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找准路子 摘掉帽子 过上好日子——峡江县金坪民族乡脱贫户“晒”小康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20-07-18 12:23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吉安新闻网记者陈斌、贺晓梅、孔璐

小康生活,到底是什么模样?

曾经,他们无数次憧憬小康。如今,小康已变得具体、可感。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就是小康了!手里有票子、住着大房子、出门有车子,虽然还只是辆摩托车,哈哈哈……”“现在吃穿不愁,想干活就干活,想休息就休息,舒服得很”……7月,走进峡江县金坪民族乡,热情的乡亲们争相向记者晒着他们心目中的小康。他们说,平凡人的小康,都在幸福的小日子里。

谢移兴:破解长在土地里的致富“密码”

夏日的阳光,总是格外热烈。为了“避让”太阳,7月2日5时许,金坪民族乡移山村的谢移兴就起床,赶到家附近的菜地,摘下60多斤香瓜、50多斤冬瓜。他说,这些“宝贝”让老伴带去附近的菜市场卖,可以换来100多元的现金。

“现在的日子,好啊!”谢移兴爱笑,话没说上两句,又笑开了。今年61岁的谢移兴,早些年为供孩子读书,欠下8万多元外债。大女儿读高中的时候,每半个月回来一次,谢移兴想女儿可又“怕”女儿,“没钱啊,一回来就要钱,都不知道怎么办。”当时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地,一整年也就三四千元收入。妻子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一家老小全指望谢移兴。

好不容易熬到2个女儿大学毕业,直到2012年,外债才基本还清。接着,家里建起了三层楼新房,又欠下20多万元。债台又垒起来了,而且还越垒越高,但现在谢移兴心里一点也不慌。他说,他有“后台”,国家有好政策,自己又能吃苦,还怕什么?

2014年,谢移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种优惠政策向其倾斜。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帮扶下,谢移兴一心搞生产。“种了9亩多水稻、8亩多瓜果蔬菜。”老谢记得,2015年脱贫摘帽时,家里收入达到6.8万余元,“去年也净赚5万多元,今年应该差不了。”说着,谢移兴拿起草帽带记者去看他家的菜园。园子里,第一季豆角长得正欢,第二季的豆角也将于七月底八月初上市,“到时候可以卖到2块5到3块钱一斤,比第一季的值钱。”他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

“以前连吃肉都不敢想,现在我们住上了三层的楼房,口袋里还有票子,我觉得这就是小康生活。”站在挂着“自立守信孝义勤俭”家规家训的家门口,谢移兴一脸满足。

周桂根:解码长在树上的脱贫“秘笈”

“现在跟过去比,好了几百倍!”7月的下午,当阳光从树缝里漏到家门口的地面上时,金坪民族乡金坪村园艺组的周桂根拿着扫把在搞卫生。

周桂根生于1959年,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供孩子读书、建新房,欠下一大笔外债,钱没还清,妻子魏兰英又被查出患有心脏疾病,手术花去7万多元。忆起之前的苦,魏兰英清楚记得,自己连续6年连一条短裤都没舍得买。每到离孩子开学还有十来天,她就开始流眼泪,不知道去哪借钱给孩子报名。

这时,帮扶干部们拉了他们一把。考虑到周桂根是原金坪华侨农场园艺分场职工,打理果园有一手,帮扶干部帮其申请了无息贷款,用于果业种植。现在,周桂根经营着12亩温州蜜橘。由于果园投入有保障,蜜橘品质越来越好。品质好,自然能卖出好价钱。2015年,凭借着这一甜蜜事业,周桂根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也在这一年,周桂根花2000多元买了台液晶电视,那台用了很多年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终于下了岗。

“现在好了,果园有收入,我还是村里的保洁员,一个月有300元工资。”周桂根笑着说,如今妻子每年的医药费可报销90%,自己只需出10%,负担减轻了很多。

能吃苦的周桂根,目前还担任着峡江县金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社长一职,已带动5户贫困户入社。“早上我们还到乡里的艾草基地做事,120块钱一天。”周桂根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要想办法带领大伙一起奔富路。“现在,我住着三层新楼房,出门有摩托车,每个月还有退休工资,这样的生活,就是小康标准啊!”老周咧着嘴直笑,从去年8月开始,他每月能领退休工资3800多元。

在金坪,因小康带来的话题还在延续,因小康带来的幸福还在蔓延。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近年来,金坪民族乡聚焦精准扶贫,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式,助力全乡65户188人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