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全面小康的坚实步伐 吉安举全市之力攻坚脱贫综述
来源: 吉安新闻网—吉安晚报 2017-02-09 09:59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1a1

连日来,井冈山市拿山乡草莓产业扶贫基地上一片忙碌。该市在扶贫工作中致力实现家家有致富产业。根据贫困群众的致富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全力推进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有一个产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确保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的产业收入。张继平、记者熊联权/摄

全面小康,离不开老区的小康,离不开老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吉安革命老区脱贫,是全面小康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我们不会忘记:无数革命先辈曾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点燃燎原全国的革命星火,只为让老区人民、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我们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殷殷嘱托,“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光荣的历史激励着我们,殷切的嘱托鼓舞着我们。“努力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吉安全市上下自我加压,奋勇前进,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前所未有的投入,以“要在全国、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要高于全国、全省规定的脱贫标准,要高质量达到验收标准、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截至2016年,预计全市有两个国定贫困县(市)可“摘帽”,566个“十三五”贫困村将退出280个,贫困人口可减贫11.3万人,贫困发生率可从5.5%降低至2.04%。

精准当先“拔穷根”——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靶心”发力,落实“三个到位”,实现脱贫可持续

攻坚脱贫,关键在精准。

不是大而化之,而是坚持问题导向。谁是贫困对象?贫困原因在哪?什么办法有效?精准当先,因地制宜,因户“滴灌”,吉安瞄准“靶心”发力,大力实施六大精准扶贫措施,着力推进保障措施、实际收入、长效机制“三个到位”,确保实现脱贫可持续。

精准谋划,有序脱贫,不打乱仗。吉安自我加压,主动提速,确立了三年决战目标:到2018年底,所有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分年度分批次有序退出。其中,井冈山市、吉安县2016年率先脱贫摘帽;万安、永新2017年脱贫摘帽,遂川2018年脱贫摘帽。

精准进退,建档立卡,动态管理。“逐户摸准”确定贫困对象,吉安深入走访摸底,按照不同贫困程度,将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蓝卡户”三类建档立卡,因户施策,又进行再摸排、再甄别、再核实,做到“贫困户一个不漏,非贫困户一个不进,贫困原因个个门清,脱贫门路户户有数”;“三表公开”明晰实际收入,全面推开“三证两手册”等经实践检验的管用做法,并统一印制《贫困户收益确认公示表》黄红蓝表,经贫困户签字确认后公示公开,接受监督,应退则退。

精准举措,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志智双扶”。在进一步筑牢脱贫保障线的基础上,吉安大力整合资金,因地制宜,将脱贫攻坚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新型工业化等相结合,因户“开方”,充分发动群众,能搞产业的发展产业,想务工的就近务工,能改善面貌的改善面貌,在扶智、扶技的同时,更扶志气、骨气,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斗志,让他们自己与贫困作决断。

吉安县“一个农户一亩柚子、一个鸡棚、一亩葡萄、一个劳动力在园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精准扶贫致富路子,实现了一批又一批贫困群众的脱贫梦想;井冈山探索的以产业资金帮助贫困户入股产业、发放“股权证”的做法,紧紧地把贫困户系在了现代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上;还有电商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等等好办法……吉安正书写“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长久有收益”的动人脱贫篇章。

三大攻坚“解贫忧”——抓住关键,明确举措,细化到每家每户,实现“一个不能少”

口袋里有没有票子?住没住上好房子?过没过上安心日子?这是贫困群众最关心、也是最焦心的三大问题。脱贫攻坚,这三大问题必须解决好。

从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三大问题入手,精准发力,细化到户,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和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切切实实“解贫忧”。

——产业扶贫“挖穷根”。以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家家有产业,户户能致富、可持续。

一个现代农业产业,一条致富路子,因地制宜出台扶持政策,发动贫困群众投身发展吉安六大特色富民产业。仅2016年,市财政就投入资金3456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17.7万亩;大力实施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每年无偿供苗引导5万户贫困户,在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种植蜜柚,把闲置地变成“聚宝盆”,目前,全市已有5.4万户贫困户受惠;一个农民组织,一个脱贫“车头”,不断探索形成了龙头带动、抱团发展、合作经营、托管经营等产业发展模式,并全面推广产业股权证、扶贫政策明白卡等“三证一卡”,尽可能多地将贫困户聚集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上,实现贫困户“户户当股东,长久能受益”。

——安居扶贫“挪穷窝”。结合空心村、危旧房改造,通过拆旧建新、维修加固、移民搬迁、“爱心公寓”、政府代建等方式,让贫困群众户户实现安居梦。

实事求是,因村因户分类实施“三位一体”农村安居工程,“凡是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实施整村搬迁;无需搬迁的,能拆旧建新的,就地拆旧建新,无力建房的,采取“爱心公寓”“交钥匙工程”等办法,确保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我市不仅完成省下达的第一批改造任务的90.8%,还先行实施了6.25万户的安居扶贫任务,目前已竣工1.85万户。

——政策兜底“脱穷境”。从社保、医保、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最大限度叠加兜底政策,实现贫困群众人人有保障、生活不用愁。

坚持应保尽保,不断扩面提标,让贫困群众日常生活不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推行政府代缴制度,让贫困群众养老无忧;加大医疗救助,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推进教育扶贫,大力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建立助学基金,扩大助学贷款,办好职业教育,让贫困群众上得起学、能够就业,有效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

票子多了、房子好了、日子美了……贫困群众的烦忧少了,离小康梦想更近了。

聚力帮扶“摘穷帽”——创新机制,凝聚合力,集聚各方力量夯实脱贫支撑,确保“攻坚力量足”

“驻村”变住村,干部变“村民”,脚步量民情,汗水写真心……走进井冈山,随处都能听到群众对挂点干部真刀真枪抓扶贫的点赞。

实行领导挂乡、单位挂村、企业扶乡,吉安17位市领导、124个市直单位、17家重点企业挂点井冈山,实现乡乡都有吉安市领导和实力企业“结对子”,村村都有吉安市直单位“结亲戚”,天天都有扶贫干部在为井冈山脱贫“甩膀子”。

实施“干部+脱贫”,吉安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共商脱贫大计,以实际行动践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领导带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人挂点帮扶2个贫困村,其他市领导每人挂点帮扶1个贫困村,每个市直单位挂点帮扶1个贫困村,并建立了党员干部“321”精准帮扶机制,共组织市县两级972个单位、5239名干部组成1109个工作组,对566个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2.8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5.1万户。

实施“党建+脱贫”,吉安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

积极试行“131”治理模式,围绕井冈蜜柚等特色富民产业,帮助村党组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方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81个,其中715个建立了党支部,5600多名党员带动5.7万户群众致富。

实施“社会+脱贫”,吉安千方百计集聚各方社会力量,将脱贫攻坚任务,成功转化为全市各行业、各组织的共同担当与行动。

各个行业部门出台行业扶贫方案,在解决贫困村的交通、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做文章;全市320家民营企业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积极帮扶贫困村216个,到位帮扶资金883万元;社会力量积极助学、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发展,不断助力脱贫攻坚……

源源不断的力量注入,带来源源不断的变化。吉安,正以脱贫攻坚的扎实行动,迈出全面小康的坚实步伐。记者蒋阿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