和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推动井冈蜜柚产业发展壮大。以吉安县为例,产前,政府出小头,撬动银行大头,群众贷款,政府担保,政府贴息,解决产业启动难。设立400万元设立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由县农村信用联社按1:8比例放大贷款规模放大到320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每户1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70万元扶贫贴息资金,贫困户在各大银行贷款,以年利率5%的标准进行贴息,降低贫困户的贷款负担。产中,现金直补到户,解决产业发展难。井冈蜜柚每亩奖补200元,激发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产后,创新推出产业保,化解产业保障难。按照中国人保公司30%、个人40%、政府30%的投保比例,对农户产业实施产业保险,将发展产业风险降到最低。全县已发放贫困户担保贷款361户,贷款金额2685万元,累计为350户贫困户办理贷款贴息,贴息资金55.34万元;累计为374户贫困户奖补现金338.64万元;为1450户贫困户补助产业保险资金35.6万元。[3]

鼓励民资参股。支持本地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吸引周边农户以土地或资金的形式入股参与井冈蜜柚产业开发。吉水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联户经营的模式,引导各类资本投资井冈蜜柚产业。双村镇黄土岭基地,农户以土地、双村林场以管理、月花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以资金方式,分别占23%、7%、70%股份进行生产经营。白水镇通过“转让、互换、抵资入股”等方式,联户经营发展井冈蜜柚,推行标准、苗木、服务、包装、销售“五个统一”,扩大了种植规模、保证了产品质量,实现了农户收益极大化。[4]

(四)智力支持,从穷脑袋到富脑袋——解决致富技能缺乏问题。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针对老区、苏区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实用技能较薄弱的问题,整合培训资源,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在扶贫开发重点村着力实施了智力扶贫,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开展技能培训。以阳光工程、致富能人培训工程、“金蓝领计划”、“雨露计划”为依托,开展苗木修剪、花果管理、防冻抗寒、病虫防治技术、柚果深加工、农产品营销等专业技能培训,推进扶贫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近年来,吉安共举办各类扶贫班5100期,培训农民60万人次,其中参加井冈蜜柚培训20万人次,通过各类培训,不但实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而且实现了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

实施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实施教育培训的的重要平台,是农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培养创业致富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吉安县通过科技特派员队伍实施井冈蜜柚远程教育指导试点,建立种养大户QQ群,根据农时季节,通过农业信息网、手机报、微信等途径,发布防病防虫、水肥管理等技术要领和演示视频,为种养户提供实时科技服务。

建立科技体系。完善了市、县、乡三级果业技术服务网络,理顺管理体制,在乡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果业技术岗位,配备专职果业技术人员。从2013年起,依托吉安农校每年定向招录培养200名“三定向”的农业技术人员。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调整设立井冈蜜柚研究所和市级以上井冈蜜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井冈蜜柚产业研发平台,提升了井冈蜜柚产业科研能力和应用新技术能力。建立了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形成县有科技示范基地、乡有科技示范村、村有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扶贫示范体系。

(五)政府撬动,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解决带动力不足问题。

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是解决贫困人群的临时之困,还是帮助贫困人群打造永久饭碗?坚持以党员干部拉动、能人大户带动、千家万户联动,为贫困人群打通了脱贫致富渠道。

党员干部带动。坚持产业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柚苗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干部帮扶到村到户跟踪管理到村到户等“六个到村到户”,带动广大农户发展井冈蜜柚产业。比如,万安县从群众需求入手,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干部学用技术”活动,培养一技之长的党员干部成为“农技特派员”,深入村组主动为村民送技术、用技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吉安县在“农技特派员”带动下, 每名干部与2户以上贫困户开展对接服务, 108个贫困村实现了产业脱贫、科技富民,探索了党员干部以真本领服务群众、以真行动富裕群众的新路径。

能人大户拉动。发挥知名大户的示范作用,采取大户示范、联户经营、小户铺开模式来带动产业发展。安福县严田镇贺国振2005年先后种植了10亩300余株井冈蜜柚, 2009年开始投产, 2013年产果2万多斤,收入7万多元,去年他又扩种了47亩,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种植井冈蜜柚面积200多亩共6000多株。[5]

千家万户联动。全面实施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帮助广大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在房前屋后、荒山荒坡种植井冈蜜柚。通过千家万户联动,形成连锁效应,带动广大农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致富。2013年,安福县通过政策推动、基地带动、千家万户联动,着力推进井冈蜜柚产业化发展,出台了井冈蜜柚种植补贴政策,对“千村万户老乡工程”种植的12万株井冈蜜柚苗木免费提供给农户,全县落实“老乡工程”实施农户7459户,落实基地面积12095.6亩。

二、破四穷——探索老区、苏区扶贫新路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6]如何让老区、苏区人民脱贫致富,实现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是摆在各级政府以及老区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革命老区、苏区吉安通过发展井冈蜜柚千村万户工程带动了千家万户致富,给老区、苏区扶贫攻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探穷源:解放思想,摆脱头脑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7]吉安改变干部扶贫工作思维,转变群众等靠要思想,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因此,新时期,破解贫困难题,实现小康目标,突破口在解放思想,关键在真抓实干。革命老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还存在不少贫困村和贫困户,一些老区、苏区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贫困边缘。总结贫困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思想观念的落后,这是总根源。主要表现在:等靠要思想严重,思想不解放,观念滞后,发展的主动性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那么,贫困老区、苏区如何甩掉“穷帽子”、架起“致富桥”,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打破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冲破封闭保守的陈旧意识,摆脱思想上的贫困,彻底根除“等待扶贫”和消除“思想贫困”,使扶贫扶到贴心处,脱困脱在贫根上。其次,要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以思想引领脱贫,用科技指导脱贫,靠文化摆脱贫困,从等靠要向自主创业转变,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真正走出一条适合本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挖穷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落后,贫困群众“缺技少能”,是造成贫困老区、苏区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实施扶贫攻坚,必须提高广大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能创业、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吉安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发展后劲,扶贫开发效果明显。借鉴吉安的做法与经验,要把发展教育作为“挖穷根”根本性、长远性的战略举措来抓,着力推进智力扶贫。一要建立智力扶贫机制。“智力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新模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脱贫的有效手段,而且是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长效扶贫机制。要立足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智力扶贫,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能创业、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焕起老区、苏区人民的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意识,增强发展后劲,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二要开展技能培训。实施智力扶贫是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根本举措,最快捷有效的途径是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要通过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高中、农家课堂‚雨露计划等职业培训工作,增强脱贫致富的实际才能,消除代际贫困,激发老区、苏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潜能。三要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科技扶贫工程,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四是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解穷窘:突破资金瓶颈,精准扶贫到户。

扶贫开发,资金是关键。吉安实施金融补血,巧借“四两”拨“千斤”,注重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解题,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无米”之难和后顾之忧。因此,打好扶贫攻坚战,要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准发力,实现扶贫效应最大化。一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动员企业、农民、社会其他力量千方百计增加扶贫开发投入。二要做好加法,健全完善扶贫开发投入正常增长机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每年新增扶贫资金增幅应高于财政支出增幅,并通过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全社会增加扶贫投入。三要用好乘法,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于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鼓励在贫困地区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业保险试点。四要整合资金扶贫攻坚。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有限的资金“撒胡椒面”式地平均分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要最大限度整合各个行业部门及社会扶贫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形成扶贫攻坚合力,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摘穷帽:找准路子,选育富民产业。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贫困老区、苏区一直以来靠传统农业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近些年吉安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的成功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扶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要把培育产业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推进扶贫开发。一要精心编制产业扶贫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立具有老区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发展类别、扶持项目。立足当地实际条件和产业基础优势,选准发展项目,变救济式扶贫为开放式扶贫,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实现产业扶贫效应的最大化。二要明晰产业扶贫思路。现阶段产业扶贫的方式是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或其他组织参与,公司+农户是基本形式,在实践中农民还发明了很多的派生形式,如公司+农户+基地+市场、公司+农户+党支部、公司+农户+妇联,各种形式都很好。所以,在今后扶贫攻坚的过程中,要继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公司+农户”等模式,促进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采用多种方式实行农业产业化,如出租土地,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让农户的土地入股等方式,使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真正成为产业化扶贫的受益者。要建立专业合作组织,保障农民的利益,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应该让企业和农户都成为受益者,不要让企业赚钱农民吃亏。三要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产业要做大做强,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贫困地区产业化建设不能简单地沿袭传统生产方式,不能停留在产品的初加工和初级产品的开发上,而应该扩大产业的链接能力,提高产业价值水平和产品附加值,衍生产业的综合开发效应。四要尊重农民意愿。产业扶贫的思路是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所以,我们做什么样的产业,应该尊重农民意愿,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市场规律。

消除贫困仍然是老区、苏区人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站在新的起点上,革命老区、苏区要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加快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早日实现与全国人民同步奔小康。

【作者简介】

孙媛凤 吉安市委讲师团团长

刘瑞文 吉安市委讲师团副调研员

张慧勤 吉安市委讲师团副主任科员

[1]《井冈蜜柚:甜进百姓心窝里》,中国吉安网,2015.3.17

[2]《泰和多举措为“老乡工程”护航》,《井冈山报》,2015.4.17

[3]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井冈山报》,2015.5.6

[4] 《三着眼三创新 争创井冈蜜柚发展排头兵 》,江西农业产业化,2014.8.6

[5] 《一个贫困村的增收致富之路》,江西农业信息网,2015.2.11

[6] 习近平:《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 让老区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新华社,2015.3.7

[7] 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

来源:市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