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将绿绕——峡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19-05-15 08:40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5

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

6

赣江巴邱成子洲夕照

7

玉笥山养生谷

8

金坪民族乡民俗小院

□峡江县发改委 文/图

天蓝、地绿、水净是每个人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峡江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绿色崛起战略目标,举全县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森林覆盖率达65.01%,赣江交界断面出境水稳定在Ⅲ类水质,自然保护区内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这是峡江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来,大自然给予的丰盈馈赠。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油茶示范基地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中国“十佳宜居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森林城市、江西省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县……这一连串的荣誉既是对峡江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褒奖,也是该县向世界递出的闪亮名片。

梯度联动发展 打造美丽家园

近年来,峡江县围绕“小而精、绿而美”的定位,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打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山水生态宜居城。坚守文化传承和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实行网格化、智能化管理,加快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管理新模式,大力开展“三改三清”攻坚行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市容市貌整顿、市政设施维护。

该县深入挖掘各乡镇区位优势、文化底蕴、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培育生产生活生态相融、“一乡一业一景”的新型特色小镇。在巴邱镇,坚持旧城改造、拓展新区与保护文化、留存记忆相结合,加快改善城区面貌,修缮历史文化名镇核心区,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城北新区建设,发展工业、物流、商贸、旅游等业态,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在金坪民族乡,打好民族风情、农垦文化、侨民风俗“三张牌”,积极争项争资,改善发展条件,促进少数民族风情区、梅花坪景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互动融合,着力创建江西特色风情小镇,打造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峡江县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总体要求,秉持着“八不八多”的理念,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留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保护青山绿水。同时,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优化村庄布局,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古村古镇保护力度。截至目前,该县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县、省级绿色低碳试点县,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和9个省级生态村,有3个乡镇和2个行政村分别获得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和省级水生态文明村的命名。

加强环境保护 守护绿水青山

该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库长制”“林长制”,实现水域、森林保护全覆盖。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成立县河库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彻底关停蒋沙、小木等非法砂石码头,禁止彭家码头转运砂石。收回原赣江峡江段第六期河道砂石开采经营权,改为政府接管经营,赣江砂石采区由三个缩减为一个,砂石装运码头由两个缩减为一个,采砂船由原来的9艘减为5艘,砂石日开采量由原来的逾6000立方减至不超过2000立方,给赣江生态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开展非法捕鱼、库区违法侵占专项整治,实施了“渔民上岸”计划,开展了赣江鱼类资源增殖放流,大力推进中小河流禁渔休渔计划。结合百里赣江风光带规划建设,创建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推动巴邱成子洲旅游点建设,打造“最美岸线”。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该县围绕“保护环境、打击犯罪”主题,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司法实践,充分发挥司法的打击、预防、保护、联动等职能,致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绿水青山筑起一道法治屏障。县法院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合议庭”,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审结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28件,判处罪犯40人,组成七人大合议庭审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公开审理全市首例非法捕鱼公益诉讼案件。县检察院成立驻环保局检察室,推进生态检察机构专业化建设。检察室充分发挥法律指导和监督职能,专事专办,依法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的移送、立案、侦查及时进行法律监督,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前介入,指导行政执法办案,确保案件依法规范处理。同时与县环保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实现信息共享,畅通行政执法至刑事司法各个环节的衔接,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发挥生态优势 培育大健康产业

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造福子孙后代。近年来,峡江县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着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康养旅游、商贸流通等构成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推动绿色经济快速发展。出台了《峡江县中药材种植发展实施意见》,鼓励支持中药材种植发展。突出“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生物医药大健康首位产业现已落户企业105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亿元。强化科技创新力度,已建立国家博士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各1个,获批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有创新(研发)活动的企业10家,生物医药领域集聚高精人才11名、博士32名,1人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名单。对接我市“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战略,融入康养主题推进生态旅游开发,打造金梅花康养慢城,成功创建省4A级乡村旅游点。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药产业和文化底蕴打造玉笥山养生谷。新增物流企业37家,物流总运力突破1万辆、15万吨,赣之村入选市级示范企业,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增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