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报告】 立足生态优势 打造乡村旅游引领脱贫攻坚 ——关于泰和县澄江镇黄岗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来源: 市社联 2021-04-20 15:44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也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带来了不小挑战,为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期,根据安排,就泰和县澄江镇黄岗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的做法及成效

1.兜底线,保民生,脱贫攻坚基础牢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黄岗村对全村45户贫困户住房情况进行摸底核查,精准鉴定房屋安全等级,对未达到B级及以上的住房进行改造,未达到居住标准的贫困户申请建房援建。对全村所有人口的饮水安全状况进行逐一核查,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16年,黄岗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5.4%下降到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0115元增加到12500元;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镇脱贫攻坚先进村”;2019年,黄岗村全村所有贫困户实现脱贫。

2.兴产业,壮经济,群众增收动力强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开启乡村旅游新征程。作为“康养生态谷,城郊后花园”的黄岗村,辖区内拥有省级森林公园——玉华山,凭借玉华山及周边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利用“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无论是景区打造、建设还是景区维护管理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群众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投资65万元建设100KW的光伏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3万多元的经济收入,光伏发电产业产生的效益全部用于贫困户。

3.治“八乱”,优环境,村容村貌清净秀美。立足“整洁干净、生态宜居”目标,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卫生,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点,2016年创新推出垃圾兑换制度,成为全县率先实施垃圾兑换的村。配备了专职保洁员,门前三包责任牌悬挂实现全覆盖,添置垃圾集中收集桶16个,拆除危旧土坯房83栋13000余平方米,铁皮棚91处3500余平方米,实现了土坯房拆除率、住房安全率等均达100%。同时,制定了环境整治长效工作机制,村内基本实现了硬化、白化、亮化、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6年,黄岗村获得全县农村清洁工程“十佳村庄”、清洁工程“先进村”、美丽乡村“先进村”;2017年获得全县农村清洁工程“先进村点”。

4.解民忧,增福祉,民生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基础保障,积极争取资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程。目前,全村8个村小组都建立了小广场,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锻炼提供了好去处。为解决村内留守儿童的学龄前教育问题,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解决了村里学龄前儿童无法就近入学的问题。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及路网建设,建设“四好农村路”,提高道路硬化率,方便群众出行。加快农村污水处理示范点建设,还群众绿水青山。

5.“种”文化,树典型,文明乡风氛围浓厚。不断筑牢乡村思想文化主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嘴讲堂、学习强国等平台,以“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身边好人榜”、“道德评议会”等为载体,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模范党员”等评选活动,引领乡村新风尚,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了长为2公里的文化墙,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道文化、农耕文化等内容,建设了“十谢共产党”的感恩步道,制定了村规民约,浓厚宣传教育氛围,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全县文明单位、移风易俗先进试点村等多项荣誉。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脱贫攻坚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健全。虽然在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极少数身体不健康、常年患病无法正常劳动、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缺失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旦失去政府的保障支持,或受意外变故影响,容易返贫,需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二是产业带动能力需进一步增强。黄岗村玉华山景区打造初见雏形,初见成效,但旅游形式、业态单一,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仍不够强,乡村旅游对村集体经济和村民致富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三是财政收支矛盾需进一步缓解。2016年黄岗村宣告整村脱贫摘帽后,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玉华山景区规划等支出加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财政收支矛盾初步显现,需通过进一步发展产业、乡村旅游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缓解收支矛盾。

三、对策与建议

1.做实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一是充分利用村里的各种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高标准建设生态景点景区,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二是依托紧邻县城、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兴办第三产业,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充分挖掘闲置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努力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2.全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一是着力推进产业发展规模化,通过流转闲置土地,整合全村土地资源,新建蔬菜基地、井冈蜜柚基地、农家土鸡育种中心等,成立“专业种养合作社”,采取“‘红色’股份+‘绿色’股份”的“双色”股份脱贫模式,按照投入资金所占股金总额比例进行分红,聘请“田教授”服务队对经营主体进行培训,提高群众的种养技术及经营效益。二是着力推动劳务输出长期化,加强与南方水泥厂的合作,每年为公司输入劳动力,促进村民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三是着力推进土地流转集约化,放大土地流转效应,让种养能手、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专业化主体开展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培育壮大农村生态产业。一是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实现旅游与农业、文化对接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依托玉华山景区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扶持,通过外商投资一点、能人捐赠一点、集体自筹一点、项目帮扶一点等措施,在玉华山景区道路沿线规划新建商业店面,主营泰和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品,打造商业一条街,通过公开租赁增加村集体长期性、稳定性收入。二是培育特色农产品,延长产品生产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农产品品牌。

4.健全完善农村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分类瞄准,精准施策”的帮扶和救助政策,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做到因人施策。子女教育负担重的,实施教育帮扶政策;医疗负担重的,实施医疗救助政策;居住有困难的,实施住房保障政策,等等。帮扶政策体系不与特定人群挂钩,不局限于贫困户,做到因时因事因人灵活变动。二是统筹低保制度与其他保障制度,将部分惠民政策与低保制度剥离,防止资源过于集中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手中,从而惠及更多困难群体。三是建议加快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确保困难群众不因地域差异而无法享受政策保障。

5.持续优化村庄人居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有旱厕的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没厕所的新建三格式无公害厕所,确保改厕率100%。二是加快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在每个村小组建立集中污水处理点,指派专人定期维护与清理。三是加强对村民的健康卫生宣传教育,营造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引导群众爱护环境,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来源:市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