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井冈山精神 讲好故事创佳绩] 有盐同咸 无盐同淡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17-02-14 08:48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1928年9月,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进入苏区,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来当粮,就是当时井冈山生活的真实情景。但我们红军指战员和井冈军民一道同甘共苦,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有一天,朱德在井冈山一个小山村看到一个手拄拐杖的老大爷,走路两腿摇摇晃晃的,脸色灰白泛黄,于是关心地问道:“老人家,您是生病了还是没粮食吃了?”老人叹了口气,断断续续地说:“我不是生病,饭也吃了,就是已经几个月没有尝过盐的味道了。没有盐吃,连路都走不动啦。这些白狗子不让外面的盐运进来,现在的盐价高不说,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买啊,村里好几户人家都外出逃荒去了。”听完老人的话,朱德脸上流露出难过的表情。回去以后,朱德了解了部队的存盐情况,虽然部队也断盐许久了,但还是把缴获的食盐分出一部分,赶紧送到紧缺食盐的老乡家中,让他们暂时渡过目前的难关。当老人看着红军战士送来的一包盐粒时,满含眼泪,再三推辞不愿接受。红军战士说:“收下吧,老人家。朱军长说了,我们共产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只要红军有盐吃,就得让老百姓的菜碗也是咸的。这是朱军长交给我的任务啊!”老人听了这话,手捧盐包,突然跪在地上,磕头说道:“老天啊,请保佑朱军长,保佑红军,保佑革命成功!”

透过这个故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军民鱼水深情的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够由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一枚“小石子”打破国民党的“大水缸”,就在于我们这支军队深深扎根于人民,与百姓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拥有了最广大的群众基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支持,从而渡过了革命征程上一个又一个急流险滩,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向世人展示了“军民团结一家亲,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无穷力量。

作为驻守在红土地上的红军传人,今天,我们正用另外一种行动诠释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内涵,讲述着军民鱼水的故事。井冈山市人武部有这样一条部训,叫“人民是父母”。多年来,人武部干部职工一直延续着“进农家门、帮农家困、结农家亲”活动,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井冈山上不走的红军工作队。井冈山市人武部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爱民为民模范人武部”,曾作为全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为帮助井冈山老区人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2013年,在原南京军区倡导和省军区、吉安军分区具体指导下,井冈山市人武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9个先进人武部携手开展“三联”活动,推动9个人武部所在地方党委政府对井冈山实施扶贫帮建,援建项目57个,帮建资金6600多万元。2016年12月28日,对井冈山市大陇镇中村村民朱开文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这一天,他从3.5公里外的九华岭这个山沟沟迁到大陇镇镇上,从此告别了世代居住的低矮土坯房,住进了由江西省军区系统援建的三层楼房。为表达感激之情,他在新房门前贴上这样一副对联:“搬出九华岭感谢亲人解放军,住进大陇镇时刻不忘共产党!”井冈山市人武部心系群众、爱民为民的事迹是我们驻吉部队传承“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光荣传统的一个缩影,是当好红军传人的有力行动。

习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今天,我们重温“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传统,就是要提醒和告诫我们自己,作为驻守在红土地上的人民军队,红军的传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我们的根、忘了我们的本,始终胸怀一种感情,心系群众、心融百姓;肩担一种责任,干爱民事、谋百姓福;常修一种境界,多作贡献,少计得失,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新的一年,吉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驻吉部队官兵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走在前列”的号令,与老区群众手携手、肩并肩,用实际行动谱写军民团结的新篇章,为老区脱贫致富、为建设秀美幸福新吉安作出新贡献。(演讲者:颜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