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网新闻

“十大攻坚战”主播看项目丨长虹卧波连两岸,一桥飞架启新程!

亲,暂时无法评论!

在赣江碧波之上,一座双塔凌云的悬索桥正以雄健之姿跨越天堑,将泰和县“一江两岸”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化作现实。2025年金秋,这座承载着56万泰和人民期盼的澄江大桥即将通车。

近日,记者在澄江大桥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晨光熹微中,两座形如稻穗的主塔在赣江上熠熠生辉。这座全长1.31公里的悬索桥,主跨达210米,43米宽的桥面如同巨龙横卧,将西岸泰和主城区与东岸S221省道紧紧相连。

“主塔设计取意‘地产嘉禾,和气所生’,既是对泰和千年‘江南粮仓’的致敬,更象征着发展硕果的丰收。”中交二航局项目总工程师徐海云抚摸着主塔模型介绍。为完美呈现稻穗造型,建设者攻克了空间异型曲面索塔的建造难题,通过BIM技术定制钢模板,使索塔混凝土精准塑形,误差控制以毫米计。

“过去过江要等半小时渡船,遇上汛期还得绕行十几公里。”在赣江边摆渡多年的老船工康大爷感慨道。如今,他每天都会驻足桥边。随着主缆最后一道缠丝完成,他珍藏的木质船桨,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历史展品。这座民生桥的建成,将使两岸通行时间大大缩短,惠及周边千家万户。

“2022年国庆假期,老桥上长达2公里的车龙与拥挤的人流同框,当时我们就下定决心,要让群众过江不再难。”泰和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余清介绍,双向四车道的澄江大桥建成后,可分流老桥70%的车流。更令人期待的是,随着两岸滨江慢行系统的贯通,市民可沿景观长廊骑行过江,尽享“半江碧水半江虹”的诗意。

站在已完成的主缆施工通道“猫道”上,项目技术员王泽贤仍记得去年寒冬的主缆架设场景。凛冽江风中,建设者们像“走钢丝”般在“猫道”上作业,将37根索股精确入鞍。

在84米高的主塔顶端,项目测量员邵程鹏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几千组数据。“空间主缆横桥向倾斜18.8度,就像给大桥戴上‘斜拉项链’。”邵程鹏笑称,建设者们用0.1毫米的精度守护着大桥的“颜值”。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建设者们在深水围堰、钢梁顶推等多项超危大工程中实现“零事故”,创造了江西省同类型桥梁建设速度新纪录。

站在桥头远眺,西岸的县城繁华热闹,商业中心里人来人往、交易活络,不远处的工业园区塔吊林立,机器的轰鸣声仿佛奏响着发展的乐章。夕阳的余晖洒在错落的建筑上,勾勒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再看东岸,广袤的田野上孕育着无限生机,一切都整装待发。这座大桥横跨两岸,如同一座希望的桥梁,不仅连接起了县城与乡镇,更为两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暮色中的澄江大桥,建设者的灯光,不断在江面划出金色轨迹。桥头公园里,孩子们追逐着投影在步道上的稻穗光影,老人们凭栏远眺万家灯火。这座融合传统意象与现代科技的大桥,正以其独特的语言讲述着新时代的泰和故事——当民生温度遇见发展高度,当建设匠心邂逅文化传承,便成就了这座腾飞之桥的永恒诗篇。

文/全媒体记者徐瑞春

看吉安新闻网新闻

就上吉安号新闻客户端

吉安新闻网移动党端 手机党报

点击下载客户端

相关推荐
验证成功
评论成功
评论失败
你已点赞
手机验证

网友评论

条评论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2014-2016 sjb.jx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