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来源: 吉安新闻网—吉安晚报 2018-02-09 11:27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策划人语:

金鸡辞旧,玉犬迎新。年终岁尾的时间节点,更让人容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017年,吉安大地捷报频传,其中三件大事、喜事让人倍感振奋:井冈山市、吉安县率先在全国全省实现脱贫摘帽;吉安市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吉安成功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7年,还有哪些事关民生的大事、喜事,在推动吉安的发展进步,让更多普通吉安人受益?今天,本报选择部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盘点的方式来回顾2017,展望2018。沉甸甸的盘点和回顾,让我们深深地感知:幸福,从来都是奋斗出来的!2018年,让我们一起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记者吴广城、任洪广)

历经三载 创城成功 荣誉背后众多吉安人的集体记忆

A21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城市荣誉。对一个城市而言,是一块最具含金量的金字招牌。2017年,我市成功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吉安大地发生的大事、喜事。荣誉的背后,是无数吉安人辛勤的付出和奉献。

对很多人而言,街头站岗执勤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搞卫生清理垃圾的情景恍如昨日。文明城的创建,是众多参与者的集体记忆。2月7日,吉州区古南镇街道太平桥社区干部熊燕琴向记者回想起创城经历,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在创城迎检之前,有个“百日攻坚”行动,社区有很多繁琐的具体事务和任务,她和同事们每天早上6时许赶到社区,晚上经常要10时许才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有一次,他们的社区主任在外做创城的工作,爱人在家照顾小孙女,做饭时因孩子在客厅哭闹,跑去照看一下小孩,结果锅里的油起火,把厨房都烧毁了。可是社区主任还在外忙工作,也没来得及回家处理。

让熊燕琴感动的是,在创城过程中,有大批的志愿者参与其中,这些志愿者大多为社区的居民代表。仅他们社区就有两三百个社区志愿者,经常参与文明城创建。其中一些退休的老党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业委会委员更是热心参与,为吉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出力。

据了解,我市自2015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文明素养,推动整改或处理市中心城区各类创建问题3689起,为市民解决问题1060个,对老井冈山大桥、200余条小街小巷、283个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全面推进城市环境更优美,产业更发达,交通更便捷,服务更健全,保障更完善,示范带动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捷报频传。

如今,吉安虽已是全国文明城市,但创城之路永远在路上。因为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可以不断提升,市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永无止境。只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自觉参与到文明进程的创建中,吉安将一直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吉安这块“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将一直熠熠生辉。

记者任洪广  文/图

设规定矩 规范管理 我市出台首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

A22

2017年12月26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吉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法治是文明城市的必然选择,是城市文明的灵魂。作为城市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是城市环境最直观的表现,代表着一座城的形象和脸面。为保护“美丽吉安”,吉安2017年12月发布公告,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吉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至此,我市在获得行使地方立法权之后,第一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2月7日,记者了解到,《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市城市管理进入依法有序的轨道。

《条例》的实施,是解决城市管理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市容和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还相对滞后,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油烟扰民,垃圾广告清而不止等等,都迫切需要制定公共遵守的地方性法规加以管理和规范。因此,吉安市“首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就将市容管理作为开篇之作,列入2017年度立法计划作为审议项目,并经长达数月的努力,最终出台《条例》。

《条例》的实施,为吉安的城市管理开启了有法可依的新篇章。《条例》主要依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际和需求,以打造“整洁、优美、文明、宜居”环境为目标,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公众参与”的原则,将现行有效的政策措施法制化,具体内容上聚焦了突出问题,对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禁止性行为,均作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对建(构)筑物外立面维护、超店经营、户外广告、施工现场、吊挂晾晒、闲置土地、架空管线、油烟扰民、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管理等市容和环境卫生突出问题,依据吉安实际,合理确定法律责任,明确处罚的上下限额,进一步细化了执法标准,压缩了执法的自由裁量空间,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

此外,《条例》在设定禁止行为和确定法律责任条款上,按照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原则,对参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活动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特别是在法律责任方面,对照相关具体要求,对情节轻微的以教育为主,绝大多数罚款规定要先“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或者“逾期未改正”的再进行处罚,不单纯性地设罚款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在先的立法精神和管理理念。

首席记者贺晓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