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定“两山理念”不松劲 共享绿色惠民好成果——永新实施“生态经济+扶贫产业”新模式纪实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20-11-11 09:15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永新——斩获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等国字号荣耀;坐拥三湾国家森林公园、七溪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绿色“名片”;三湾、象形两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打造了禾山七十一峰、碧波崖、高士山、南华山、梅田洞等一批自然生态旅游景点……永新,具有红色故事、绿色情怀和生态底色。

党的十九大以来,永新县铆住“两山理念”不松劲,大力实施“生态经济+扶贫产业”新模式,助推“生态立县”战略向纵深推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在绿色生态崛起中推动扶贫产业,在脱贫致富中实现生态文明,在打造美丽城乡中实施绿化、净化、美化,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多赢的新路子。目前,永新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8%,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绿色生态经济占全县GDP的“半壁江山”。

5

永新县城全貌。 

绿色发展与扶贫开发比翼双飞

永新县紧紧围绕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扎实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永新县利用山丘、田地的有效空间,按照“高山植楠、缓坡栽柚、田间种菜、河滩育桑”的梯度开发模式,重点实施了“四个千万工程”(即千垅万亩绿色蔬菜工程、千丝万缕种桑养蚕富民工程、千秋万代珍稀楠木生态工程、千村万户井冈山蜜柚老乡工程)。该县沿公路打造出3条珍稀楠木万亩示范带,并以高市、象形、石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井冈蜜柚万亩示范带,共建设万亩蜜柚基地1个、千亩基地10个、百亩基地56个。同时,在河滩建立6个千亩蚕桑基地,采用自动取茧机、自动上蔟机等新技术,使养蚕批次由过去的每年5批增至如今的每年最高12批。如今,一大批农村生态经济产业能人脱颖而出。以“绿”生“金”,走出了“好生态”与“富百姓”巧妙结合的发展之路。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永新县以创新升级为突破点,推进“生态+新型工业化”,发展循环低碳的绿色工业;以规模品牌为发力点,推进“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以扩量提档为爆发点,推进“绿色生态+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发展模式,用绿色生态成效点亮绿水青山,共享绿色惠民好成果。

6

高市白鹭绕村栖。

7

种桑养蚕基地。

助农增收与公益岗位相辅相成

永新县探索“生态就业扶贫”模式,找准切入点,多措并举开发环境卫生保洁员、公益生态保绿员、绿色生态护林员、乡村道路生态维护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5590个,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户从事绿色生态公共服务岗位就业。开展园林绿化、环保常识、保洁常识、法律法规常识等专业技能培训,增强贫困户的就业能力,促其稳定就业,安置贫困人口4736人就业。“永新县开发生态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事例成功入围国家人社部评选,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典范。

该县建立健全城乡环卫队伍,催生一批保洁员扶贫就业岗位,建立县、乡、村、户四级运转机制,开展城乡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广告治理、花坛垃圾清理等工作,明确环境卫生打扫责任分工,落实治理内容,完善清运车、垃圾池等城乡环卫设施,创立总面积为12.76万平方米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实现城乡垃圾治理的一体化,让垃圾收集更及时,环境污染更轻,大大提高生活垃圾转运效率。

该县还建立生态修复基地,吸纳农村劳动力,保绿员以投工投劳方式,参与基地建设,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该县共建立起9个“生态就业扶贫”基地,补植复绿面积达1600亩,有471户贫困家庭从中受益。此外,生态护林员工资实行专款专用,通过“一卡通”拨付到护林员手中,调动了护林员工作的积极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农业与百姓致富同步推进

绿色生态,是永新最闪亮的名片。该县守住环保底线,坚持“环保先行、生态优先、错位发展、产业带动”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实施严格的项目生态环保准入制度。该县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现代化农业,引进恒温大棚种养结合先进农业技术和设施,助力乡村振兴。在中乡在中村300多亩的葡萄种植基地,引进了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葡萄种植户陈济林介绍:“智能温室大棚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配套,轮灌施肥浇水,节水减肥率达40%,亩产2000至2400斤,且葡萄生长可控产提质,品质优,口感好,巧占市场空缺,效益高。”

同时,该县在龙田乡、高桥楼镇推出“生态经济+扶贫产业”模式的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0月中旬,示范基地的稻田蟹已步入盛产期,在金浪翻滚的稻田里,一只只肥硕的螃蟹被村民们捕捞上岸,打包装盒后销往全国各地。如今,该县的稻蟹共作已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该县一方面延伸绿色产业加工链,发展和依托4万亩绿色水稻、3.5万亩蔬菜、2.5万亩蚕桑、1.2万亩优质果、6000亩花卉苗木、2000亩有机茶等总面积近50万亩的“绿色基地”,促进绿色产品升级换代和增值。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和壮大茧丝绸加工企业,催生和发展粮油、食品、花木园艺等绿色企业,现已发展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50余家。该县还着力培植绿色生态庭院产业,引导和扶持农户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做大做强果蔬、畜牧、蚕桑、花卉苗木等生态产业,现已修建沼气池1.2万座,涌现庭院生态农业示范村14个,庭院生态经济示范户2600户,户均增收1200元。

8

永新美丽乡村一角。

文/ 刘志宏、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吴广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