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网新闻

“十大攻坚战”主播看项目丨追光者——解码明仕达光电的“链”式跃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在泰和县高新区江西明仕达光电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LCD显示模组生产线正有序运转。这家从深圳迁驻革命老区泰和的科技企业,用4个月实现建成投产,展现出高效发展态势。

“从签约到投产,我们跑赢了时间!”站在自动化丝印车间前,总经理李琦介绍道。23条液晶触摸屏生产线,150套自研设备昼夜轰鸣,切割、精雕、热弯等18道工序平稳运行,明仕达在短时间内便实现从荒土到现代化工厂的蜕变。

在盖板丝印车间,机械臂正以0.01毫米的精度进行点胶作业。“这片玻璃盖板将用于一个国际大品牌旗舰手机,接电后就能呈现超清画质。”技术员轻点控制屏,生产数据实时更新。2023年投产首年即创2.7亿元产值,二期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

在精雕车间内,自研精雕机以每秒8000转的转速,在曲面玻璃上雕琢出0.5毫米的听筒孔位。“设备制造车间生产的精雕机,我们不仅自用,还供应给园区兄弟企业。”李琦所说的,正是明仕达首创的“链主”招商模式——企业落户后,带动荣锋光电、精盛创科等6家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形成从原材料到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

这种“葡萄串效应”在泰和不断放大:玻璃基板来自园区东侧的精盛创科,金属框架由荣锋光电供应,成品通过3公里外的赣江码头发往墨西哥。据业内专家在产业调度会上算过一笔账:“每引入1家链主企业,可带动5至8家配套企业,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在设备调试车间,工控专家张工正在测试新一代热弯设备。“政府为我们组建了技术攻坚服务专班,3个月突破曲面屏良品率瓶颈。”张工体验了营商环境的“泰和温度”:从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到人才公寓配备智能家居;从园区公交线路的完善,到子女入学“一站式”服务……

这种“温度”转化为发展“加速度”:县财政设立光电产业引导基金,建立“科技特派员+金融辅导员”双轨机制,推出“设备换新”专项补贴。企业自主研发的自动上料机获得50%研发补贴,效率提升40%,现已成为园区共享设备。

站在数字化中控平台前,李琦调出全球订单分布图,世界各地的实时需求与泰和生产数据同频。“我们正在实施数字化改造,计划将仓储效率进一步提升。”这位深耕光电领域多年的“追光者”,道出选择泰和的深意:“这里既有深圳的创新基因,更葆有老区人民的拼搏精神。”

【记者手记】从深圳湾到赣江岸,明仕达的“迁徙”轨迹,恰是革命老区转型升级的生动隐喻。这种“以商招商”的模式,不但串起了产业链,还让我们看到了泰和光电产业的崛起,更是一种发展范式的创新。这里的故事告诉我们:营商环境的热度、科技创新的高度与人文关怀的温度,终将成为老区振兴的磅礴力量,正如车间里那些流转的光电产品,既映照世界,更点亮未来。

文/全媒体记者徐瑞春

看吉安新闻网新闻

就上吉安号新闻客户端

吉安新闻网移动党端 手机党报

点击下载客户端

相关推荐
验证成功
评论成功
评论失败
你已点赞
手机验证

网友评论

条评论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2014-2016 sjb.jx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