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报告】 新农人领奏致富曲 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永新县曲白乡浆坑村培养“新农人”发展产业助力脱贫调研报告
来源: 市社联 2021-04-20 15:45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如今,农业生产不再只囿于传统的春天播下种子、秋天等待收货的单一模式,农业只有迅速拥抱现代化的技术潮流与管理方式,才能实现效益的倍增。而贫困地区在此方面尤其紧迫。就此来说,致力于培养“新农人”,其意义不只是助力于贫苦人口脱贫,更是顺应了农业现代化潮流,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条“希望之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调研安排,2020年,我部通过现场走访、座谈交流、电话访谈等方式,就曲白乡浆坑村培养“新农人”发展产业助力脱贫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曲白乡浆坑村基本情况

(一)村基本情况:浆坑村位于曲白乡东南方向,距曲白乡政府所在地9.2公里,下辖5个村小组(陈盛组、土坪组、九岭组、袁家组、钟家组),是“十三五”贫困村,于2016年脱贫退出。全村有农户267户,人口1086人,村集体经济收入17.3万元,耕地面积1118亩,山地面积12738亩。党员42人。该村特色产业有水稻、油菜、毛竹、生姜、杉木、养鹅、黄桃、光伏发电等。

(二)贫困户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8户110人。2014年脱贫6户26人,2015年脱贫12户47人,2016年脱贫5户23人,2017年脱贫1户3人,2018年脱贫2户8人,2019年脱贫2户3人共脱贫28户110人,无未脱贫人口,贫困发生率为0。致贫原因有六种:因病(6户20人)、因残(4户17人)、缺技术(2户4人)、因学(2户8人)、缺资金(12户56人)、缺劳力(2户5人)。

经过深入了解,对该村发展农业产业有如下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

(一)制约因素:一是基础设施较落后。村组道路、卫生设施等一些基础性设施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二是群众思想较保守。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造成思想观念较陈旧,对新生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差,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较落后,发展商品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弱,自我发展、自主脱贫举步维艰。三是资源较匮乏。可利用的山场和土地资源较少,村集体经济薄弱,除传统的农业耕种外,无富民产业、人多地少,没有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积累,村集体经济的唯一来源就是上级的转移支付,发展公共事业基本都是依靠上级部门支持。四是交通不便。该村距曲白乡政府所在地就有9.2公里。大规模种植的农作物运输费用较高,一般都是自家小规模种植为主。

(二)有利条件:一是生态条件优越。浆坑村经济构成以农业为主,且大部分自然村位于山间,未经开发和污染,绿色覆盖面大。二是交通逐渐改善。《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复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新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函》明确指出,宜井遂高速公路经坳南乡观音桥村进入曲白乡曲江村,于曲白乡木坪村以西跨X847县道,在曲白乡浆坑村以东设隧道进入泰和县。三是基层组织队伍较好。浆坑村村组干部思想较解放,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具备为浆坑村的发展带好头的能力。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全面了解这浆坑村的基本情况、整体面貌和村民情况等。第二阶段,座谈调研。召集乡在家班子成员、驻村扶贫工作队、老党员代表、贫困户代表、种养大户代表、村民代表等召开座谈会,谈问题、说农事、聊脱贫,详细分析浆坑村发展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共商脱贫之计。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浆坑村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产业的大致类别和措施,明确了培育“新农人”、规模化发展生态产业的目标。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浆坑村在巩固水稻、油菜、毛竹、生姜、杉木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以“党政经”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方式,发展了黄桃产业130亩,投资20余万元建好了黄桃基地管理房。全村28户贫困户都已加入了黄桃合作社,每户贫困户有1亩,预计每亩年收益可达4000元。同时安装了55KW的村级光伏电站,一年发电收益40000元左右,贫困户通过担任光伏发电收益购买的公益性岗位的形式获得收益分红。28户贫困户全部参加了农业保险,提高了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截止目前,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鹅苗2000多只,发展养鹅等短期产业。通过这些措施,弥补了村集体经济,极大提高了贫困户的收益。

(二)浆坑村现有劳动力615人,其中外出务工398人(在外省打工309人,在本省打工89人),贫困户劳动力67人,其中外出务工35人(外省打工24人,本省打工11人),务工收入人均可达3万元/年。全村落实了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护林防火员、就业扶贫专岗等公益性岗位24个,其中贫困户担任的公益性岗位18个,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108000元。全村安排职业技能培训5场,培训人员69人,其中贫困户36人,对所有因缺技术致贫的贫困户实行培训全覆盖,对所有培训合格的学员颁发合格证书,培训合格率达100%。

(三)2020年,浆坑村引进优良品种及“生态水稻”种植技术,将“休养”10年、“零”污染的“荒地”,变成了种植生态水稻的“宝地”。 扶贫工作队打出一套“全程技术支持+必要物资发放+高价回购稻谷”组合拳,提供种植全周期的技术指导,为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先行提供种子、有机肥等必要的生产物资,以浆坑村航信合作社为中介,与农户签订“定价回购协议”,以3.3元/斤的高价回购合格稻谷,将75%的种植收益留给了农户。

四、培养“新农人”的对策和建议

(一)培育创业创新主体。在组织形式上,可通过聘用管理技术人才组建创业团队,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组建现代企业或产业联盟,共同开辟创业空间。在合作形式上,可探索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培育一批产权清晰、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创业创新共同体。在发展方向上,返乡下乡人员可探寻发展网上创业,参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放宽市场准入。可制定更加优惠的地方性政策,主要在行政许可审批、“绿色通道”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依法取消和下放相关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依法减少前置审批;设立创业辅导、政策咨询、集中办理证照等“绿色通道”;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区域、主体、业务全覆盖。

(三)加强人员培训。以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契机,实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现代农业人才培训计划、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培训工程,鼓励、支持开展返乡下乡人员培训的相应措施。

(四)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延伸。推进农村地区宽带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发挥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在助推创业创新中的作用,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益民服务、现代农业、电子商务、普惠金融等向农村地区延伸。二是信息服务延伸。鼓励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提供商面向返乡下乡人员开发信息应用软件,提供生产和信息技术培训、农资配送、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指导开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观光农业等网上营销,开展全市农民用网推广活动,培育一批农村电商“新农人”。三是市场服务延伸。开展农产品价格分析预警,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支持返乡下乡人员按照政策要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创业创新。

(五)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将创业创新项目纳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范围,符合财政补贴政策的,按规定给予政策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纳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各类财政支农项目和产业引导基金扶持范围。对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好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

来源:市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