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阳大地江河秀——我县全面推行河长制纪实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17-08-25 08:24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陈长庚

家住八都镇八都村茫湖自然村67岁的李黑皮怎么也没想到,家后面的住岐水又可以淘米洗菜了,他在河边洗菜时高兴地说:“臭水河又变回我小时候游泳、戏水的地方,多亏有了河长。”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这是众多和住岐水一样的中小河流曾经的真实写照。

如今,和李黑皮一样,吉水县许多生活在河边的群众都发现家门口的河流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污染的河清澈起来,断流的河流动起来。近日,笔者行走在千年古县吉阳大地,真实感受到推行河长制带来的水质轮回——“鱼虾绝代”渐渐回归“淘米洗菜”。

治河惠及百姓民生

初夏时节,吉水大地草木葱茏,水清河畅。

2015年住岐水在八都镇境内的河段,对河道开展以疏通清淤为主的综合治理,两岸边坡都用块石垒砌,河道里的垃圾、淤泥、草堆都用挖机清除。河道整治以后,水变清了,河变宽了,人们洗菜,洗衣也更方便了。如今,住岐水已初步形成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佳地。这是吉水县创新河长制举措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被省、市确定为河湖管理创新试点县以来,该县全面实行河长制,大力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清淤护岸活水、农村清洁和居民生活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空气、水、土壤等污染逐步得到控制,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惠及百姓民生。

家门口的河都有责任人

地处赣江中游两岸的吉水县,河库众多,水系发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人们自古就有水产养殖的习惯。以前是出价最高的中标,中标后就拼命投放饵料、化肥、高密度养殖,顾不上保护水质。一些养殖户告诉笔者,去年县里实行河长制后,政府废除高价竞标,合理确定水面发包价格,公开摇号确定水面承包人,从制度设计上杜绝了生态破坏。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许多养殖户走上了生态化、多样化的养殖之路。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生态,每位河长都是守护河流生态的责任人。去年,我县成立了由县、乡(镇)、村党政一把手任河长的三级河长制。今年年初,县里又吹响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号角——各乡镇与各行政村密集出台了“河长制工作方案”,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察,让全县“每条家门口的河”都有责任人。

随着河长制的层层推进,吉水县涉水产业结构调整也在不断加速。沿河沿江及沿水库周边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关停超标排污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同时,民间治水力量也被带动起来,提高了参与积极性。

治理常态化才能“河长治”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是吉水县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关键,河流水库管理保护应该从不同河库实际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库一策,把各个环节统一起来,齐抓共管,让老百姓不断感受到河流和水库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使河长制真正落到实处,现代河长制能否收到实效,关键要看责任是否真正落实。其中核心就是强化考核问责和社会监督,提升执行力,问责分明,形成人人头上有责任,上下合力治污染的局面。

推行河长制,治理好百姓身边的水环境,是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所在,民心所系。河流与水库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重在建立水清岸绿的长效机制,我县将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根据省、市的最新部署要求,加大河流和水库治理与保护力度,严格河库监督管理考核,变集中式治理为常态化治理,实现“河长治”与“河常治”,让吉阳大地山更绿,水更清,江河更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