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出台措施建设“中医药强市” 到2020年力争全市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来源: 吉安新闻网—吉安晚报 2017-11-17 08:28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中医药涵盖农业、工业、商贸流通、养生保健、健康旅游、中医药服务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关联度较大、延伸性较长、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吉安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努力建设“中医药强市”,近日,我市出台了《吉安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那么,我市打算如何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具体目标是什么呢?

这样发展:做大种植规模、做强加工企业、做活产业营销、做实科技创新、做优产业融合

我市将推进中医药种植、加工、研发、营销、服务、健康旅游等产业全链条发展,实现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中医药产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新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接下来,将建设一批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示范点,打造新干—永丰—峡江,遂川—井冈山—永新,万安—泰和—吉安等3条以上中药材连片种植带。着力打造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脱贫、中药材种植旅游3个示范基地。

大力培育打造全杜仲胶囊、天然冰片等一批“吉安制造”品牌产品。同时,培育催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以上中医药品牌,积极发展和注册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等品牌,促进中医药产业向大品牌营销转变。

依托我市“一中心、一平台、多园区”物流建设布局,重点推进井开区物流中心、万吉物流平台、峡江县和新干县物流园、庐陵新区吉安医药公司五洲医药港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中药材集散、仓储和销售规模,形成中医药仓储、运输、交易、配送、会展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中医药物流链。

鼓励发展社会办中医,健全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每3年开展一次“吉安市名中医”评选活动,建设“吉安堂(或庐陵堂)”等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专科。同时,在中心城区筹建博士小镇,规划专家诊疗、保健服务、博士居住等七个街区,集聚江西籍乃至全国大健康领域专家资源,鼓励知名医学博士、名老中医到博士小镇开设工作室、国医馆,以名医效应带动中医药健康产业全面创新发展。

立足吉安良好的生态、文化和温泉、中药材等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与旅游休闲有机融合,在井冈山、武功山、青原山、玉笥山、汤湖、万安红豆杉养生谷等地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基地,积极创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

这样憧憬:到2020年,力争全市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我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定了一个“小目标”:即到2020年,力争全市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产值40亿元、中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中医药流通业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中医药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服务业40亿元,形成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具体目标为:

——建设一批种植基地。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建成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5个,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基地20个以上,50亩以上大户面积占全市中药材面积的60%以上。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到2020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2户以上,中药饮片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冰片生产能力达到200吨。

——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到2020年,力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4件,培育单品种年销售额过亿元产品5个。

——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培育2—3个中医药产业集群。

——建成一批健康服务机构。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100%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立国医堂、治未病中心,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建成一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健康养生“康谷”,从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

这样保障:成立领导小组,加大政策、资金、智力支持

为推动该项工作顺利开展,我市将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市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和相关责任部门都明确了职责。同时,积极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指导支持,制定出台《吉安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扶持,落实惠农惠林和中药材种植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联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等方式直接融资。设立县级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扶持中药材种植(对发展中药材连片(1000亩以上)种植的,按1000元/亩予以补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企业厂房建设等。

强化人才支撑,组建吉安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加强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中医药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大力培育中药材种植、加工、检验、市场营销等各环节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管理考核,市、县两级成立中医药管理机构,适当增加一定编制,落实专职人员,逐步强化中医药管理。建立中医药产业督查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并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列为市对各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指标,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记者谢炳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