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六:一封感谢信的脱贫故事(2019年江西省脱贫攻坚奖)
来源: 吉安扶贫办 2021-04-13 10:02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史小六荣获县脱贫先进户图片

史小六荣获县脱贫先进户图片

史小六在火龙果基地干活图片

史小六在火龙果基地干活图片

史小六在草莓基地除草图片

史小六在草莓基地除草图片

史小六在六月果歌葡萄基地采摘葡萄图

史小六在六月果歌葡萄基地采摘葡萄图

1616723677897

史小六在永新县在中乡六月果歌精品葡萄基地采摘葡萄

一篇文字质朴的感谢信,折射出一个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反映出一个贫困家庭的新的生活,展示出一个贫困户走过的日日夜夜的脱贫奋进路......

“在精准扶贫道路上,我得到了县、乡、村各级领导真心实意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和关怀……”2017年春节前夕,实现了脱贫的永新县在中乡在中村潭溪组的54岁贫困户史小六,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交到了该乡党委书记郭页发的手中。

“郭书记,我没读过几年书,但这都是我掏心窝子的话。”史小六认真地对郭页发说。他写这封感谢信是为了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帮扶干部的真心帮扶。

重担压身  因病致贫

史小六家有兄弟姐妹5个,1982年,母亲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就全压在了父亲肩上。

为分担父亲的压力,一直学习成绩优异的史小六放弃高中就读的机会,与父亲一道务农。成家后,家里六七亩地,但由于经济困难,史小六根本没钱买肥料。

“这生活,可怎么过啊?”史小六与妻子商量,决定到外出闯一闯。

1999年,他带着妻子前往浙江萧山打工。独在异乡的小两口,虽日子过得苦点,倒也蛮满足。

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8月,史小六的身体出现异样,一条腿突然动不了,整个人都站不起来。但为了维持生计,史小六没有去医院诊治,而是靠着他人推荐的护腰带扛着,又坚持工作了几年。

2008年9月,实在坚持不住的史小六前往浙江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治。“你这是腰椎盘突出,你的工作不能再干下去了。否则,你的下半辈子就要在床上度过了。这个病,手术风险非常大、费用又高,我建议你还是保守治疗。”医生的一番话,让史小六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钱可以再赚,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史小六就带着妻女回到了家乡。由于身体原因,史小六做不了体力活,一家人就靠妻子一人种着的两三亩薄田和打零工维持生活。

治疗费用、女儿的学费、建房的欠债压得史小六透不过气来,原本开朗的他日渐消沉。2014年,史小六一家被评为贫困户。

鱼渔兼授  志智双扶

脱贫要有思路,扶贫要扶志气。“能赚一点是一点。”打患病起,史小六的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块”。为了摆脱贫困,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史小六就会在村里寻找做小工的机会,然而有病在身,劳动能力有限,又无一技之长,做活的收入也是“杯水车薪”。

2014年,永新县脱贫攻坚加快实施,全县上下为脱贫摘帽干得热火朝天,史小六的命运由此发生改变……

那一年,在中乡加快实施脱贫攻坚,引进浙江客商,创办永新新世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大棚果蔬产业,带领当地群众种植、管理和销售。2016年基地建成投产,在帮扶干部的建议下,史小六夫妇俩来到基地,边学技术边打工,由于能吃苦又好学,史小六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西瓜种植技术,当年就增收5000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2017年,在政府的帮扶下,史小六通过“返租倒包”方式,从公司承包了两个大棚自己种植。

“乡政府和帮扶单位负责租金、种子、肥料,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再不勤快点,就真对不起政府了。”利用学到的技术经验,史小六每天起早摸黑,一心扑在瓜棚里,不怕苦,不怕累地劳作。在他的精心料理下,自己种植的瓜比别人上市早,且又大又甜,不愁销路。这一年,史小六光卖瓜就赚到了1.3万多元。

这年,史小六不仅赚到了钱,还学到了技术,成了村里西瓜种植的“土专家”。同年4月,史小六瞄准商机,利用该县推出的“财政惠农信贷通”担保贷款,申请了政府贴息贷款,与人合伙在县城城郊开了家榨油坊,生意红火。

史小六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干部的帮扶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创业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多次受到中央、省、市级媒体采访报道。

幸福总是降临付出的人。史小六的勤劳、刻苦、肯钻研劲头,被当地政府以商招商的六月果歌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福友看上,并开出了每月3000元的工资,聘请他当公司担任生产主管,协助他管理基地。

如今,史小六夫妻俩均在六月果歌葡萄基地工作,一年工资收入都有近7万元,不仅成功脱贫,还建起了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靠勤劳脱贫后的史小六,还注重言传身教于孩子。尤其是,在孩子教育上,他帮助孩子树立梦想和信心。史小六常对孩子们说:“腰椎盘突出可以治好,但志气短了,就难以‘医’不好呀。”

鲜花盛开  汗水浇灌

六月果歌葡萄基地建立之初,李福友聘请史小六负责葡萄基地的日常管理。为管护好从浙江运送过来的葡萄苗木,史小六经常是几夜不敢睡觉,就怕出差错;对待在基地的务工人员,他坚持公正公平,多方面为他们搞好服务,产生矛盾时,他坚持以理服人,甚至牺牲自己利益,耐心化解,想干且愿意学的,他毫不保留传授经验与技术。

不久,史小六便被聘任为六月果歌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每月能拿到4000元的固定工资。对于这份既稳定,又体面的工作,史小六是异常珍惜,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无论刮风下雨,基本上都在葡萄基地。他把基地当成了第二个家,老板是浙江人,基地的大小事务基本上由他一个人打理,他毫无怨言。为给公司节省成本,在建造基地生活及仓库用棚时,他不辞辛苦,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去搜集旧材料,比使用新材料节省近4万元。

在基地,既让史小六“鼓了口袋”,又更“富了脑袋”。在手机上控制温度、湿度、光度和水肥的智能化管理和先进经营理念让史小六大开眼界,也更增加了他的责任心。

“天天这么旱下去,今年的葡萄就要歉收了呢。”2018年5月,在中村发生严重干旱,看着基地葡萄大棚里的干涸土地,史小六焦躁不安。

为保证基地用水,他采用“错峰用水”的办法。“为了确保基地灌溉用水,史小六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2点。他这么拼命,让我们很感动。他就是这样把基地当成了自己的家。”没少受史小六帮助和传授技术,同在基地工作的贫困户尹吉秀非常敬佩的说。

尹吉秀早年丈夫遭车祸去世,遭此变故的她整天浑浑噩噩,连死的心都有。史小六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她谈心,邀请她到基地做事,并推荐她担任管理人员。在史小六的帮助下,使尹吉秀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有说有笑了,人也变得更精神了。

“公司雇用了这么多村民,是实实在在地在扶贫,而且公司还聘请我管理基地,肯定要对得起公司的信任。”为了葡萄的生长,史小六每天早晚都要到基地转一圈......

生活好了 不能忘了感恩

“......好政策、好干部和自己的勤劳,使我脱了贫。”在全县的一次脱贫攻坚推进会上,作为脱贫典型代表的史小六,以“我家的幸福生活之源”为题,分享了自己的三大脱贫“法宝”。

“史小六不仅勤劳、刻苦、肯钻研,还非常懂得感恩。”史小六的帮扶人、该乡党委书记郭页发说。

说起史小六脱贫致富后做的好事,身为帮扶人的驻村第一书记胡木根也有话说。“2017年底,史小六自掏腰包购买了80斤菜籽油,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他懂得感恩,我们帮扶人就更得有劲!”

2017年11月,史小六向村委会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成为全县第一个主动退出低保的人。“当贫困户、吃低保不是光荣的事,生活改善了,退出低保是应该的。”史小六说。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同年仅在中乡就有22名低保户对象自行退出低保政策享受。

“我家脱贫了,我也想帮一帮还没有脱贫的人家。”史小六将“反租倒包”的收获,跟其他贫困户分享,用事实和数据打动大家,告诫他人:“懒,就会穷一辈子”。只要有人愿意“返租倒包”承包大棚,史小六都毫不保留地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他们。基地用工,史小六更是优先考虑生活困难的贫困户。

“我要告诉我女儿,今后有出息了,一定要回报社会,要懂得感恩。”史小六诚恳之情溢于言表。

喝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党的恩。史小六对郭页发书记说:“郭书记,我真诚地感谢你和驻村第一书记胡木根,没有你们的帮扶就没有我史小六的今天……在此,我代表所有贫困户向扶贫战线的各级领导干部深深鞠上一躬,你们辛苦了!”

史小六的眼眶变得湿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