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 市文联 2021-04-15 16:34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郭志锋

千百年来,农民都把土地抓在手中,放在心里。因为对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就是生命之本,更是生活的源泉。然而,改革开放四十年,广袤的田野却有了一段起起落落的传奇经历,农民与土地之间演绎了一场从未有过的人间悲喜剧。肥沃的田野,曾带给农民巨大的惊喜,也带给他们莫名的困惑与烦恼。可到了最后,田野始终没有抛弃农民,农民也坚决离不开土地,正如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歌里唱的一样,“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105国道是一条南北大通道,江西省万安县高陂镇泗源村就坐落在国道两边。一进村,扑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禾苗。一架无人机正在空中旋转,替这些禾苗打药。我们没找到操作者,找到的是5组村民刘海飞。他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里一百六十多亩地都流转给了江西省一江秋粮油有限公司,现在喷的农药主要是稻瘟灵、水胺硫磷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要灭的是卷叶螟和稻飞虱。低头看,禾苗高大粗壮,用手一摸,枝硬叶宽,感觉别样,绝非常规品种。一问,原来叫鸭稻。顾名思义,这种水稻与鸭子有不解之缘。每当春季,抛秧后,需要放鸭下田,让鸭子帮助吃虫。万安县作为全国富硒产业示范县,土壤里富含硒元素。江西省一江秋粮油有限公司经过实地考察后,当即将5组的这一片土地全部租下来,每年每亩付给原承包农户租金400元,国家下拨的粮补,仍然归农户所有。当地农户如果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则另外按工取酬。7组的黎衍福,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妻子在家帮着照料三个孙女、一个孙子。家里人口多,开销大,但又不能全部离家外出找活干。有一天,一江秋粮油有限公司找到了他,让他夫妻俩帮着管理5组的富硒稻。黎衍福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等于他在家门口上班,既可照顾孩子,又可赚钱养家。仅今年早稻一季,他就获得工资四千五百多元。

在泗源村走了好几个组,却没有看到一块撂荒地,令我十分惊讶。近年来,各地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土地抛荒的现实难题。土地本是农民产业之根,为啥会有如此遭遇呢?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沧桑巨变,土地也有自己的悲喜哀乐。还记得刚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时,家家户户欣喜若狂。人们起早贪黑,勤劳的汗水洒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结出了一季又一季的丰硕果实。在交完公粮、购粮的基础上,尚能卖些余粮,贴补家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些农民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于是到处开荒,凭双手开垦出一丘丘良田。这时的土地,丰满、结实,内心装满了欢乐。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变得不那么爱惜土地了。离乡的农民一群又一群,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后生与姑娘,争先恐后地逃离田野,逃向城市,土地仿佛成了鸡肋,可无可有。慢慢地,田野似乎丧失了吸引力,也失去了应有的激情与活力。后来,即使国家免除了农业税,甚至还给予各种各样的种养补贴,可仍旧挡不住土地抛荒的不良势头。特别是风起云涌的外出打工潮,让许多村庄成了空壳村。就算留在村里,也只是一些老人和孩子。缺乏劳力,使许多村庄接二连三地出现耕地抛荒、山场抛荒,一块块,一片片,真是触目惊心,令人痛惜!如果站在田野上眺望,看到的除了稻田,还有一些被遗弃的耕地,它们或祼露着身体,或被丛丛杂草侵袭,那时的土地,心里千疮百孔,痛得滴血!

我直接来到了村委会,想探个究竟。在村里挂第一书记的是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胡锟,小伙子来自于一百多里外的吉安市区。说起土地流转,他连声称赞:“现在进行土地流转、搞集约经营恰逢其时,既可解决一些家庭无劳力种地的问题,又能使经营达到一定的规模,便于培训技术人员和日常管理。”陈章鸿、李秋生、陈峰等几个村干部也纷纷发表意见,一致认为中央推行土地确权政策,不但利于土地流转,还利于解决眼下土地抛荒的严峻问题。

在泗源村14组,我们找到了本村的种粮大户廖流生。廖流生开着收割机正在田野上收割稻子。当我们说明来意,他爽朗地大笑起来,把我们让进屋,端出自种的花生和西瓜,热情地请我们品尝。廖流生一家是万安水电站淹没区的库区移民,1986年从赣江水边的沙坪镇迁移到高陂镇。虽然他年龄不大,但对土地格外爱惜。近几年,他响应镇、村两级组织的号召,购买了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在村里流转了一百二十多亩土地,进行统一种植与经营,其中还包括附近符竹村的五十多亩耕地。对于现在收割稻子的疑问,他含笑道:“我承包的这些田,好的田实行一年两季,坑里的冷水田实行一年一季,现在收割的正是一季稻。总而言之,土地千万不能荒了!”其实,像廖流生一样爱护土地的还有种养能手邓兰云。邓兰云是本镇象湖村农民,他流转了泗源村集体山场二百四十多亩,加上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的,一共达到了二千多亩,命名为绿丰果业基地。邓兰云种井冈蜜柚、西柚和纽苛尔脐橙、桃、李等数十种果树,同时饲养了果子狸、豪猪等特种野生动物,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和品尝。为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邓兰云成立了绿丰果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带领一千多户农民进行种养殖,并长年聘请数十位当地农民在基地工作。

我们采访的当天,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郭小莲正在吉安市委党校学习。通过电话采访,我们对全村又有了整体性的印象。在泗源村,上上下下历来重视土地,深知土地乃农业之本的道理。多少年来,村里土地一向极少抛荒。虽说如此,但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依然吻合泗源村的实际发展情况。5组的陈秋斌,家有十一亩耕地,但他全家在吉安城里就业,难以照看到这些责任田。以前,他要么以每亩60元的价钱请村里人经营,要么白送给亲戚代种。可现在大不一样了,有了一江秋粮油有限公司的流转,他不但每年能收益数千元,而且没有了后顾之忧。林兴有也是一样,儿子儿媳在外打工,自己七十多岁了,身体较差,没有能力耕种自家的九亩责任田。自从流转给一江秋粮油有限公司之后,他整天乐得逍遥自在,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目前,全村已经流转了一千多亩土地,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许多农民为此有了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开万安县农业产业分布示意图,我们惊喜地看到:一片片辽阔的田野正在走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新生活和新时代!一大批农民有望实现华丽转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万安县为落实这一富民强县、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先后出台了一揽子实施意见与奖补政策,引导经营主体发展中药材、柑桔类、有机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奠定基础。从今年起,力争每年新增中药材种植2万亩、柑桔类、有机茶叶类种植各一万亩。到2020年,力争在现有土地流转八万亩的基础达到十六万亩左右,超过全县30万亩耕地的一半,打造“富硒产业示范基地”的农旅品牌。

“将来,我还要扩大土地流转的范围,并尝试种植经济作物,提高生产效率。”告别之际,廖流生信心满满地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倡土地流转。只要我们甩开膀子干,土地一定不会亏欠我们,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走出廖流生的家,走在田野的小路上,走过一丘丘良田,闻着这阵阵迷人的稻香,看着这一片生机盎然的土地,那首熟悉的歌曲在心底蓦然响起:“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来源: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