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青原过下元宵节。”“这里的下元宵节真是别有趣味,既喜庆又热闹。”2月28日(二月初一),青原区富田镇、文陂镇一年一度的下元宵节隆重登场。喊船、彩擎等非遗项目,红曲肉、状元宴等舌尖美味,陂下、渼陂等千年古村,无不令每一位来到青原区的游客心驰神往。
在青原区,为什么会有下元宵节?喊船、妆撵是怎样的非遗项目?状元宴又具有什么特定意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原区的富田、文陂古镇,穿越古今文化之约,感受别样的文化盛宴。
别具特色的下元宵节
青原区的元宵节分为上元、下元,又称“上灯节”。
远古,富水河流域有一个习俗,凡是娶了亲的人家,或是生了儿子的人家都叫“添丁”,表示这个家庭和村里的人口增加了。每增加一个人丁,就要在宗祠里悬挂一盏彩灯,并摆酒宴请亲戚宗族人等,以示庆贺。正月十三开始上灯,连续三天舞龙,喝“添丁酒”。
“男丁灯”灯彩由外公送,“新婚灯”灯彩由自家备。而富田镇文家村因出了个状元公文天祥,“男丁灯”的所有开销全由外公包,灯资包括男孩全身穿戴、灯彩、果品、香烛爆竹及银元,用抬箱抬来,银元成宝塔状摞于箱子上方。
为什么会出现下元宵节呢?这是因为在青原区,每年农历正月底至二月初二这一段时期内,按照多年来的传统习惯,每个村庄自行确定一天请客送神,开展诸如接大神、喊船、彩擎、上灯、舞龙、庙会等巡游娱乐、祭祖送神活动,属于年节习俗。有的村子为了错开正月十五这个高峰期而改在月底。习俗表达人们对各方神祗的恭敬,对祖先功德的怀念;祈求神祗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各村居民子孙繁盛,无病无灾,学业有成,事业通达。这种人神共乐活动,由于传承时间较长,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崇尚文章节义,敬畏天地山川,敦睦家族乡邻,讲求忠厚传家、光宗耀祖、爱国爱乡的文化内核十分突出。
如今,青原区充分利用下元宵这一品牌,大多数村庄组建了舞龙队、彩灯队等。“到青原过下元宵”成了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次亲近乡情、记住乡愁的活动,也成为青原区一道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景线。
别有趣味的非遗项目
在青原区过下元宵节,赏非遗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首屈一指的非遗项目是富田镇陂下古村的喊船和文陂镇渼陂古村的彩擎表演。
喊船习俗始于南宋,距今800多年,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喊船实际上是宋朝宫廷的一种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凡是道教张道陵(张天师)所到之处,都有喊船的习俗。通俗的说,喊船就是民间“求神祭神”或“接神送神”的一种祭祀活动,以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幸福平安。喊船之前,由村中的“老成”和“斯文”摆上三牲和米酒祭拜。
陂下古村是庐陵望族,全村720户,3700多人,喊船队伍由152位村民组成,队伍浩荡,声势浩大,为春节增添了很多喜庆和光彩,展示了陂下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和憧憬。村民身着彩服,抬木雕龙舟,高唱《喊船歌》:“禳灾祈福保平安,齐心喊好大王船……”锣鼓、唢呐、鞭炮齐鸣,绕村巡游,最后将纸船送入富水河,寓意驱邪纳福。活动从除夕持续至二月初二,尤以下元宵最为盛大,千人共喊的震撼场面,堪称“历史的留声机”。
彩擎是渼陂古村一种民间巡游活动的造型艺术,包括“台辇”与“乌车辇”两种,源于汉晋百戏,宋绍兴年间(1311—1162)由陕西梁姓家族南迁时带入江西。台辇,形如谷桶,方方正正。上树一根十字形铁架,铁架上扎一横木,上立三个姣童,扮饰神像或当地历史人物,设十二个壮汉肩舆而行。乌车辇,状若车轮,又像乡村的水碓,周周圆圆,再择童男女之美艳者装为各色戏剧故事,如《西游记》等。车轮施转,上下滚动,如鸟腾空。
渼陂彩擎,每于正月十五(元宵日)至二月初二(春社日),举行大型游艺活动。先行祭祖,继而环村出游。游艺时,鼓乐喧天,又有龙灯、狮灯、马灯、鱼灯、船灯、蚌壳灯簇拥相伴。参与者少至数十余,多达数百人,队伍之长,所过之处炮铳相迎,观者填街,壮哉盛哉。一年一度,给族人、村民带来无限喜庆与祥和。渼陂彩擎,古老而华丽,集戏剧、造型、美术、音乐于一体,是赣江中游典型的民俗庆典文化,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为研究南北文化交流、民俗演变、地域节庆文化提供了生动的活态资料。
现在,下元宵节,几个古村除了舞龙、彩擎、上灯、喊船之外,又新增了划旱船、舞狮和腰鼓队等表演,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别有趣味,吸引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
别样文化的状元盛宴
青原区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山川第一江西景”的青原山,有净居寺、铜壶滴漏、稠塘湖、天玉山四个景区50个景点140处景物景观。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文陂镇渼陂古村,是明清建筑众多的千年古村,融庐陵文化、书院文化、祠堂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区内还有国内最大最完整的古窑作坊遗址天玉临江古窑、富田鹜湖大坑虎形山文天祥陵园、风光旖旎的白云山水库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国内外旅客前来投资、观光、旅游。
但凡来青原过下元宵节的人,都能品尝到充满别样文化的状元宴。
状元宴的起源与当地辉煌的科举成就紧密相连。在古代,当村里有人高中状元,家族便会举办盛大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分享这份荣耀。近年来,青原区为提升辖区美誉度,创新开发出状元宴。状元宴承载着对学子学业有成的美好祈愿,传承着尊师重教、追求知识的文化传统。
说状元宴别有风味,这可不是笔者吹嘘,它一共有11道菜,而每道菜,单从名字你就能读出里面的文化味。
将五花肉切成块,直接放入锅中煽香,炒至色泽微黄,加入少许白酒,加水至刚刚淹没肉,加入些许天然植物色素红曲粉,炒匀后盖锅慢焖至肉酥松。这道红曲肉被命名为“鸿运当头福满园”。
“金榜题名四方贺”你猜猜是道什么菜?哈哈,它是黑木耳炒肉。将当地特色黑木耳洗净撕成小片,猪肉洗净切成长条,炒锅至旺火,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肉片用旺火炒至色变白,放入酱油、白糖和少量水,烧沸后放入木耳,用水淀粉勾茨,淋入芝麻。
“鱼跃龙门喜气扬”其实就是普通的红烧鱼;“力争上游勤耕耘”只不过是常见的腐竹红烧鸭;“状元及第国栋梁”则是人人都吃过的小炒牛肉;还有鹅颈被冠名“鸿鹄之志少年立”,菜芯被誉为“文笔点魁声名显”,苦瓜被称为“一日看尽长安花”,凉拌花生米则又称作“舍身取义以成仁”,“一清二白得民心”说的是牛血豆腐,最后一道红枣排骨汤名字更是余味无穷——“天光云影共徘徊”。
怎么样,每一个菜名是不是很有文化很励志?难怪每一位品尝过状元宴的游客都说:“来青原,不虚此行!光说出这些菜名,就感觉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了。”
康美权 文/图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