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报告】 多措并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吉安县“志智双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调研报告
来源: 市社联 2021-04-20 15:47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多措并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吉安县“志智双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调研报告

按照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监管、不摘帮扶“四个不摘”要求,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吉安县进一步加大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结合力度,全面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和感恩奋进观念,大力推进“智志双扶”建设,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念党情、听党话、跟党走,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根据省委宣传部《关于建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制度的方案》要求,对全县多措并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施“志智双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宣传氛围营造。以政策法规大宣传和深入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相结合,加大宣传氛围营造。一是督促全县各乡镇以知恩感恩、勤劳致富等为主题,在入村道路口、村庄显著位置张贴、刷写宣传标语,营造更浓厚的脱贫宣传舆论氛围。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各乡镇上报的脱贫攻坚宣传标语图片,对照各乡镇各单位社会宣传实际,要求对宣传标语陈旧或破损的及时整改。二是严格对照《吉安县深入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方案》,积极配合县扶贫办对307个行政村每季度定期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组织引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讲扶贫政策、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讲脱贫攻坚成效、最美脱贫户和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讲脱贫攻坚获得感,感恩行动评议组评议贫困户内生动力和感恩表现等活动,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听党话、知党恩、跟党走。

(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定了《吉安县推进精神扶贫内力激发行动实施方案》、《吉安县志智双扶工程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和《“脱贫攻坚、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等。各乡镇、村成立了感恩教育评议组,强化不良行为警示教育,每季度定期开展贫困户内生动力和感恩表现评议,对因赌、因懒、因不孝和讲排场等导致家庭贫困的农户实施教育警示。一年内经三次以上警示教育仍不改的,经村评议小组评议列入不良行为名单,并进行张榜公示予以惩戒。凡是列入不良行为名单的贫困户一年内不得享受城乡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代缴等保障性扶贫政策。警示教育开展以来,全县共警示不良行为贫困户203人,教育转化率达98%,贫困群众不履行赡养义务、参与赌博、讲排场等不良行为得到逐步扭转。

(三)强化新闻宣传引导。持续加强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加大“脱贫不脱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宣传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一是分别在吉安县政府网、《吉安通讯》、吉安县手机报和吉安县发布APP开设《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致富典型巡展》、《巩固脱贫成效》专栏,进一步浓厚脱贫攻坚对内宣传氛围。二是积极主动对接上级媒体,加大脱贫攻坚对外宣传力度。截至目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在中央报刊上稿21篇,省级39篇,市级396篇;县级以上新媒体平台上稿500余篇。三是依托“吉安县发布”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脱贫故事宣传,扩大致富典型的辐射影响和范围,进一步加大脱贫典型人物和致富故事对群众的影响,强化群众牢固树立向上向善的拼搏观念。

(四)积极培育脱贫典型。大力配合县扶贫办开展最美脱贫户评选,从各乡镇提供的脱贫故事中认真筛选,根据《吉安县“最美脱贫户”和“脱贫致富典型”评选活动方案》,对突出人物和典型事例深挖细造,把脱贫故事写深把脱贫人物写活,评选了614户脱贫成效好、示范带动强的“最美脱贫户”和“脱贫致富典型”,颁发了荣誉证书。同时,由县融媒体中心利用电视报纸、乡村宣传栏、微信平台等阵地进行集中宣传报道,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引起广大群众共鸣,营造人人争典型,人人成典型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大力推动乡风文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选优配强农村志愿者服务队伍,并成立了13支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依托志愿者队伍和农村文艺文化队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全年完成送戏下乡145场,送电影下乡4768场次,综合性文艺晚会14台,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师生音乐会、广场舞大赛,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文巡回展52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转变农村固有乡风,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促使民风更优良,乡风更文明。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阵地建设不完善。由于边远乡村文化设施不完善,一些已经建设起来的宣传文化设施,没有很好的保养、管理和利用。宣传教育对象还存在盲区。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心村现象明显,实际常驻的人口远远小于户籍人口。在典型评选推荐等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基层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发挥作用不明显。

(二)等靠要思想未根除。少数贫困群众“我要脱贫”意识还没充分激发出来,缺乏参与扶贫开发项目意识和勇气,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如有的贫困户对给钱给物等“输血式”扶贫项目表示欢迎,对发展扶贫产业、就业技能培训等“造血式”扶贫项目存在畏难情绪,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不强,扶贫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

(三)乡风文明推进不理想。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学生考学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占据家庭开支大头。

(四)致富典型数量不够多。目前,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和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老人、儿童,他们缺乏与时俱进的产业观念和素质,也就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发展,导致贫困农村“造血”功能的梗阻。基层致富能人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贫产业的发展。

三、思考与对策

(一)强化阵地,加大宣传。采取形式多样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最新脱贫政策、脱贫成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新政策和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送到田间地头,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主体意识。

(二)加强警示,补齐短板。常态化开展贫困户不良行为警示教育活动,要求大家掀开思想包袱,对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参与赌博、讲排场等严重违反公序良俗、违法违纪等行为进行警示教育,并且定期进行更新,通过警示教育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解决贫困户的思想和行动“毒瘤”。

(三)壮大队伍,推进乡风文明。继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志智双扶示范点打造和农村志愿服务队建设。严格对照标准,各乡镇规范打造好2个志智双扶示范点和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点,并且指导各乡镇常态化开展活动;推进村级志愿者协会建设,依托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营造“村村争示范、村村成示范、村村能示范”的良好风气。

(四)精选典型,示范引领。继续做深做细脱贫典型人物选树工作,深入挖掘勤劳致富、文明卫生、孝老敬老、遵纪守法等先进典型故事,扎实开展“感恩奋进典型”评选,营造拼搏奋进、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贫困户强化奋进、勤劳、仁孝、文明理念,展现贫困户脱贫新风貌,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市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