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扶贫花开在千万家——吉州区安居扶贫工作小记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20-11-25 08:35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安居方能乐业。安居乐业是众多家庭最朴素的美好愿景,也是吉州区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住有所居”,全面打响脱贫攻坚“住房保障”战,从2018年开始,通过全面摸底、入户排查、因户施策、严抓落实,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持续推进2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惠及农村贫困群众500余人,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安居工程工作,让贫困户真正实现“安居脱贫”。

全面摸排,精准核定无遗漏

为了让每一个贫困户都住有所居,该区在实施危房改造安居工程中,对全区贫困户进行精准摸底排查、身份核实,由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分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和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员家庭身份进行识别,按“七清四严”要求逐户核实,建立档案。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调查核实、村民小组会议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镇政府审核申报”程序进行阳光操作。

为保证对象的精准性,每年年初,该区住建部门组织各镇摸排上报疑似存在危房的贫困户名单,并抽调市建筑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及危改办工作人员组成核查技术组,对各镇上报的疑似住危房的贫困户逐户开展调查、危房鉴定工作。同时,组织扶贫、民政、市监、残联、住保、交警等相关部门召开危房改造对象联审联批会,由各部门对每户贫困户的情况进行核查,对名单中不符合危房改造实施要求的坚决予以清理。

今年,该区长塘镇西村、培模村有两户贫困户申请了安居工程补助,在前期摸底时,区危改办通过上门调查、现场核实、多方了解,发现这两户均在城区已经购买了商品房,住房保障安全到位,不符合危房改造条件,该区危改办坚决取消了这两户安居工程补助资格,确保了申报人员不遗漏,不蒙混过关,做到应改尽改。

因户施策,分类实施重实效

“还是享党、享政府的福,才能住上现在这新房子,我很满意。”日前,吉州区长塘镇陈家村芜下村小组艾万才逢人便说。

今年60岁的艾万才由于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独自一人住在上世纪70年代父母建的砖木老房子里,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存在漏雨开裂的安全隐患,是该村无安全住房、无经济能力、无劳动能力的“三无”特困农户。

该区住房建设部门与镇村及相关部门单位核实后,根据艾万才的家庭情况,确定将他家纳入“交钥匙”工程。今年5月,由区安居办与镇、村沟通协调落实好了施工单位,新房开始动建。

艾万才的弟弟艾进才告诉笔者,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是艾万才每天都会来工地看好多回。7月25日,安居房顺利竣工验收,房子设计合理、整洁实用,有40平方米,功能配套齐全,有客厅、卧室、厨房和独立的卫生间,并进行了简单装修。住进干净敞亮的新房子,艾万才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为使贫困户房屋精准改造到位,在前期摸底调查鉴定后,该区因户施策,根据农户意愿和房屋等级分为自建、高标准维修(代修)、“交钥匙”工程等几种改造方式。房屋等级为C级的采取高标准维修,市建筑设计院根据每户房屋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图和改造资金预算;对于无劳动能力、无安全住房、无经济能力、无具有赡养能力的子女的贫困户采取“交钥匙”工程,由各镇组织施工方统一标准实施,贫困户可实现拎包入住。

全程监督,技术指导保质量

近日,笔者随该区住建部门工作人员钟锐到长塘镇荷洁村,只见技术员龚政正在对村民何小会房屋翻修进行技术指导。

何小会是该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至今还和女儿、母亲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的砖瓦老房子里,时常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湿气严重。“我们也知道住了不好,不安全,但是实在是没办法。”看着这糟心的老房子,何小会也多次有修整的念头,无奈自己能力有限,微薄的收入只够养家糊口。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反映到区住建部门危改办,危改办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发现该房屋屋顶损坏严重。经审核,何小会家被列为危房改造对象。

“如果继续用瓦盖,维修难度大,而且造价还更高,建议换树脂瓦屋面。”技术人员龚政给出了维修建议。考虑到何小会无钱也无力找施工单位对房屋维修。该区危改办协调好施工人员后,还帮他采购施工材料。如今,经过改造的房屋不仅没有了漏水的隐患,而且因屋面采光设计改变,屋内比以前更敞亮了,何小会的母亲竖起拇指直夸党的政策好。

安居房建设中,温暖是核心,安全是保障。该区将安居房建设的质量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过程实施全程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建档立卡危房改造工作进行技术培训,现场解答各施工单位提出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每周通报、每半月督查的形式,实时掌握各镇贫困户住房改造进度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和督促各镇村及时整改。对进度缓慢、施工质量不达标的及时下发整改督办函,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文/张建明、钟锐、张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