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不断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发挥功能作用,认真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起步于1999年。为有效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财政部注资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任务是对口收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以及接受财政部委托处置损失类贷款。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式起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变化,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经历了政策性、半市场化和逐渐市场化的演变过程,形成当前5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59家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的格局。
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较晚,一般认为是从2014年原银监会公布首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名单开始。这些公司地缘优势明显,通常由省属金融集团或国有资本集团控股,能够迅速响应当地政策,成为政府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助手,发挥着区域金融稳定器的作用。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不良资产经营为主业,业务涵盖了金融不良业务、非金融不良业务、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等。金融不良业务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传统业务,主要是从银行、非银金融机构手中收购不良债权,通过重组、债转股、运营、赋能、处置追偿等手段实现变现。非金融不良业务与金融不良业务类似,区别仅仅在于转让方为非金融机构。此举有助于缓解企业负担、盘活社会存量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和商业风险。债权投资包括共益债投资、纾困债投资、公开市场债券投资等。股权投资包括破产重整投资、S基金收购、直投等。
目前,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不过,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市场对于通货紧缩的预期,以及对经济周期性下行的担忧。财政部今年10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以“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针对目前我国经济现状,再度强调积极财政政策基调,主要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三项重点任务。资金安排和使用上,包括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杠杆撬动信贷资金规模)、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等方面。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具有强逆周期属性的机构,需紧跟政策导向,结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实际,配合中央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发挥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一是服务存量资产盘活,推动地方转型升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在资产管理、资产处置上的专业优势,深度参与国有存量资产追加投资激活、废旧资产处置变现;可以协同地方政府参与辖区“僵尸企业”债权、资产处置,厘清企业债权债务关系,盘活土地、厂区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企业完成“腾笼换鸟”;针对地方政府持有的长期具有价值、短期流动性差的股权资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可以进行阶段性投资,换时间为空间。
二是化解地产项目风险,做好“保交楼”“稳民生”。问题楼盘由于资金流通不畅、自身经营不善、去化不佳等因素,导致项目停滞陷入困境。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因其职能定位,无法对出现信用危机的困境企业主体提供服务。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坏资产银行”,具有逆境投资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关注地方烂尾楼项目、保交楼项目。在政府的牵头下,有针对性地设计纾困、救助方案,做好项目隔离,通过接管项目、债权收购、追加投资、破产重整投资、共益债投资等方式,推动项目复工续建。
三是参与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促进系统性风险缓释化解。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可根据要求,对于有救助价值的单一集团公司不良债权、不良股权、不良物权进行整体收购,并进行实质性重组。协同地方政府或产业资本,参与企业决策、处置企业低效资产、剥离非核心资产,通过一系列重组救助机制,推动企业价值重塑。此外,也可对区域内风险资产相对较集中的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债权资产,开展针对性收购与处置,降低风险在区域蔓延的可能性。
文/省金控集团吉安分公司 潘健一
条评论