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百姓毁家纾难、让地支前的壮举,令人敬仰;时光流转至当下,在永丰县三坊乡这片蕴藏着厚重红色文化的土地上,同样上演着令人动容的新篇章。在自身土地资源并不宽裕的情形下,下坊村毅然让出25亩向阳山地,建起革命烈士陵园为烈士“安家”,也为后人点亮缅怀之灯。
12月7日,下坊村党支部书记胡气新如往常一样,来到革命烈士陵园巡查。他缓缓俯下身,轻轻为墓碑拂去尘埃,目光中满是敬重与追思。
记者在园中看到,松柏挺立,似是烈士不屈的脊梁,傲然守护着这片英魂的栖息地;拾级而上的台阶庄重威严,每一步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10层砖墙厚实坚固,守护着烈士们的宁静。现场氛围庄严肃穆,让人心生敬畏。
“当年,我偶然与村里长辈闲聊,才知道有这么多烈士牺牲在这片土地上……”胡气新介绍,三坊乡是第一、二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有272位有名有姓的革命先烈,仅下坊村就有50多位。其中,有206位烈士,无人知晓他们的模样,无人了解他们的热血故事。于是,胡气新萌生了为烈士建陵园,让他们在园中“安家”、团聚的想法。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当地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同意让出25亩山地建烈士陵园。这25亩山地原计划种植油茶树,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因此有个别村民对修建陵园持有异议。于是,村干部点对点上门讲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描绘陵园建成后将给村里带来的精神传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方很快投了“赞成票”。最后,在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各方合力,党员带头,村民投工投劳,下坊村革命烈士陵园顺利落成。
如今,每年清明、冬至以及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人们纷纷前来下坊村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缅怀。烈士的亲人也有了追思之处,他们在墓碑前倾诉多年的思念与牵挂,让情感得以慰藉。这座革命烈士陵园,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文/全媒体记者徐瑞春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