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民生保障——青原探索社会救助改革小记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20-12-15 09:02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这是一座充满激情与爱心的城市,这是一座蕴藏人文关怀与人间大爱的城市。在这里,社会救助的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画卷,演绎着和谐发展的民生之梦。

近年来,青原区大力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构建畅通、高效、多元的“大救助”格局。该区先后8次荣获全省社会救助先进区,2018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也是全省承担改革试点任务的唯一县(市、区)。

健全机制 救助渠道更畅通

完善协同救助机制。该区构建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各方力量有效衔接、充分施展。民政、人社、卫健、教育、住建、工会等相关单位建立了“1+8”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议、协调解决困难群众在就业、创业、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打通城乡社会救助的难点和堵点。

优化精准救助机制。该区推进低保家庭收入核查数字量化,明确核算家庭收入时计入收入的项目、标准以及收入扣减的项目、标准等,为城乡低保准确认定、按标施保、差额救助提供依据。制定低保及低收入家庭金融资产限额标准,将因重病、重残等原因刚性支出较大,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人员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实现低保救助从“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适度延伸。对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家庭实现脱贫后主动申请退出低保待遇的,将给予3个月延退期,待实现稳定脱贫、稳定就业后再退出低保范围。

建立急难事件会商机制。面对情形急难、救助额度超出封顶线、涉及两种以上救助或情况复杂、难以甄别和界定等特殊情况,由该区民政部门牵头召开区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或相关部门会商会议,第一时间研究制定急难救助帮扶措施。2019年,该区通过急难事件会商机制,共为220户救助对象筹集救助金73.2万元。

搭建平台 救助服务更高效

救助平台规范化。该区在区级设立社会救助局,在乡镇(街道)成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在村(居)委会建立社会救助办公室。明确三级服务平台工作职责,配齐工作人员,着力解决申请事项不畅通、救助程序不简便等问题。

救助程序便捷化。“在全省率先将城乡低保和部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低保及部分临时救助由过去的‘个人申请、乡村审核、区级审批’改为‘村级申报、乡镇审批、区级监管’的属地审批,低保审批办结时限从原来的45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该区民政局局长陈荣根说,自权限下放至今,新增社会救助对象530户1118人,取消801户1781人。

救助信息网络化。该区借助省数字民政和市智慧救助平台,搭建区、乡、村三级贯通的“智慧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梳理、整合各部门救助信息数据,建设困难群众大数据库,共享救助对象信息,建立困难指数,引进电子签章,设置民生服务码,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救助档案,开展一网通办、一链办理,实现社会救助网络化、智慧化。

建强队伍 救助力量更充实

充实乡镇社会救助服务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该区8个乡镇(街道)向社会公开招聘20名专职社会救助服务人员,承担社会救助服务对象入户核查、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化管理、定期入户复核等工作。

组建村级社会救助专干队伍。该区全面组建主动发现困难群众的乡镇(街道)驻村干部、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村(居)小组长1500人的“三级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把救助政策第一时间带给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针对行动不便、自主申请有困难的特殊家庭,实行上门服务和主动代办,由社会救助协理员帮助填写申请表、准备申请资料,代理完成申报工作。

配备失能特困老人护理员。该区将区域内的公办养老机构分成2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一个集中护理中心院,将全区所有失能特困老人纳入集中护理中心院集中护理。招聘10名失能特困老人护理员,对失能特困供养老人实行24小时专业护理。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在村(社区)配备失能特困人员护理员,充实救助力量。

创优服务 救助方式更多元

“集中供养”兜底线。该区出台《关于将农村贫困纯女户老人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的实施办法》《关于将农村失能特困老人纳入集中供养的实施细则》,将无赡养人的农村贫困纯女户老人、失能特困老人纳入敬老院或集中护理中心院集中供养,所需资金按照社会化收养标准由区财政全额负担。目前,已有14名农村贫困纯女户老年人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失能特困供养老人集中供养率达100%。

“公建民营”优服务。该区率先开展福利院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将区福利院、光荣院和河东敬老院打造成河东光荣福利院“三院合一”的综合性社会养老机构,落实政府兜底保障政策集中供养,采取公建民营进行市场化运作,实行院长负责制,人事及制度等统一管理。该院按照高于三星级标准打造,配有理疗室、健身室、娱乐室、阅览室、营养餐厅等现代化养老服务设施,共有床位300张。

“医养结合”促共享。该区探索将公立医院闲置资源转为康复保健、老年护理等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设立养老床位,提供养老服务。东固、文陂、富滩采取民办医疗机构入驻敬老院的形式,在敬老院设立医疗服务室,负责全院老年人健康检查、中医保健、疾病诊治,让老年人共享优质医疗条件。推动河东光荣福利院与吉安市红十字医院合作,投资2600万元率先创办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娱乐、教学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有机结合。

文/ 彭生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